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目标设置理论在学业指导中的运用【摘 要】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的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想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从而对人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在学业指导过程中运用目标设置理论,根据学生的学业发展意愿设置的类别,围绕实现类别目标所要具备的条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条件要求以实现目标。 【关键词】目标设理论;学业指导;运用 目标设定理论认为挑战性的目标是激励的来源,在高校学生学业指导中运用目标设置理论可以恰如其分地体现目标激励理念,它是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基石,更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方法。 一、目标设置理论基本内涵与特征 (一)目标设置的理论背景 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
2、理学教授爱德温?洛克(Edwin A. Locke)于 1967 年最先提出“目标设置理论” ,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这种使需要转化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目标激励的效果受目标本身的性质和周围变量的影响。 (二)目标设置理论基本属性 2从目标明确度来看,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这是因为人们有希望了解自己行为的认知倾向。对行为目的和结果的了解可以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行为的自我控制水平。另外,目标的明确与否对绩效的变化也有影响。
3、 从目标难度来看,难度依赖于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这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经验。成任务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对目标又有高度的承诺。通常绩效与目标难度水平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难度来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三)目标设置理论的运用原则 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可以观察并可以测量的标准,教师可以设置、调整和控制目标,作为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和技术。 在设置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参与设置目标,了解并且认识目标,其次,帮助学生设置具体的并且有一点难度的目标,最后对目标实现应该采用途径和投入,以强调和调动学生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积极做好目标的反馈,信息的反馈可以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方向,从而
4、更好的实现目标。 二、目标设置理论运用于学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关于“前途迷茫”:高职学生的目标认识观 社会上对“高学历”的片面认识挫伤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高职院校学习当成了一种无奈之举。加之招聘单位过于要求学生高学历,也响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同时传统的重文轻技的职业观念思想,无形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 3(二)建立“学业环境”:在高职学生中突出学业的意义 班级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班风是在班级中普遍流行的风气和习惯,对学生个体的学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宿舍环境成为课堂之外的“课堂” ,宿舍的功能早已超出生活起居的定位,宿舍独有的环境和
5、氛围,无疑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学风及学业成绩。 建立“学业环境”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环境对于个体的重要意义不容小觑,应该努力使学生树立正确认知观,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进取、不断进步的良好氛围。 (三)注入“精神活力”: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业动力 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指出了人的五种需要,伴随着需要满足的层次性,动机中的自我实现则为人本主义对每个人动机倾向最本质的论断,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学生需要自身的学业发展,也是学生的动机,如何激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自主围绕目标实施自我控制,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所在。 三、目标设定理论在学业指导中的具体运用 (一)
6、直面发展发掘学生自我目标 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与学业发展,合理地分析自我与学业的关系。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以后,面临多方面的冲突与挑战,有心理的困惑、学业的无措、前途的迷茫。要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客观地分析学业与职业发展方向,做出正确的学业选择。 通过学业指导,学生能够制定自己的学业目标。以我校抽样 100 人4为例,学业目标如下:专转本 43.57%:专接本 0.41%;工作 45.41%;服兵役 0.5%;不清楚 10.11%。通过统计近 90%的学生明确了学业目标,还有 10%左右没有确定学业目标。明确目标的科学合理性和没有确定目标原由需要近一步分析和指导。 (二)去问题化引导学生选择目标
7、目标的合理性问题:目标选择的盲从性特点,影响盲从性的因素有,第一缺乏从自身、家庭、社会多视角的思考,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要。第二目标选择中带有从众的心理,被多数人的选择意愿所影响,出现同一宿舍完全相同的学业目标。第三受外部宣传鼓动一时冲动做出的目标选择。 制定学业目标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一方面是个体的能力差异有侧重,如有的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强,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有的社会实践能力强;二方面是家庭的现实和经济状况也各不相同;三方面是社会分工需求、对人才选择的也各所需。所以不以正确的分析,盲目地选择缺乏科学合理性。 目标的不明确问题:目标选择自我同一性危机的特点,对学业目标不清楚 10.11%的
8、学生同一性出现混淆、早闭、拖延状态即不知道我是谁,将来成为怎样的人及怎样发展的问题,分别表现为一是没有目标、动机、需要的不成熟状态,二是对学业价值、目标和社会角色缺乏真正的价值判断,自身竞争能力缺乏,陷入自己价值定向的危机。 对待目标不明确的学生,需要加强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目标的指定不能持有过高完美的期待,也不能沉浸于对自己不足的自责而放弃目5标。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和各种人作尽可能全面的比较以客观正确认识自己。鼓励学生参加班级和社团活动,发现真我在集体中的位置,找回自身的价值,通过实践形成自我的统一性,从而为制定科学的学业目标打下基础。 (三)因势利导学生实现目标 在运用目标设定理论进行
9、学业指导时,要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个体特点和学生家庭的实际状况。指导学生认识自己(性格、气质、兴趣)和学业目标。只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制订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业目标。 认识实现目标需要完成的任务,无论是学业深造,还是职业选择,都有各自努力以需要具备的条件。明确任务的内容,分析现行学业与目标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确认识没有现行学业基础,目标项目也仅是无法实现的海市蜃楼。 根据设置的基本属性,实现目标前提条件就是完成任务的人有足够的能力、对目标又有高度的承诺。在实践过程目标中,会遇到困难,如毅力方面的懈怠,能力方面的怀疑。应在精神上给予关怀和鼓励,在学业上加强监督。 进行目标的项目分类,实施“因材施教” 、
10、 “分类指导” 的教育方法。在班级和宿舍环境之外,把有同一目标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建立实施共同目标项目的学业环境。有利于集中指导,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鼓励,以提升实现目标项目的质量。 四、结语 运用目标设置理论进行学业指导,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6目标。阐述学生群体目标项目的类别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从而确立学生自我激励的动力,对学风建设、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秀君.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1): 154-156. 2 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 崔玲玲.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分析J.江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02). 4 张庆强.从当前就业形势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现代企业教育,2008(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