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陈子庄先生的绘画艺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6156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陈子庄先生的绘画艺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略论陈子庄先生的绘画艺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略论陈子庄先生的绘画艺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略论陈子庄先生的绘画艺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略论陈子庄先生的绘画艺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略论陈子庄先生的绘画艺术我的太师陈子庄先生是一位独具个性和风格魅力的国画大家。他从传统入手,以生活为创作之源,坚持绘画通“心灵” 、得“机趣” ,追求平淡天真。其艺术曾被冷落埋没多年,不仅是他个人的不幸,也是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中的不幸和损失。当然,一位天才艺术家由于种种主观与客观的原因被长期埋没,生活潦倒,郁郁寡欢而终的事例,在中外美术史上也不少见,但在现代中国仍有这样的大师以寂寞告终,确实令人慨叹和遗憾。 上个世纪的 80 年代,子庄太师、黄秋园大师相继被发现,并成为画坛最受欢迎且很有影响的画家。他们生前未受重视,个人生活艰辛,作画条件差,晚年十分寂寞冷落,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本人就甘于寂寞,真

2、诚地热爱艺术并从中得到慰藉和力量。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创造出独到而不朽的艺术。据我的朋友张丹说,他的父亲张正恒先生回忆,20世纪 60 年代潘天寿先生很赞赏子庄太师的艺术,吴作人、李可染先生都看过他的画,极表欣赏。一个人的生平经历决定他的思想境界。子庄太师的生活史与思想变迁及其晚年的韬光养晦,说明他不愿趋炎附势,不愿意介入当时文艺界的斗争,从而坚持和保护自己的艺术信念。这还有待后来者做深入的发掘与研究。 我国传统绘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注重技法规律,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的特点,例如画人物讲十八描,画山水讲皴法,如大、小斧2劈,长、短披麻,解索,雨点,鬼面等等不一而足。画家为了风格的协调,还

3、要尽量避免某些皴法在一张画上混用,颇多禁忌,从而形成程式化、规范化的传统。这种倾向自清代对“四王”复古艺术的提倡,转移临仿,愈来愈远,使中国画几乎走向僵化的死胡同。子庄太师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虽然因客观条件不能天南地北到处畅游写生,但于得天独厚所处的巴山蜀水,却能澄怀静观,全身心投入,从中得到颇多启发。 子庄太师深入生活,用真情作画,其笔下表现出的山川风物,十分丰富,加之田园、溪流、丘陵、渔艇、鸡犬、藤蔓的点缀,更洋溢出生命与生活的气息。虽然他的个人生活十分清苦,也无所谓“革命激情”或“革命色彩” ,但是,从他的作品中我们怎么也感受不到任何消沉、颓丧、灰暗的情绪,其内在的生命力和激情十分明显。这

4、正是确立子庄太师作为当代艺术大师地位的基石。 随着子庄太师艺术地位的确立,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也备受重视和亲睐。不过,收藏界与艺术市场上的赝品和混乱局面不容低估,似乎大凡子庄太师的作品若非经过正式出版或来源于其亲属、弟子及生前故友,几乎很难得到认可,在多数情况下均被视为赝品。目前,子庄太师的作品已公开出版十余种画册,公布作品累计近千件。 阐释子庄太师的绘画风格与特点,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子庄太师的作品生动、自然、不做作、天真烂漫而有趣。其画结构严谨,用笔轻松,布局洒脱,意境散淡。这需要非凡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才能达到,与一般人的勤奋用功无多大的关系。子庄太师的绘画风格与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3一、

5、平淡、天真而简远 子庄太师的绘画风格,可用“平淡天真而简远”几个字来概括。他的作品所描绘的巴山蜀水、田园风光、农家茅舍、花卉蔬果、飞禽走兽等景物,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写生变化的现实精神。纵观子庄太师的绘画作品,无论山水或花鸟,都追求简意高人致、萧疏旷士风的境界,其笔法和笔意,构图、造形和运笔设色,均朴实无华。他创作的山水小品,多以天府之国的丘陵小景为主,虽无名山大川,但却平中见奇,生机勃勃。正如子庄太师自述的那样, “我追求简淡孤洁的风貌。孤是独特,洁如皓月之无尘。如果能不夹时俗流弊,则自然生气勃然” 。子庄太师认为:“画格越高,其法越简,画格越低,其法越繁。简是高度概括。 ”他在竹林水榭

6、图中题款曰:“平淡天真,迹简而意远,为不易之境界也。余写虽未称意,而心向往之。 ”在其上世纪 70 年代所画的山水册页中题款说:“写蜀中山水险峻易得,而淡远至难。余去年游九顶山燕子崖,南行百余里,群山万变莫测,惜老病之人不能多行,归而点染此景得一淡字。 ” 二、书法用笔,皴法自我,设色简洁 子庄太师十分强调在绘画中使用书法用笔,认为这是保证线条质量的关键。子庄太师说:“中国画应该从整体上看是一幅画,分开看,都不是画,是书法” ;“一幅画如能做到分而观之笔笔是书法,合而观之则是一幅画,就算是好作品了。但这个境界不容易达到。 ”他又说:“山石皴法由书法而来,披麻皴源于篆,斧劈皴源于隶” , “山水

