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萨满教神偶艺术刍议.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83460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伦春族萨满教神偶艺术刍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鄂伦春族萨满教神偶艺术刍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鄂伦春族萨满教神偶艺术刍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鄂伦春族萨满教神偶艺术刍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鄂伦春族萨满教神偶艺术刍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鄂伦春族萨满教神偶艺术刍议摘 要 鄂伦春族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是一个以狩猎为生被誉为“山岭上的人” ,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萨满教是鄂伦春人所信奉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宗教,对鄂伦春族的历史和发展,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本文力求在鄂伦春族萨满教神偶艺术的造型特征、制作方法、象征意义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鄂伦春族 萨满教 神偶 作者简介:王冠,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学。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4-179-02 萨满教是发自本土的原始宗教,没有可考的创始人,也没有统一的宗教仪式和固定的庙宇。

2、可以说萨满教是自发形成于部落、氏族、民族社会并且代代相传而走到今天的一种信仰与祭仪。也正因这样,萨满教的文化传承是相对保守和稳定的,特别是在神偶、神服及佩饰等造型艺术的内涵与形式上,也产生了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崇拜神偶,是萨满教重要并独具特点的宗教信仰现象。神偶是萨满教中对于想象中的神的形象的现实塑造,多是根据神话和传说中所描绘的神的形象去制作而成。神偶的身上被认为具有神的力量,因为能起到庇护人类的作用而被供奉、信仰和膜拜。 一、萨满教神偶产生的因素 神偶是鄂伦春萨满不可缺少的东西。萨满教认为灵魂不仅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甚至存在于世间万物的躯体之内,灵魂是一种可以主宰和支配躯体的精神体。灵魂的

3、存在不受躯体的束缚,即使所依附的躯体死亡,灵魂也依然存在,而萨满教所崇拜的各种神偶,就是在这种灵魂观念下产生了。 在萨满教中,梦与灵魂和神偶之间也被认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在萨满教中,梦被认为是灵魂出窍的一种表现。而在梦中所看到的形象,多被作为制作神偶的依据。通常由氏族中的主祭大萨满通过神事进入通灵状态,连续三天在焚香、击鼓、拜神等一系列仪式之后方可入睡。而梦中出现的幻象就是神偶的形体了,萨满醒来后讲述梦中所见神祗的名称、形状、制作材料、主司为何等等。并完全依此制作神偶,不得疏漏简率。通过这样的形式将虚幻的神的形象,转化成现实中供奉的神偶。大多数萨满教中的神偶都是这样制作完成的。 据昭和十年

4、(1935 年)的日本学者秋叶隆调查,当时鄂伦春族所供奉的神偶大概有:(1)霍卓里(hojolo):一种用黑桦木制作的素朴的木偶,长约 13 厘米,身兼祖先神与狩猎神两职,是家神当中最高的地方。(2)扎奇达莱(jlachidare):同样是用黑桦木制作的木质神偶偶,高约 20 厘米,是所有神偶中最大的,它是一位狩猎神,神偶的身上还经常被挂上一个桦皮小包,里边放上一块贴上用纸剪成的扎奇达莱神像图案的布。扎奇达莱神像的身边通常还带有两只动物,一只用木头雕刻成龙形的代表的雷神。另一只是叫海青(kaihen)的鸟形木刻。 (3)玛盖(tnage):是一个有九面的木偶,是专司狩猎和治疗的神偶,也被称为九

5、头玛盖。 (4)阿撒郎迪(asarande):在用黑桦木雕刻的神偶上包裹兽皮,高约 8 厘米,是专门给小孩治病用的的神。 (5)李母(boma):画在布面上的神像,被认为是可以治病的神。 由于萨满教的神偶起源自原始氏族宗教,所崇拜的神只是本氏族后裔的守护神,有其严格的单一性、承袭性和秘传性。 二、萨满教神偶的造型分类 鄂伦春族萨满神偶的种类很多,并且形态和性格都各具特点。在鄂伦春族的萨满教观念里,神偶的灵性是神灵赐予的,因而形态不十分重要,只求神似不求形似。按照神偶的自然属性,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种:(一)人物造型 鄂伦春萨满教中的人形神偶,产生的原因主要源自鄂伦春人的祖先崇拜观念。鄂伦春人认为

