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事业单位企业化会计管理方式【摘 要】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政务部门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事业单位现行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相对滞后。针对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事业单位也是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国计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文章通过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背景下,如何实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进行了分析,做出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旨在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办法,帮助事业单位会计有效稳定的
2、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企业化 事业单位以精神产品及其各种劳务形式担负着国家某些方面的任务,一直以来向社会提供生产或生活上的服务,对于整个社会产生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因为事业单位本身就是具有着公益性,国家对事业单位没有对企业单位的要求严格,对于经费、预算等使用环节上缺乏必要的管理,导致了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规范现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它为我国事业单位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效可靠的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目前许2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理财理念还停留在原始的层面
3、上,思想观念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财务人员缺乏现代财务管理科学知识和相应的业务培训,所以加强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自我良检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如下方面:在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资产核算方式方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核算账面原值,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 定资产计价、固定资产增加、固定资产转出等会计事项规定了详细的核算方法,但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核算的规定却不明确。由于不反映固定资产净值,存在很多问题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净值,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发生价值背离固定资产原值,不反映固定资产的磨损
4、,虚增资产总量,使资产负债表中净资产指标不能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由于成本不包括折旧费用,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一方面,事业单位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设备购置费”或“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或“专款支出”等科目,这样核算虚增了事业成本;另一方 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取得相应收入的成本,虚增了盈余,且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 另外,事业单位经常存在一些会计年度内收支项目不配比的情况,导致一些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来核算,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该单位的经济业务。如事业单位的在一些非经常性的费用支出方面,在发生费用费用的时期,支出增大,造成结余减少。使当期收支不配比,计算的3结余也不
5、是真正的结余。尤其是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采购环节和付款环节相分离,使得项目的实施与货款的支付存在一定时间间隔,如按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处理,在采购和支付间隔跨年度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帐实不符,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经济业务。 目前在事业单位体系中,经营性事业单位存在经营性业务,而两者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成本核算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进行成本核算。由于不计算成本,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资金使用绩效评价与考核。另外,实际工作中由于两种业务不易区分,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成本不能准确核算。这不仅不利于事业单
6、位的内部管理,不利于国家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全面的成本核算更有利于节约资金,提高运行效率。 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向企业会计制度转变的可行性 首先企业会计和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是构成现代会计的两大体系,事业单位会计属于预算会计的一种,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预算会计的职能也随之相应拓宽和发展,预算单位会计主体地位不断的变化和加强,非盈利组织的事业单位作为一个独立的特殊体系,与企业会计的差别逐渐减少,二者有着逐渐趋同的发展方向。 其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存在诸多的相同点,主要有两种制度的会计
7、前提 相同;在会计核算的原则方面,二者也遵循着大体4相同的原则,例如真实性、相关性原则等;会计要素方面虽然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在内容和方法大体一致。 当然随着我国经济和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事业单位从单纯由国家拨付经费收支向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向补贴、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管理模式转变,收支项目和内容呈多元化发展,逐渐强调成本核算,注重现金收付与资金使用效率并重。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在信息质量要求、报告方法和内容等 方面来看,其对资产、负债、收入等方面的规定也是大同小异;各项核算原则、方法基本一 致,报表构成也基本相同,所有者权益、利润、净资
8、产和结余实际上是资产和负债以及收入和支出计量的结果,本质上是一致的。所以,企业与事业单位不仅在核算和报告原则上有一致性的理论指导,而且在确认、计量方法上也有一致性的原则。 三、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进措施 (一)设置合理、统一的会计科目 在事业单位企业化后,可以对国家拨付的事业费管理采取事业单位事务准则进行核算,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应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特点,采用新会计制度中通用的科目。对于不能够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但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又十分重要的科目,则可以统一另行设置。根据拨付资金的性质,通过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核算方
9、式 事业单位企业化后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在固定资产的构建、使用、5处置方面进行设置,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并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使得会计核算能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根据不同情况,在成本核算中列支折旧费用,对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可只提折旧不列支出。 (三)构建合理的成本核算模式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一些业务出于管理要求和成本核算的考虑,比较适应权责发生制的,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以权责发生制作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兼顾国家拨付事业费的管理仍采用事业单位财务准则进行核算,建立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区分经营性收入和财政收入。 四、事
10、业单位需要根据实际的问题作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要不断完善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多方面的寻找适合的资金来源,摆脱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支持的窘境,使得自身在当前市场经济中能够有着足够的竞争力。国家对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审查应该不断地加强,切实保证国有资产的正确、合理、有效地使用,提高国有资产的利用价值,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 其次提高事业单位预算制定水平,同时不断地分析与研究使财政预算能够真实的反应资金所需情况。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要根据实时信息发掘财政预算中所存在的新问题,及时的解决。通过不断地培训与学习,提高单位制定财政预算
11、的水平,保证财政预算的切实有效性。 最后完善单位内部的财政收支明细表。单位领导要定期进行单位财6政收支审查,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找到相关责任人进行核实,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罚规定。单位的独立审查部门要加强审查力度,切实做到有问题就上报,有错误就惩罚。 企业会计管理观念需要摒弃传统的滞后管理方式,充分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在深化总结、不断创新的发展中找出会计实践中的不足、分析差距并努力完善从而以优质的服务与管理为企业未来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创新的会计管理需要崭新的管理观念与完善的会计理论体系的科学支持,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吻合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与组织方法,深化转变传统的
12、单一式财务分析与往来统计管理模式,用深入的视角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辅助管理、用事前管理的思维帮助企业决策,才能促进会计管理动态、信息化体系的完善构建。 此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之后,许多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一时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普遍存在财务意识不到位,一味注重资金管理、增量管理和财务合规性管理,而轻视资产管理、存量管理和资产绩效管理,会计核算混乱,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突出。因此,实行企业化管理后的事业单位应该加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时更新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逐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走向规范化,尽快适应事业单位财务的企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成思危.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一一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M.北京:民与建设出版社,2000. 72 施锦明.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2001(04). 3 张勇,赵轶尘.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合一的可能性探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