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检察机关检调对接工作机制探索大量的社会矛盾进入司法程序,由于这些案件常常伴有群体性、敏感性、利益重大、关键证据缺失等特点,因而表现为举证难、调解难、执行难,上诉率高,当事人对抗激烈。司法实践告诫我们,诉讼并不万能,化解矛盾纠纷单凭法院裁判远远不够,需要整合调解资源,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矛盾大调解格局。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社会大调解的格局下,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社会和谐这个更高层面上去谋划和部署,与社会“大调解”工作机制相对接,协调运作,同步推进,才能妥善地止讼息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一、检调对接机制的作用(一)检调对接有利于检察机关实现办理案件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
2、果的统一。实践证明,社会矛盾纠纷多数是因为民事侵权行为或公共管理行为引起的,其性质是于人民内部矛盾,它的发生和存在既影响当事人之间的团结,又影响社会安定,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不恰当,这类社会矛盾就会升级,甚至向它的反面转化。社会矛盾普遍存在,如果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以法律为依据,一起围绕纠纷的当事人做思想工作,提高纠纷当事人的法制观念,促使纠纷当事人能够自愿协商、心平气和地达成协议,就能解决纠纷,消除隔阂,弥补、恢复当事人之间受损害的关系。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在社会大调解体系下,应该履行三大调解是否合法、公正、2自愿的监督职责,另外在检察环节,检察机
3、关也应该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二)检调对接有利于防止涉法缠诉缠访过去,由于程序不够透明,又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容易造成当事人认为处理不公,并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从而导致越级上访、群体上访等缠诉缠访事件的发生,建立检调对接机制后,检察机关纳入检调对接的案件,调解由独立第三方介入处理,充分利用社会调解机构的网络覆盖资源,发挥社会调解员的作用,及时弄清案件的事实及相关背景,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同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职能优势,耐心细致地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当事人认清了处理的公正性,打消了继续上访上诉的念头,防止了涉法缠诉缠访
4、,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和谐。(三)检调对接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当前,一些轻微刑事案件,例如故意伤害轻伤案件、交通肇事案、未成年人犯罪案等一般刑事案件在检察机关受理的公诉案件中占相当比例,且这类案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社会危害低等特点,对于化解这类社会矛盾,引入社会调解力量的参与,同时,调解机构的调解活动受检察机关的监督,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检察机关可以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予以不起诉纳入社区矫正、建议从轻处罚等措施,修复受到损害的社会关系,从而顺应了民意,教育挽救了犯罪嫌疑人,预防了新的犯罪,节约了司法资源。(四)检调对接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3目前,我国刑法制度注重国家的主导性,强调对国家
5、社会利益的维护,对犯罪人的惩罚,忽视被害人的存在,使被害人的合法民事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这种只惩罚犯罪人员,忽视被害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可能导致“一代官司三代仇”或被害人民事赔偿赢在纸上,难以兑现的局面,社会关系难以得到修复。实现检调对接,在轻微刑事案件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通过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协商解决因刑事犯罪造成双方之间的纠纷,恢复被破坏了的社会关系,使双方在自愿,并且侵害人得到被害人谅解的基础上,保障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降低了矛盾对双方当事人工作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激化的矛盾得以化解,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民事案件中促使当事人积极和解,则有利于使发生纠
6、纷的当事人的降低矛盾,使义务承担者自愿履行,从而彻底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做到“案了事了” 。二、检调对接工作机制的构建在检察环节化解社会矛盾的措施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来,我院根据上级院的指导结合自身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本文就结合我院的实践谈一下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如何构建:1、建立统一的地区社会矛盾调解中心在统一的社会大调解格局下,各种调解机构并存,但它们不是机构的重复设置也不应各自为政,管理体制如果不通畅,就会导致了上下指导关系无法确立、协调不畅,影响了纠纷的分流、调度和解决,也影响了“大调解”机制建设情况的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建立统一的社会矛盾调解中心,作为统一