6、人死之后肉体虽然消亡但是灵魂将会永生。因此,有人过世后首先要请萨满跳神,将死者的灵魂安全引领到阴间。当然,鄂伦春人并不是崇拜所有死者的灵魂,而是只崇拜那些曾经对氏族作出过贡献,或是曾经在氏族中有过重要地位的人。所供奉的祖先,在鄂伦春语中被称为“博如坎” (父系氏族的祖先)和“阿娇儒博如坎”(母系氏族的祖先) 。他们希望祖先即使离开人世,也会作为祖先神保佑他的后代,替子孙消灾免祸,护佑氏族狩猎顺利,子孙繁衍平安。正是这种灵魂不灭的观念产生了最早的祖先崇拜。祖先神只有自己氏族的人能供奉,外氏族的女子即使嫁到丈夫的氏族,生病时祭拜的依旧是娘家的祖先,在请萨满跳神驱病时,萨满也会说“你的病是你娘家的祖

7、先害你的。 ” 鄂伦春族的人形偶中还有一种草编神偶,叫“库力斤” 。每年鄂伦春族的春季大典中都会使用“库力斤” 。制作方法是,先用青草绑扎一个圆柱体作为身体,再另外扎制两个细长的圆柱体作为胳膊,置于身体的两边。最后编一条细长的草绳,在草人的脖子上缠绕一圈,再向下继续缠到腰上,最后留出一截作为尾巴。 “库力斤”的形象源自于一则民间传说。传说中,库力斤原本是一位美丽女子,但是生来就长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她的丈夫有一天不小心将她有尾巴的秘密泄露了出去,于是有人就开始了对她的非议,各种流言飞语开始不胫而走,库力斤觉得不堪忍受,最终自杀身亡。她的丈夫因此十分内疚,在库力斤死后不久也投河自尽了。在他们死后,

8、经常有人在森林中听到库力斤在唱歌,歌声婉转哀伤,后人同情她的遭遇于是便开始祭奠她。 另外草编神偶中还有一种“替身偶” ,这种偶通常用在以治病为目的的跳神活动中。基于鄂伦春人的灵魂观念,认为人患病是可以找别的灵魂代替其除病消灾的,而替身偶就是这样的灵魂替代物。替身偶通常是人形,也可以是鸟形、兽形,甚至可以只是一个简单的圆柱形。这类替身偶一般都会在法事结束后被焚烧,所以通常造型简单、制作粗糙。 (二)动物造型 在鄂伦春族萨满教长期崇拜各种动物的过程中,各氏族逐渐开始单独崇拜某一种动物,认为这种动物同他们有亲缘关系。鄂伦春族萨满信奉熊图腾,他们认为熊是鄂伦春族的祖先,正是这种熊图腾祭礼的形成,才产生

9、了最早祖先崇拜。民俗学家乌丙安在他的关于北方民族的论述中,特别解释了他们为什么把熊当作祖先熊是山林之王,连老虎都斗不过它,猎熊是危险的行动,因而山林民族都无比敬畏熊。熊的动作、举止也与人相似,既可以直立行走,又可以用两只前爪取食,还能像人一样将前爪搭到眼前做“打眼罩”状瞭望远方,即使被枪击后肠子流出来,它也会把肠子塞回肚子里继续与人拼命,非常勇猛强悍,因而认为熊是变化而来的祖先,对它充满崇敬之情。 同时,鄂伦春人还认为熊是由人变的。大兴安岭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一位猎人的妻子到山上去采集,手腕上戴着一只手镯,结果迷了路,一直漂泊在深山老林之中,最后变成了一只熊。几年后,她的丈夫在打猎的时候捕

10、猎到一只熊,结果在剥皮时猎刀无论如何也插不进熊的前腿,割下熊掌才发现,熊的腕上赫然戴着自己妻子的手镯,因此十分悲痛。 所以鄂伦春人是不敢直呼熊的名字的,而是称其为祖父或祖母,奇怪的是虽然鄂伦春人信奉熊是他们的祖先,视为图腾。但是在枪支传入后猎熊的风气却渐开,熊也成为了可以被食用的猎物。每当有熊被猎到,都要举行特殊的仪式,打死熊了不能说“死了”而要说是“睡了” ,抬回“乌力楞”的途中要像死了长辈一样边走边哭,快要到达是,猎人还要学乌鸦叫,族人听到叫声就知道有人猎到熊了,也要学乌鸦叫迎接被猎捕回来的熊。猎人会熊头割下放于树架上,所有族人一起下跪扣头说:“爷爷(奶奶)你老人家是睡着了吗?我们不是有意

