1、1论近年来军事题材电视剧的英雄情结摘 要:军事题材电视剧作为最富主旋律特色的类型剧,不仅弘扬了爱国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同时还注入了忧患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获得主流话语空间的同时,也当之无愧地成为荧屏上的一棵常青树。进入新世纪,随着现代工业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高大全”式的人物已远远不能满足受众的社会心理。为了适应新形势,军事题材电视剧从内容到形式开始转变,已经慢慢脱离了战争的本质,开始呈现出一种泛娱乐化倾向。 关键词:军事;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娱乐化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221-02 近年来,军事题材的电视剧的
2、热播已然成为中国电视荧屏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们以高扬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再现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塑造了一批为了民族独立和新中国诞生而做出卓越功勋的领袖形象,展现了枪林弹雨下英雄志士的传奇战斗经历,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了当代国防、军人的发展状况,探讨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如何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新型部队。总之,军事题材电视剧已经成为当代主旋律文艺的中流砥柱。那么,军事题材电视剧何以在新世纪走向繁荣呢?新世纪军旅题材电视剧又呈现出怎样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又折射出当下社会的哪种社会心理? 2一、军事题材剧的流变 十七年文学中的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不像西方战争小说那样重
3、在通过战争表现对人类命运、对个体命运遭遇的观照,体现对人的存在意义和生命意义的思索,而是重在表现战争中的群体风貌、战争的整体和现实结果。50 年代高亢的政治基调,昂扬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家们全心全意地赞美和歌颂革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战争规范形成的美学观念,使作家养成了“两军对阵”的思维方式,整个世界被看作是一个黑白分明、正邪对立的两极分化体,不允许有中间地带。所以,在这种“二元对立”的艺术模式下,形成了“高大全”的英雄群像。十七年的战争题材的小说,牢牢地禁锢于固定的审美模式之下,虽然在数量上不断攀升,但从艺术多样化的要求来衡量,却很少突破英雄主义基调和人物程式化的模式。与此相应的是,描写战争
4、回避了对生命的直接的感性体验,不能从战争中生命力的高扬、辉煌和毁灭过程中把握美感,充其量只能起到普及军事知识和历史知识的宣传作用,很难在审美意义上产生真正的力量。即使是,也是汲取民间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学所谓“游侠” 、 “绿林” 、 “侠义”等因子,在这些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同时也渗透着劳动大众强烈向往自由的文化心理积淀。许多作家自觉从民间文化中吸收其粗野、活泼、洋溢着原始生命力的艺术营养,用以打破战争文化规范下过于刻板的审美模式。他们使小说情节变得传奇化,使人物变得草莽化,使战争场景变得灵活化,大大加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进入新时期后,由于战争的缺失,人们生活在相对和平的年代,人
5、3们的战争记忆已经淡化,残酷的军事战争题材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军旅题材写作出现新向度:即由战争故事的描述转为对和平时期军人精神世界的反映和审思。文化图像转为当下的社会生活,透过军队和军营生活,将触角转向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和社会图景。战争中两极对立的敌我状态被模糊淡化,其中所蕴含的强大的权力意志与生存欲望都发生了位移,壮烈的英雄情怀铺演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这在近年来热播的军事题材电视剧如亮剑 、 士兵突击 、 幸福像花儿一样 、 我是特种兵 、 火蓝刀锋等中都有独到的表现。剧中更加强调人物本身的个体欲望,揭示出新时代军人个性化的深层心理空间。这些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
6、观众的喜爱,往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一种令人为之迷醉的主观力量,它能够透过平庸的现实生活,显现出令人炫目的精神光芒,可以说这便是一个崭新的艺术向度。 二、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属于典型的主流文化电视剧,它是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新时期中国军人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士兵突击塑造的许三多是一个典型的“草根英雄” ,这个英雄没有疾恶如仇的决绝个性,也没有一呼百应的豪迈气概,却在近乎木讷、驽钝的外表下,有着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坚韧。这种小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大智慧在浮躁的当下社会显得弥足珍贵。它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挣扎,引起了广泛共鸣。无
7、论是亮剑中的李云龙,还是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他们都和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大相径庭,他们都桀骜不驯,特立独行,甚至满嘴脏话,性格粗鲁。4他们既有大智大勇、英雄豪气,也有粗俗狭隘、狡黠痞气的一面。总之,他们不再是“神授英雄” ,而是“经过螺旋式上升臻于更高境界”的。较之以往,新时期军事题材电视剧则突破了“高、大、全”式的人物塑造模式, “军人一出场,观众就知道他是英雄, 英雄的诞生如同神授 ,即有一个隐权利赋予主角地位和声望,主角只需遵照模式行事” 。不再粗暴地对人物进行简单化、模式化的设定,英雄形象在突出其“军”的特性的同时,也兼顾到了“人”的真实性。 中国精神和阳刚美的审美趋向在军人形象中被表现
