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实践性德育探析【摘 要】实践性德育强调实践在德育中的重要意义,注重德育的途径、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性,是一种新兴的德育理念和德育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在为高等院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实践性德育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思路。为此,高等院校、企业和大学生都要在行为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实践性德育;校企合作;大学生 实践性德育作为一种新兴的德育理念和德育培养模式,正在被更多的人所关注、理解和接受,它对于高校德育工作效能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逐渐走上了校企合作之路。那么,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的大学生德育工作将如
2、何开展?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实践性德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实践性德育注重德育的途径、过程与方法的实践性,强调实践在德育中的重要意义。它从德育的目标出发,设计、组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丰富多彩的具体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实践性德育借助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自觉与自主作用,来发展、构建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道德思维,生成自觉的道德行为。它是教育个性化、人本化、民主化在德育领域的反映,体现着一种新的德育理念。 2实践性德育的本质属性是实践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德育的途径、方法与过程的实践性;二是德育目标的实践性。首先,实践是实践性德育最根本的途径与
3、方法,贯穿于德育过程的始终。德育的过程就是有目的的道德实践过程,是受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引发道德冲突并不断思考、判断和解决冲突,从而达到提升道德能力与素质的过程,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反映、验证受教育者道德状况的过程。传统的认知性德育往往通过德育教育者系统的理论讲授,向受教育者灌输大量的道德知识、道德观念、道德原则,以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并加强自己的道德认知。实践性德育则根据德育目标体系的要求,有目的地创设真实道德情境课程,使学生从道德实践中“体悟”或“习得”相应的道德认知,尤其注重主体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实践性德育的最终目标是受教育者的实践。实践性德育不仅关心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更关心受教育
4、者的道德行为。它强调德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德育认知,而是德育实践,认为实践才是检验德育的标准。只有当受教育者能够践行自己的道德原则时,我们才可以说德育的目标达成了。与传统的认知性德育相比,实践性德育的目标少了许多道德理想主义的成分,把抽象的道德观念与具体的道德行为结合了起来。简而言之,实践性德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受教育者使受教育掌握丰富的道德理论知识,具备高超的道德判断能力,而是让受教育者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地修身养性,形成良好的德行。 二、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实践性德育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校企合作能够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已经显3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在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
5、场接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渐走上了校企合作之路。校企合作在为大学生实践性德育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可行性思路。 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实践性德育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企业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有很大差异,不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企业与学校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各自的目标和追求不同。企业的经营活动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注重效率。学校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目的,注重大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强调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大学生在学校里培养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企业价值观的冲击。其二,校企合作过程中,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会发生变化,可能不利于大学生德育工
6、作的开展。企业希望大学生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会重视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往往不关心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企业里进行实习实训,必将压缩自己接受德育教育的时间。此外,企业的德育环境也不比学校的德育环境优越。 换个角度来看,校企合作也为大学生实践性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性思路。首先,企业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两种德育资源的结合。学校的德育资源主要有知识渊博的教师、丰富的图书信息、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学校特点的制度与管理等。企业的德育资源主要有优秀的企业员工、独特的企业文化环境、由企业特点的制度与管理等。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可以请优秀的企
7、业员工结4合自己的实践经历对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思想教育,还可以适度地借鉴企业的制度和管理模式。 其次,企业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更加注重大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体验道德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展、提升道德能力。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观摩学习、实习实训,并和企业的职工共同生活。这样,他们就会遇到许多在学校无法遇到的问题,如人际交往、做人、做事等等。大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德育知识。企业还通过管理育人、制度育人、 (企业)文化育人、经验育人、生产育人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最后,校企合作引起学校德育工
8、作发生的变化,有助于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从而向实践性德育方向转变。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将会增加职业道德教育、就业与创业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也会增多。这些变化有利于高校德育教育模式从认知性德育向实践性德育的转变。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实践性德育的策略 校企合作为大学生实践性德育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性思路,高校、企业和大学生都要在行为方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高校要进行德育工作的改革,企业要考虑自身的长远利益,大学生要正确理解并切实践行实践性德育,各方共同促使实践性德育工作成为“高校培养,学生主动,企业需要”的结合点。 (一)高校要致力于德育工作改革,
9、在德育培养模式上向实践性德5育转变 高校要优化德育培养形式,变灌输型为渗透型,变认知型为实践型,采用情景陶冶法、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等方法开展德育教育。首先,在德育课程设置方面,高校要重视德育实践课,注重大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性德育课程要以大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主动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由此丰富其在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直接经验。其次,在德育教学过程方面,高校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德育教育资源,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塑造大学生在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德育素质。再次,在师资建设方面,高等院校要聘请“双师型”教师担任学生的德育教师。 “双师型”教师既能
10、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大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教师的职业表率作用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师可以运用具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各种职业性、生产性、社会性的活动案例来拓展实践性德育的课程资源。 (二)大学生要正确理解并切实践行实践性德育 大学生是德育教育的对象,也是德育教育的主体。高校德育者、高校德育内容以及高校德育对象三者之间的彼此矛盾是高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矛盾动力的落脚点还是高校德育对象,即培养、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性德育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重视学生作为德育教育主体的能动作用的发挥。校企合作背景下,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适应高校的德育工作改革,正确理解实践性
11、德育的内涵,将德育素养提升与自身的职业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大学生一方面要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未来的岗位选择及其对自身6素质的要求,更加主动的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从思想道德和个人品质方面拓展自己的生存发展能力。在学校开展的各类实践性德育活动中(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做的讲座报告、优秀毕业生与在校生的座谈会等) ,大学生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自觉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良好的行业道德。 (三)企业要从自身的长远利益而不是眼前利益出发,参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 作为“校企合作”的承担者,企业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实践
12、性德育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去。这不仅可以确保自身在人才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还可以有效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企业环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具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以及职业品格、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更加直接的作用。因此,对于校企合作中的一方企业而言,要尽可能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前提下,在每一年度定期针对对口院校推出开放式的校企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参观、培训、实习等项目活动。学生通过通过耳濡目染、内心体验和情感熏陶等方式,融入到企业良好的文化、风气、氛围中去,从而在精神层面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念、工作理念、职业道德等。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实践性德育的效能,同时也为自身培养了一大批认同自身企业文化、工作方式、发展理念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宫林峰.实践性德育研究及其基本模式构想D.辽宁师范大学,2005:16. 72 宫麟丰.实践性德育与认知性德育之比较研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01):91. 3 吴指挥.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03):78. 4 税强,栾淳钰.高校德育动力系统结构探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6):114. 作者简介:张国强(1983- ) ,男,硕士,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