7、画中,画房屋的线条全是书法。没有篆隶根底,怎么画房子呢” , “竹难画,非到晚年4书法成熟时不能成功。早年学画竹,白费不少精力” 。纵观子庄太师的绘画作品,无论山水、花鸟或人物,都以极简练的线条加以表现。线条流畅而轻松自如,具有极大的柔韧性,而形象无不生动准确,达到烂熟的境界。这种境界只有经过数十年的勤学苦练才能达到。许多民间收藏者常以线条和书法是否刚劲有力来判别一幅作品的好坏和画家的功力深厚,认为线条疲软、题款柔弱的作品都是赝品。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因为刚劲或柔弱,不过是代表了画家的两种不同风格与审美取向而已。 在子庄太师的作品中,也常见一些在内容和构图上大体相似,但又不尽完全相同的作品

8、,这些可能是他平常练笔而产生的作品。这与现在的个别画家,一味重复自己的作品,像印刷机一样,以售画为目的,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在子庄太师的绘画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山水的皴法是化古人而自我的,多以线条、平涂和打点来支撑。他十分重视点的运用,常以点表示花、草、树木、山石、苔点等物象。子庄太师曾说:“山水打点应代表物象,如远树、丛草之类,不能为打点而打点” ,又说“石上之点,应有浓淡、虚实、疏密、高低的区别,总之要有抑扬顿挫,构成节奏感、音乐感、诗意。 ” 子庄太师的绘画创作在用色方面也十分讲究。他设色浑厚而富有层次变化,风格淡雅、简洁。子庄太师说:“画的设色须极端注意,应研究色彩学。调色不宜太匀

9、。在盘内调匀后再上色,画上纸则平板。调色时,盘边要略干,如此一个色中才有深浅变化。 ”又说:“一幅画中,山石、房子都是土红色,这是我的画法。这样处理,色面大块,中间勾5勒的线条是淡墨,土红色夹些灰色,调子很好看,朴素简洁。 ”冯其庸先生在形容子庄太师的用色时说:“石壶的设色也是奇而又奇的。你说他的山水是青绿,是水墨,是浅绛,这些说法都对,但又都不对,因为他已经是随意设色,不守绳墨了。但他的设色,又让你感到十分和谐统一,十分真实。 ” 三、题款书法与用印篆刻相得益彰 子庄太师对书法极为重视,自称对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权量诏版用功达 30 年之久。他曾要求他的弟子, “写字要下真功夫。画画的人写

10、字要超过专门写字的人” 。子庄太师的书法崇尚质拙之美,他说:“书法柔媚者,世以为美,其实丑极。大凡人无独立之人格,其艺术则柔媚。既无独立人格,何来美?”又言:“书与画,无论结体、用笔都要独特,要变化莫测,使人不可见其端倪。 ”纵观子庄太师绘画作品的题款,所用的书体风格在不同的作品中变化很大,楷、篆、行、草、隶等各种书体均较常见,其中又以行书和篆书题款最为常见。在不同作品上同一书体的题款,既有风格大体相同的,也有风格差异很大的。子庄太师的书法特点,可用质朴、率真来形容,这一点与他的绘画风格有相似相通之处。他的书法,多是随手写来,讲究变化,虽然从单个字看来,在造型、用笔方面显得粗疏,但整体气韵却别

11、有风味。其弟子陈滞冬先生认为:子庄少时书风以秀丽清俊取胜,1955 年到成都后,书法深受当时省文史研究馆馆长、书法家刘孟伉影响,变为雄强豪健一路风格,下笔沉重痛快,转折处锋棱毕现,与这一时期的画风相吻合。1971 年尚沿用前期雄健厚重的书风,1972 年开始变得外柔内刚,明显受到丰子恺、郑孝胥书风的影响,这种书风与后期绘画的用笔也极为吻合。 6子庄太师在篆刻方面也具有很深的造诣。他认为绘画和刻印是相通的, “画理通于刻印,艺术之理均相同” 。他不仅自己篆刻书画用印,而且还常为友人、弟子治印。 石壶书画篆刻集一书中,收录了子庄太师篆刻印章近 60 枚,其中自用印多达 42 枚。子庄太师自用印的内

12、容有:石壶、石壶山民、子庄、陈、南原、南源、老陈、下里巴人、石壶之印、阿九、小字阿九、石壶书画之印、南源之印、大得、石壶长年、下里巴人五十五岁以后作、石壶五十五岁以后作、行年五十七岁以后作、石壶五十七岁以后作等。相同的印文,常有刻法不同的印章多枚,如印文为“石壶”的印章竟多达 10 多枚,印文为“子庄”的印章有 5 枚。印文刻法和布局变化多端,展现出天真烂漫的情趣。子庄太师作品上题款或钤印为“石壶” ,最早始见于 1961 年(辛丑) 。如在一扇面上,题款为“辛丑腊月写柿子瓶酒以颂万寿,弗计工拙也。南原于大邑城西” ,钤印“石壶长年” ;在一花鸟小品上题款为“好鸟知人归,辛丑写。石壶” ,钤印为“子庄” ;又在一牡丹图上题款为“牡丹富贵。辛丑秋九月西蜀名园第一枝,石壶子庄太师于城西旧居灯下” ,钤印为“石壶” 。 今天,我们鉴定子庄太师的作品,首要条件是要对其艺术风格和特征做到非常熟悉,对其用笔、用墨、线条、书法款识、设色、印章、印泥、用纸等特点要烂熟于心。最好的学习途径是多看原作真迹;其次,是要多看一些子庄太师的画集,特别要选择印刷质量好、资料齐备的画册看,既可作学习之用,也可作为鉴定时的对照参考依据。鉴定子庄太师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的艺术思想。只有体悟到子庄太师作品的高妙之处,才能最终成为鉴定其作品的行家里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