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门闩子滑坡稳定性评价.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83769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涪陵门闩子滑坡稳定性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涪陵门闩子滑坡稳定性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涪陵门闩子滑坡稳定性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涪陵门闩子滑坡稳定性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涪陵门闩子滑坡稳定性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涪陵门闩子滑坡稳定性评价摘要:调查分析了涪陵门闩子滑坡地质环境概况,对 1#崩滑体边界、规模、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利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滑体的推力,根据实测物理力学指标评价了坡体的稳定性,供进一步的防治设计工作参考。关键词:门闩子滑坡;工程地质条件;稳定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滑坡体工程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滑坡所在区域受单斜构造的控制,地形为由单斜岩层构成的顺向坡,地形总体南东高北西低,坡向北西,坡角 1545,平均坡度 19,坡高 130m218m,属河谷侵蚀斜坡地貌区。崩滑体位于斜坡的中下部,其分布高程 138355m,相对高差约 217m。

2、前缘受长江冲刷侵蚀,坡角约520(局部地形较陡,坡角约 3045) 。1#崩滑体右侧壁为一砂、泥岩陡崖,近于直立。1#及 2#崩滑体相距 220270m,中间基岩零星出露。总体地形自后缘至前缘呈现为陡缓平陡的特征。 1.2 地层岩性 崩滑体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斜坡表面大部分为第四系全新统崩滑体堆积层(Q4c+del)块石土、粉质粘土组成,崩滑体外缘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粉质粘土夹块石,其特征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崩滑堆积物(Q4c+del) 块石土:褐色、主要由砂岩、粉砂质泥岩碎石、块石、角砾及粉质粘土等组成,土质均一性差。碎石粒径一般 20180m

3、m,含量约占1035%,块石粒径一般 2001100mm,含量约占 3565%,地表可见最大粒径约 13.50m 见照片 2.2.2.2,粉质粘土充填于其间,稍密,稍湿,分布于整个 1#崩滑体及 2#崩滑体前缘,厚 0.60(TC6)39.55m(ZK9) 。粉质粘土夹块石:褐黄色,可塑状、局部为硬塑状,含约 525%碎块石。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厚2.78(ZK35)12.08m(ZK36),分布于 2#崩滑体。 粉质粘土:褐黄色,软塑状,含约 310%碎石、角砾,局部砂粒富集。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厚0.02(ZK35)1.10m(ZK5),为潜在滑带土。

4、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物(Q4el+dl) 粉质粘土:褐黄色,可塑状,含约 515%碎、块石。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厚 0.502.50m,主要分布于崩滑体后缘及两侧。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粉砂质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砂质含量增多,偶夹薄层泥质粉砂岩。本次勘查揭露最大厚度 13.34m(ZK32),为崩滑体场地之主要岩性层,分布于整个崩滑体。 砂岩:褐黄色,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等次之,钙质胶结。呈巨厚层状产出。本次勘查揭露最大厚度5.90(ZK12),为崩滑体场地之次要岩性层,呈夹层或透

5、镜状赋存于粉砂质泥岩中。 1.3 地质构造 门闩子崩滑体位于川东弧形褶皱带珍溪场向斜南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分布较稳定,岩层产状:3153251517。由于受区域构造的影响,区内构造及层间裂隙发育,据野外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区内主要发育三组裂隙:1451606580,裂隙间距0.802.20m,延伸长一般 0.85.0m;2552707585,裂隙间距一般 0.23m,延伸长一般 0.65m;产状为 3203251520,裂隙间距一般 0.501.80m,延伸长一般 0.21.5m。另外 1#崩滑体右侧缘陡崖顶部岩体内卸荷裂隙较发育。 1.4 水文地质条件 滑坡区域受单斜构造的控制,地形为由单斜

6、岩层构成的顺向坡,地形总体南东高北西低,坡向北西,坡角 1545,平均坡度 19,坡高 130m218m。地形上有利于地表及地下水的排泄,不利于地下水的贮存。 (1) 地表水系 1#崩滑体左侧缘及 2#崩滑体左侧缘纵向发育有顺坡向迳流的季节性冲沟 2 条,流量一般 2.04.0L/s,受大气降水补给。遇大暴雨时地表水排泄不畅,顺坡面向下排泄,长江从崩滑体前缘经过,是区内重要的地表水系,统一的侵蚀基准面。 2) 地下水特征 1#崩滑体内有三眼泉水出露,2#崩滑体内有一眼泉水出露,出水量为 0.080.18L/s,均为第四系残坡积层中孔隙潜水下渗遇泥岩阻隔后,于低洼处渗出的结果。受大气降水及崩滑体

