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099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队伍建设探析【摘 要】 本文以陕西省某省属高校为例,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双导师”制中导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的建议,主要是:导师应具备一定的企业工作、实习经验;学校应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合进行课题研究;加强与生源单位的联系,充实企业导师队伍;完善导师聘任与考核机制等。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我国自 1991 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二十几年的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到 2009 年,我国已设置了 19 种专业学位,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

2、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2009 年 3 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09 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工作的通知 ,决定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增加的规模主要用于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规划,到 2015 年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研究生之间的比例将达到 1:1,因此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在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众多因素中,导师队伍的

3、质量和整体2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其思想道德素质、学术水平、指导能力和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成长,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1对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 “双导师”制度的有效实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工程硕士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所在高校是一所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根据当前的国家政策和学校发展所处的位置,今后学校研究生的培养将是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共同培养,并将是以专业型培养为主的局面。2013 年学校将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 800 余人,并且这一数字将会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而不断扩大。对于学校而言,为每年招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配齐“双导师”就是一个

4、很大的挑战。目前通过学校资格认证并进行备案的企业导师不足百人,平均下来,每个企业导师每年需要协助指导 8 位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对于企业导师来讲,指导压力非常大。与此同时,已备案的企业导师聘任的类别和工程领域分布也极不平衡,导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指导形势更加严峻。种种情况表明,师资队伍的建设速度特别是企业导师队伍的建设还远不能适应目前学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规模,这一矛盾在企业导师队伍建设初期更加突出。 再来关注校内教师队伍。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高校,追求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模式,执行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指导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专业面窄,知识单一,通用性差。一些教师尤

5、其是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他们的知识结构基本上是学术型的,实践性的科研课题较少,3缺乏工程一线的实践经验,形成了长于理论研究而疏于工程实践的学术风格。校内教师在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照搬学术型硕士的教学内容或仅对教学内容稍加修改,甚至是将培养学术型硕士的标准稍微降低,就作为培养工程硕士的标准,而没有从工程硕士本身的特点出发,在课程教学、论文指导等方面采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证。2 为了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环节中工程实践的问题,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各培养单位均为专业学位研究生配备“双导师” 。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

6、节内容的执行和检查;企业导师,负责研究生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 “双导师”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校内、校外导师之间、校外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目前“双导师”制的实施只是在泛泛的强调双方的合作,没有明确的文件进行约束和规定。同时两者之间在合作中的分工尚不明确,指导的重点也不清晰。由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般住校,和校内导师的接触比较多,在导师之间分工不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导师的作用就体现不出来,同时企业导师一般都是企业的技术骨干,平时业务比较忙,加上有些学生的企业导师在外地,学校和企业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

7、,学生和企业导师缺乏有效的沟通。有些学生甚至到毕业时也没见过企业导师的面,只是用电话有些交流,企业导师的培养指导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失去了企业导师应有的作用。 二、关于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举措 4针对目前全日制导师队伍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1、导师应具备一定的企业工作、实习经验 对于校内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要求导师本身具备一定的企业工作、实习经验,特别对于新进教师,任职之初应该有计划地选拔去企业挂职锻炼,教师们通过在企业的实践,了解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提高了动手能力,更新了知识结构,认识到企业对大学人才能力培养的取向;同时青年教师赴大型企业锻炼

8、给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进行工程实践锻炼的平台,建立了进一步和企业进行合作的纽带,通过锻炼,开阔了专业工程视野,为以后的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这方面笔者所在高校于 2009 年秋季学期出台大学青年教师赴大型企业锻炼实施办法 ,正式启动了青年教师赴大型企业锻炼工作,迄今为止,已先后有 96 名青年教师参加了该计划。今年计划组织 34 名青年教师赴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电气等大型企业开展锻炼。为日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指导教师储备了师资力量,希望将青年教师赴大型企业锻炼长期化、常态化,必要时作为新进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成为任职的必须条件。学校在引进人才时,不能只看其学历是不是“21

9、1” 、“985”院校,还应该注重其工作经历,是否有在大型企业任职的经历也应该作为一个引进人才的一个指标。 2、学校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联合进行课题研究 通过合作课题的研究,加强校内导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并在企业中聘任具备担任合作导师条件的技术人员担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5的企业导师。通过合作研究,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做为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助手,在实际工作中深入一线,结合校内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和学校有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建设一批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在这方面效仿本科生“生产实习”的模式,让研究生去实习单位进行实践锻炼。与本科生的区

10、别是:本科生实习主要是参观式的,主要是看生产流程,而且实习的时间比较短,研究生则应该是带着理论知识和科学问题去,结合研究课题与企业导师进行实质性的交流、合作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加强校企合作,在补充了企业导师师资队伍情况下,又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提供了必要的场所。 3、加强与生源单位的联系,充实企业导师队伍 通过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来源单位的联系来充实企业导师队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相对于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的,区别在于招收的对象的背景不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是缺乏实践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在校脱产学习,和学校的导师联系比较多,而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则是企事业单位

11、已经具备工程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其企业导师一般都是同单位的技术骨干,并且因为工作的原因,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其企业导师联系更加紧密。将这两种差异作为资源进行整合互补,形成“一帮一”帮扶对子,通过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弥补其和导师之间交流的局限,通过同一个课题的研究,相互学习,有条件的可以到企业单位“顶岗”学习。一方面解决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锻炼问题,一方面增进了校企之间的技术合作,同时研6究生的外出实践安全也有所保障。 4、完善导师聘任与考核机制 即强调责任,同时注重激励。相对于校内选拔导师而言,企业导师队伍的选拔标准相对比较模糊,有些只是在校内导师选拔的基础上进行的小改变,还没形成企

12、业导师自己的标准。企业导师的聘任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约束,导致部分企业导师在研究生指导上存在挂名指导的情况,没有实质性的研究指导工作。学校可以在承认企业导师任职资格的同时,应该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充分认识和肯定企业导师在研究生指导工作中所付出的劳动,做到责任与权益同举。学校和企业可各自对自己所属的教师制定相应激励措施,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与聘用、评优、晋升职称等实现联动,切实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实现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来提高教学、指导水平,从而提高培养质量。3 【注 释】 1 张文辉,王东,吕露.工程硕士双导师团队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12.2. 2 黄秋萍.对工程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初步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9. 3 谢发勤等.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4. 【作者简介】 薛红争(1980-)男,陕西西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研究生学位教7育与管理工作.袁建(1977-)男,陕西西安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研究生学位教育与管理工作. 吕蕊芹(1962-)女,陕西渭南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研究生学位教育与管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