11、杀死你的,是误杀请不要怪我们啊,请不要生气,以后还请继续保佑我们多打猎物吧。 ”然后再燃起枯草,用烟熏熊的头部,因为鄂伦春人认为只有这样熊的灵魂才能脱离躯体升天。打到的熊都是由全“乌力楞”的人共同食用的,心、肺、脑、食道等部位是不能吃的,因为那里都是灵魂的居所。将熊脑浆和熬好的熊油拌上被切成小块儿煮熟的熊肉,在鄂伦春人眼中就是极好的美味了。全“乌力楞”的人都要围坐在“仙仁柱”前共同食用,边吃还要边学乌鸦的叫声,暗示是乌鸦在吃熊的肉而不是自己。吃完后,还要把熊骨不可丢弃,要搜集到一起,举行葬熊仪式。 葬熊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柳条编成筐,将熊骨放入再用柳条盖好。另一种是把熊骨用草包起来。装好的熊

12、骨由四个人抬着,一路边走边哭,回到捕猎到熊的地方举行风葬。熊骨被放在树枝上或是两棵树之间搭一块木板上,放好后人们要再次痛哭,仪式才算真正的完成。鄂伦春人的熊神偶像,是熊崽皮缝的,雌雄各一。 萨满教动物造型,简约而突出重点,直观而鲜明的再现了各种受崇拜动物的原始形象。 (三)变异造型 在鄂伦春萨满教神偶的造型艺术中,还有一些变异造型的神偶。这类神偶所代表的神灵大都有其特有的职能。比如“乌六浅” ,相传他是一位只有一条腿的神灵,但却是千里眼、顺风耳,蹦跳的能力更是十分强大,能够从一座山直接跳到另一座山,还可腾云驾雾。现存的“乌六浅”神偶,只有五官雕刻细致,身体部分都被简单的垂直线条概括了。 “德乐

13、查”是鄂伦春人对太阳神的称呼。鄂伦春人依赖大自然,所以有很多对自然的崇拜,这其中就有太阳神。每年的正月初一都要拜太阳神。很多鄂伦春族供奉的神像图画上角,都绘有太阳的图形。每当发生不幸或遇到困难,人们时都会向太阳祈愿,祈求太阳神的庇护。 还有一种萨满跳神时使用的缀饰,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变形。这件缀饰的造型形似一位双手高举的女子,头部呈椭圆形,没有头发及五官,丰胸而细腰,胯宽、腿部变形为锥形,以流线的造型构成了简单的女性人体。缀饰下身还雕刻有明显的螺旋形纹饰,螺旋纹是萨满教中一种常见的纹饰,用在这里可能代表女性的生殖能力。 三、萨满神偶的制作 雕刻、缝纫和编织是萨满神偶的常见制作手法。神偶的制作材

14、料,必须遵从天命和神意,所取之物必须有神异之兆。神偶的制作材料并不固定,通常早期制作的神偶多采用木头或石头,而到了近代则多用皮、毡子或布来制作。金属材质的神偶,虽然在萨满教神偶的制作上并不是很常见,但因其拥有的厚重坚实的质地、工艺精湛的手法和历久弥新的特性,同样显示出独具特色艺术魅力。 萨满在制作神偶时需要独自一人寻找一处洁净之地,不可被围观,而族人只能在神偶做好后才能见到。制作神偶之前,萨满需要提前数日独居净身,在制作神偶之前,还必须要杀牲并以鲜血祭神。神偶制作时所需的材料也同样要用动物的鲜血浸泡。经过血液浸润后的神偶被认为是有了灵魂的,同时浸泡鲜血制作好的神偶才不易腐朽、变形或干裂。“嗜血

15、”是萨满神偶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神偶制作完成后还需经常往神偶身上或嘴上涂抹鲜血,血不能是隔夜的,只有敬上新鲜的血液才是最虔诚的体现。神偶制成后最忌日晒,因为鄂伦春人认为,灵魂偏爱阴冷潮湿之地,日晒后神偶内的魂魄就会离去,神偶也就不再具有灵性了。通常神偶会被放置于特质的神匣中,置于室内安静的高处。如需放置室外,则多供奉于背阴之处。神偶传承的历史越久,被认为神力越大,也更加灵验。 参考文献: 1王为华.鄂伦春原生态文化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2刘晓春.鄂伦春人文经济.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3陈新宇.乌鲁布铁镇鄂伦春民俗文化的现状.鄂伦春研究.2009. 4费孝通.费孝通民族研究文集新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5贺兆坤.森林骄子鄂伦春.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