8、出来。近年来,人民群众对英雄和英雄主义精神的呼唤,也是军事题材电视剧持续走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传统美学视域里,既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阴柔之美,也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豪迈气魄,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正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国气派的集中表现。在这个远离硝烟和战场的和平年代,人们对英雄的渴望和对英雄主义的崇拜会更加强烈。而军事题材剧塑造的一系列的英雄形象,恰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这些无私无畏的热血男儿,在祖国和人民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刻,毅然挺身而出,他们强烈的革命主义和爱国主义,唤醒了人们尘封的记忆,点燃了深埋心底的激情,令人意气风发。在
9、军事题材剧中通常有一个固定的构成要素军事演习。通过“红军”和“蓝军”的两相对抗,一方面展示了我军的先进武器和军事力量,也营造了中国当代军人的威武之气;另一方面,通过“演习”也可暴露出我军在战略战术和军队建设上的不足,并以一种自揭伤疤、卧薪尝胆的方式实现绝地反击,夺取最后的胜利。在火蓝5刀锋中,中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比武对抗,面对“敌人”先进的军事装备、过硬的战斗素质,我军处于极端不利的位置。危急时刻,蒋小鱼出奇制胜,以团队之力抵挡住了敌人的“偷袭” ,成为了海军陆战队侦察大队的英雄,得到了象征海军侦察兵最高荣誉的“火蓝匕首” 。军事演习剧中的民族主义精神。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10、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不断增加,电视剧所承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在此背景下被不断凸显。在某种意义上,军事题材的战争主题是重塑民族形象、增强民族自信的“另类回归” ,是战争记忆和现实的和平环境在影视剧中的集中阐释。对于中国的近代史,留给国人更多的是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伤痛记忆,曾经的“天朝上国”一度沦为列强眼中的肥肉。即使进入了新时期,局部地区不安定的因素也依然存在,“台海局势” 、 “南海问题” 、钓鱼岛争端等一系列政治紧张局势,无不让有血性的中国人从心底里升腾起民族主义和爱国情怀,科技强军、御敌于国门之外成为追求国家民主富强、民族尊严的最高诉求。正是基于历史和现实交织而成的民族情结,
11、所以先验式地决定了军事题材剧的主题内涵和艺术形象。而当这些剧作的英雄用理想与忠诚去缔造军旅传奇时,也使观众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三、抗日题材剧的问题与困境 随着我国电视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某些军事题材的抗战剧在市场趋利的大潮下渐趋失去艺术的底线。一些抗战剧脱离史实,肆意戏说,用过度的传奇和超现实的浪漫演绎战争的血雨腥风,使电视剧呈现出一种传奇化、游戏化的状态。 抗日奇侠讲述的是民间“侠客”与日军作6战的故事。这部力求打造一场“武侠抗日传奇剧”的剧作,一经播出,就引来不少热议。她一袭黑衣,飞檐走壁,身轻如燕;面对敌手,临危不惧,飞刀一出,死伤一片。这便是抗日奇侠中一个女子上演的独闯日军连队的盖世神
12、功。而剧中的“侠客们”也不甘示弱,个个都身怀绝技,铜头铁臂,用超强的智慧和侠肝义胆的精神,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再比如由偶像明星吴奇隆主演的电视剧向着炮火前进 ,也是抗战剧娱乐化滥觞的一个代表。剧中吴奇隆饰演的雷子江湖人称“疯子雷” ,狐牙峰山大王,远近闻名的土匪头子。和以往所见土匪截然不同, “疯子雷”喜好跨着超酷机车,一袭酷黑绒领皮衣,头戴雷朋眼镜,飞机头造型更是前卫,横竖都像一个复古的摇滚新人类。日本人称之“疯子雷”是因畏惧,身边的兄弟则暧昧地称之为“雷爷” 。就是这么一款 1945 年人类异端,不投八路不鸟国军,也不轻犯小日本,领着一帮兄弟干些打家劫舍的营生,并凭借清一色美军装备,独辟
13、飞狐山三不管地带,并且因为一次机缘巧合,救下了八路军的女战士,并发生了一段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 向着炮火前进在海润影视制作的“红剧”产业链中,也绝对是个异端。该剧融合了偶像、抗战、言情等多种娱乐因素,使严肃的抗战剧在这里发生了“无主题变奏”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批抗战剧早已脱离了抗战本身,仅只将抗战作为实现其他创作目标的手段罢了。 当今的一些抗战剧一味地矮化、弱化敌军的实力,同时也弱化战争的残酷与艰辛。敌人的愚笨让抗日战争的艰难在嘲弄与快感中灰飞烟灭,全然看不到历史的沉重,看不到八年浴血奋战的悲壮,甚至让观众无法理解和铭记英烈们至死不渝的革命信仰、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电视剧7中抗日英雄轻而易举
14、取得的胜利,甚至毫发无损,这种浅薄的戏说方式,导致被涂抹脂粉的英雄们失去了真实性,形成了新的“高大全” 。这与其说是愚弄敌人,不如说是自欺欺人。正如王震将军在恶魔导演的战争的序中所说:“我们的敌人并不愚蠢,甚至很聪明。任何仅仅把敌人看成是愚蠢的人,才是愚蠢的。 ”历史会有遗憾,但终将是历史。如果我国的抗战剧没有尊重历史、敬畏尊严的态度,一味地靠矮化敌人实力,丑化敌人形象,放大胜利结果,试图通过影视形象满足赶超英美、打败日本的心态,以弥补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缺憾,那么这种不惜扭曲历史来达到商业目的的做法,就会使得我国的抗战剧缺少了必要的人文情怀和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样的剧作又有什么哲学深度和审美价值呢?它又如何完成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品格重塑的历史使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