7、的社会矛盾受理机构、分流和4协助机构、信息交换机构和矛盾处理机构,使各种调解机构统一、协调、规范地运作。2、全面实行涉检信访信息畅通制度。一是“窗口”前移,主动与人民调解对接。一方面,全体检察干警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到居委会、村委会参与接访工作,实行挂牌接待。遇有涉及检察机关职能的来访,做到随时到场接待;另一方面,对居委会、村委会因群众集体访、告急访等需要公、检、法等多个部门集中接待的,检察干警随叫随到。在接访过程中,对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各类涉检信访案件,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及时自办或转办,力争尽快解决。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不是一推了之,而是认真解释,准确分流;对告急信访,不
8、仅积极疏导化解分流,而且立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让任何一个社会矛盾纠纷在调解后激化。二是整合资源,形成信息共享的共同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我们依托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立了派出所、司法所、区检察院、区法院、乡(镇)政府的联络员联系制度,互通信访情况,分析突出难题,共商停诉息访对策,促使不少涉检类社会矛盾早发现、早议事、早化解,从而有效减少和预防涉检环节的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3、积极推进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制度一是要规范运作,设置轻微刑事案件调解前置程序。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交通肇事、故意伤害等轻微刑事案件占一定的比例,其不同于严重危害社会的刑事犯罪案件,如果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处理该类案件
9、,结果往往是加害方判刑,受害方民事权益得不到真正实现,从而形成两5败俱伤、愈诉愈仇的局面。我们以恢复性司法的理念为指导,立足实践,在办理有被害人的轻微刑事案件时设置调解前置程序,将所涉民事赔偿部分纳入“大调解”机制,积极探索刑事和解制度,从而有机地将诉讼调解与社会调解相结合,在切实保障案件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努力修复各种受损害的社会关系。二是要明确轻微刑事案件和解范围,坚持调解自愿原则。在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的范围上,对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有被害人的案件,一律纳入对接的范围;为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要综合考察未
10、成年犯罪嫌疑人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社会交往、成长经历以及有无帮教条件等因素,尽可能地适用轻缓刑事政策。对纳入检调对接的轻微刑事案件,要坚持合法调解和当事人自愿调解原则,无论在审查批捕阶段还是在审查起诉阶段,承办人都要就案件中的民事赔偿问题,及时向当事人征求是否同意调解的意见;双方同意调解的要把案件移交调解中心,由独立的第三方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三是要加强沟通,努力实现调解成果与处理结果的有效衔接。调解成果与处理结果的有效衔接是刑事和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检察机关要与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司法局等达成“调解结果对案件最终处理有直接影响” 、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有一定的效力” 、 “检察机关不起诉与社区
11、矫正相结合”等方面的共识,为积极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开辟通道。四是要案结事了,确保刑事和解的工作实效。对达成刑事和解的加害人的处理情况应该向其所在社区通报,在督促社区强化帮教措施的同时,全力配合社区做好加害人的感化教育工作,促使其认错悔罪,知法懂法,6自觉与人为善,融入社会。在案件调解结束后,由承办人及时对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协议的落实情况,社会关系的修复程度,协调处理当事人履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全方位实现“检调对接”工作的目标。4、积极探索民行案件和解息诉制度近年来,检察机关每年受理的各类民行申诉案件符合法定抗诉条件的比较少,为此,我们应该转变长期以来民行检察工作片面关注法律效果、偏重“
12、抗诉成功率”的执法理念,将与群众利益有着密切关系的民行申诉案件的和解息诉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这方面的做法可以借鉴我院的经验,即“四率促和谐” (提升民行检察工作服判息诉率、促成和解率、再审检察建议采纳率和抗诉改变率,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 ,其提出的工作机制有:一是形成协调机制,争取外部支持,即市院党组加强向市委和市委政法委汇报,赢得了支持,又积极与法院协商,会签文件建立了检法两家在民事行政申诉案件的抗诉、个案再审检察建议、促成和解和服判息诉等方面的协调机制,为全市检察机关全面铺开“四率促和谐”工作争取了外部支持。二是两级院成立“四率促和谐”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全市民行统一协调行动。三是规范办
13、案流程。5、建立定期培训制度检察机关需要成功运行检调对接,在刑事和解过程中需要独立的第三方参与,在独立的第三方主持下达成的和解协议是否被承办人采纳,直接影响到对加害人的处理和受害人权利的维护,如果达成的和解协议内容违法,或者和解程序违法,检察机关不予采纳,将直接影响刑事和7解当事人的积极性,另外,独立的的第三方往往不熟悉检察业务,因此和解结果要达到检察机关的要求,直接的办法就是对建立对接关系的独立第三方调解就够予以培训。检调对接,为保障涉检信息畅通,应该建立联络员制度,联络员的本质工作并不是从事检察义务,因此应该对联络员进行检察业务培训,以保障涉检信息准确及时传递。笔者认为,培训的对象可限于与检察机关建立对接关系的调解机构,培训内容为有关刑事和解的业务知识。对联络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为检察业务基本知识,联络员的权利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