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产学合作下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式构建与研究摘要:酒店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迅猛的行业之一。行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预测,在未来 10 年中,全球旅游与酒店业将每 2.5 秒创造一个新的工作机会。酒店业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服务行业, “善于思考、勤于实践、长于服务”的务实精神是未来酒店业人才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基于产学合作的课程模式的目标,是目前酒店高职教育培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课程模式 酒店管理 我国最早接触西方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方法的行业之一的就是酒店及旅游专业。1982 年我国成立第一家对外迎宾的
2、北国建国饭店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酒店,此后很多国家酒店进驻了中国市场。目前跨国饭店一线品牌例如香格里拉、喜达屋、万豪国际、洲际酒店有限公司已纷纷入驻中国市场。随着酒店行业市场的迅猛发展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模式也历经了很多的调整,但是陈旧的课程模式没有跟随学生实习和就业单位的变换而发生与时俱进的改变。例如现在酒店使用的 GDS 和OPEAR 系统只在一些跨国一线品牌的饭店使用,而我国很多同行酒店在近些年才开始使用。因此我们没有因为学生的实习改变来调整相应的课程模式,还把课程模式定位在国内传统的三星酒店的教学上。因此没有与时俱进把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学生的课程模式在一起建立有效的联2系。
3、1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课程模式构建所面临的问题 前国外酒店的引入导致国内酒店的竞争越来越多,国外较为先进的酒店管理水平是对我们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传统课程模式和教学思维提出新的挑战。针对如今情况,使得我们深思当前高职酒店专业课程模式构建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1.1 没有结合当今产业发展,课程模式建立还保留在 6 年前学生实习企业的规模和档次。当今酒店课程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方面,研究如何交给学生新的知识、如何教会学生新知识。而课程模式研究关系到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是否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否能培养与社会产学相结合的社会需要的技术性应用性人才。酒店专业采用的是 2+1 的教学模式,学
4、生在学校学习 2 年,到企业定岗实习挂职锻炼1 年。在学校的 2 年理论+实践学习中,理论课程偏多,达到 65%,而与即将实习企业的岗位工作性质相关的实践课程相对较少。实践课程也多设计在学校的酒店实训室,没有良好的校外实训基地基础,没有有效的与学生的就业岗位相连接。实训室教学中无论是空间还是资源都相当有限,难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课程模式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缺乏了自己主动的创造。这样的课程模式没有从根本上与现在的行业性质相关联,没有实现与岗位设置相一致,不能有效的提高高职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高技术人员的训练。 1.2 实训室、实训基地条件的限制使得酒店专业的任课教师在课程模式的建立没有
5、与学生从事的岗位任务有效对接。实践性教学基地缺乏3造成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这也是产学课程模式的一大障碍,因此使酒店专业的学生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上不能形成良好而持久的运动机制;其次就是学校由于缺乏经费导致很难建立属于自己的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效果。再次,由于在课程的安排上不够合理,造成教学成果也差;最后,许多酒店专业的教师只是长期从事讲课工作,缺乏实际岗位操作需求,因此也不能够达到企业实际的岗位的良好衔接。 1.3 酒店专业的的课程模式没有与学生现在实习的企业相对接,在设置上仍为传统的三段式模式。从目前酒店专业的教学计划看,酒店专业的课程模式为文化基础知识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6、、专业基础知识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与教学内容这样三段模式结构进行排列。这样的课程模式注重的是学科知识间的教学,忽略的是与企业的对接。我们的学生已由国内三星级的酒店向国外五星级的酒店转变,因此学生所需要的无论是口语水平、酒店软件掌握水平、岗位能力水平都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课程模式要紧紧跟随企业的现状。 例如上海浦东香格里拉酒店使用的是 OPEAR 系统,而这个系统我们国家只有一线酒店采用,浙江一带的酒店专业学生就开设此课程,而我们专业的学生却丝毫不了解。这样给我们学生在实习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结合产业的实际需求就显得尤其重要。课程模式的设计要紧紧与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对
7、接。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酒店业是当今世界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酒店行业的迅猛发展为就业带来大量的机会。预测在未来 10 年中,全球旅游与酒店业每 2.5 秒就4能够创造一个新的工作机会。酒店业是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服务行业,“善于思考、勤于实践、长于服务”的务实精神是未来酒店业人才发展的基石,也是我们基于产学合作的课程模式的目标,是目前酒店高职教育培养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 2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方案 2.1 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为几大教学模块。将所有基础课程与专业的课程相互融通,在融通中形成几个教学模块。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包括定向岗位实习和定向教育职业两种指向。 为了培养学生优秀
8、的职业习惯,在教学模块上设置了“职业支持” 、“职业意识”模块,并将学习态度、职业意向等训练都纳入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中,这样也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专业的素质教育主要是在平时学习中慢慢积累下来的,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在专业课程上就设置了“服务盈利” 、 “职业经验” 、 “前厅业务” 、“客房业务” 、 “餐饮业务” 、 “职业管理”模块。 “职业拓展”模块主要满足学生就业竞争的需要,而该模块的设定主要也是结合酒店综合性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养成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总体上力求保障与酒店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经验和职业意识在结构上系统化。 2.2 根据不同模块
9、设置针对性的学习工作任务。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只要是以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根本,这也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课程也不在单纯的强调职业技能训练。而所谓的职业能力主要是指在从事某项职业活动时能够自行操作,具有一定的动5手能力。这也成为被调查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肯定:有 86.4%的学生和 90%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酒店人才。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 酒店管理专业要求每位学生都能够依据酒店工作流程进行学习,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和可实践操作性。例如在第六模块前厅业务、第七模块客房业务和第八模块餐饮业务中课程模式上设置了多项实用型学习性工作任务(见表 1)
10、。 总而言之,只有突出职业性的课程设置才能让高职酒店教育专业永葆活力和特色。 2.3 重组课程结构,提高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在高职酒店管理的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同时要关注要重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和方向。一方面按照学生的个性、兴趣来传授专业文化知识和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适应性,使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酒店从业部门和岗位的多样性(如饭店的前台、大堂、客房、餐厅、酒吧服务等) 。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就必须对目前课程体系中的课程结构进行课程重组,基本思路是压缩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而且要求两者的比例应保持在 1:1
11、左右。必修课程应以本专业不同方向所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为主体,以通用和够用为限度,以便为增加选修课提供可能的空间。选修课程的设置体现为模块形式,一个酒店岗位群为一个模块方向,突出其针对性和较宽的覆盖面,应涉及有关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特别是要设置大量的专业方向课程供学生6选择,比如餐饮管理模块方向课程,应包括餐饮服务技巧、食品营养与卫生、酒水知识与调酒技术等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增设选修课,主动适应我国酒店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宋佳佳.浅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5). 2费寅.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3刘晓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3). 基金项目: 本文是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2013 年教学研究专项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