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杭州市钱江路整治改造后评价研究摘要 通过工程实例,完成了对道路整治后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全面性、适应性及准确性;最后,为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使该类项目后评价更准确,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其他城市道路改造项目后评价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整治改造,后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项目概况 钱江路整治改造工程位于钱江新城范围之内,整治范围南起姚江路,北至之江东路,总长为 5.92 公里。道路整治前最大的问题在于道路施工时由于征地拆迁、非机动车道设计等原因,导致钱江路部分路段未设置非机动车道;部分路段非机动车铺砌地砖,
2、行驶舒适性极差,导致了行驶于钱江路的非机动车大多需要与机动车抢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群众较大的不满。 二、 钱江路整治改造主要内容 2.1 横断面优化方案 为了保证主干道的交通功能,确保单侧机动车道宽度为 12.5m,保证双向六车道的通行能力,将现有人行道改造成非机动车道,而人行道则与前期规划意图一致,将其布置在道路两侧现有绿化带中。同时非机动车道路面改造成彩色沥青砼路面,人行道铺装为花岗岩。 2.2 公交站台改造 本次整治改造工程在钱江路新建或改建原占路式公交车站,改造后全部为港湾式公交车站,公交车站站台长 35m,加速段 20m,减速段15m,公交车站间距为 500600m 布置
3、。 2.3 交叉口渠化改造 本次改造过程中,所有的交叉口至少达到“5 进 3 出”的标准,即进口道保证 5 个车道,出口道为 3 个车道,大大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2.4 交通标志的优化设计 整治方案在道路各交叉口和沿线出入口均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提示标志。 2.5 自行车和公交的换乘节点方案设计 随着钱江新城建设和开发的逐步完善,作为杭城的 CBD,本着“以人为本”设计理念,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本次优化设计在望江路、清江路、解放东路、庆春东路这些主要路口和市民中心等重要公建附近的公交车站处设置公交与非机动车的换乘点。 2.6 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杭州地区道路整治的经验,机动车道推荐使用高
4、粘度改性排水沥青砼;非机动车道推荐使用彩色防滑沥青砼路面。 钱江路人行道施工时,基层为 20cm 的三渣,在优化过程中,非机动车的基层都能利用,只需铺设 2 层沥青混凝土。非机动车道均改为彩色防滑沥青路面。机动车道需刨除面层 2 层沥青砼,铺设高粘度排水沥青砼和 5cmAC-20-F 型中粒式沥青砼。 2.7 管线工程改造 由于道路整治在局部横断面上对现状道路横断面进行了优化,且道路侧石全部新建,进而破坏了原道路路面的雨水口,本次管线工程整治改造考虑需新建或改建路面雨水口,以保证雨水收集能力。 三、 钱江路整治改造项目过程及效果定量后评价 由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交通专家共同组成评价小组
5、,对钱江路整治改造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进行了后评价。 表 1 钱江路过程后评价定量结果表 表 2 钱江路效果后评价定量结果表 四、钱江路整治改造项目定性后评价 为了使钱江路整治改造工程后评价的结论更为客观、清晰,对本工程进行定性分析,分析过程及结果见下表。 表 3 定性后评价分析过程与结果 五、小结 由于项目竣工 2 年后,项目的施工、监理等项目部随着工程结束而解散,导致建设过程后评价资料收集存在很大困难,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项目前期尽快落实项目后评价任务及内容,以便及时收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料、项目竣工前的数据等,确保后评价的反馈信息能够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也使得后评价结论更有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黄燕南,丁烈云.市政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J.基建优化,2006(6) 2 林涛,贾松林,陈劲飙.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路桥项目建设过程后评价J.大众科技,2011(8).74-7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后评价导则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3-25 4 王力臣.市政建设项目后评价成功度研究J.价值工程,20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