7、内地下水补给及控制。 2 1#崩滑体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2.11#崩滑体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通过地面调查及勘探工程揭露表明:1#崩滑体,总体平面形态呈圈椅状。崩滑体右侧缘以砂泥岩陡坎为界,陡坎走向 320,坎高1035m,坡角 8087,砂岩产状 33017;崩滑体左侧缘以冲沟为界,冲沟底部基岩出露;崩滑体前缘剪出口位于长江右岸斜坡,高程约 138164m;其右侧部份位于长江现状水位以下,中部及左侧部分位于现状水位以上。崩滑体后缘边界不明显。后缘高程 351.0355.0m,前后缘相对高差约 191.0213.0m,崩滑体表面地形坡角 1325,平均约 19,总体呈前缓后陡。崩滑体平均宽 40

8、5m,纵向长(平距)660m,面积约 26.73104m2,滑体平均厚度 16.00m,体积约 427104 m3,为一大型深层土质混合式崩滑体。根据崩滑体边界特征、形态特征及变形特征等综合判定,1#崩滑体的主滑方向为 315。 2.2 稳定性评价 2. 2.1 计算方法 由于 1#崩滑体滑面呈起伏不平的折线型,故采用折线型滑动面的传递系数法来评价崩滑体的稳定性及计算崩滑体下滑推力。 2. 2.2 计算指标的选择 由于崩滑体为涉水崩滑体,依据其工况组合、地质灾害防治等级,综合取定崩滑体安全系数:静止水位时为 1.20,水位降落时为 1.15。同时计算了崩滑体相应安全系数时的剩余下滑力及拟支挡位

9、置处的推力。 (1)据试验数据分析取值 计算参数选取合理性,是计算评价崩滑体稳定性的关键,其中潜在滑带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更是至关重要,本次采用室内试验、野外大剪试验二种方法确定。 滑体重度:滑体以块石土为主,块石土中平均碎、块石含量 60%。粉质粘土含量 40%,室内测试滑体粉质粘土天然重度 20.40KN/m3,饱和重度 20.70KN/m3,粉砂质泥岩重度:26.89KN/m3,砂岩块石重度:26.21KN/m3,碎、块石加权平均重度(砂岩与粉砂质泥岩含量按 2:1 计算)为 26.44 KN/m3,按土石含量(土石比约为 4:6)计算得崩滑体天然重度为 24.02KN/m3,饱和重度

10、24.14KN/m3,考虑到孔隙及架空情况,按0.96 进行折减为:天然重度为 23.06KN/m3,饱和重度 23.17KN/m3,现场大重度测试平均值 21.60KN/m3。天然重度 24.02KN/m3 与大重度测试值加权平均(权重分别为 5:5)得天然重度为 22.33KN/m3,按同等比例减少得饱和重度为 22.48KN/m3。 据试验成果统计,滑体土抗剪强度参数值为:天然峰值C=41.39KPa、=18.79;天然残值 C=28.11KPa、=14.75;饱和峰值C=32.20KPa、=15.98;饱和残值 C=20.63KPa、=12.22。 2.2.3 计算模型的选取 1#崩滑

11、体的稳定性计算,选取 1-1剖面 A 剪出口、B 剪出口,2-2、3-3剖面为计算剖面(分塌岸前、塌岸后及塌岸部份分别进行计算) 。 2.2.4 计算工况 计算考虑滑体自重、建筑物荷载、浮托力及动水压力。滑体上覆建筑物荷载,按 6KN/m 考虑,附加在其所在计算条块;浮托力的计算,以水位以下用浮重度代替;动水压力的计算,直接输入地下水位,软件自动计算。 2.2.5 计算结果 按照上述工况对崩滑体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崩滑体稳定性分析评价,稳定性系数大于 1.20(1.15)为稳定,1.20(1.15)1.05 为基本稳定,1.051.00 为欠稳定,小于 1.00 为不稳定。 由计算

12、结果可知: (1) 1-1计算剖面 A 剪出口在工况 7 时稳定性系数为 1.379,处于稳定状态,在工况 8 稳定性系数 1.084,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1-1计算剖面 B 剪出口在各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 1.6832.189,处于稳定状态。 (2) 2-2计算剖面塌岸前(即现状时)在工况 1 及工况 4 稳定性系数为 1.3281.361,处于稳定状态,其余工况稳定性系数1.0501.071,处于基本稳定状态。2-2计算剖面塌岸部份稳定性系数为 2.215,处于稳定状态,说明库岸破坏形式为坍(崩)塌,不会产生滑移破坏。2-2计算剖面塌岸后在工况 1 及工况 4 稳定性系数为1.2891.3

13、09,处于稳定状态,其余工况稳定性系数 1.0131.037,处于欠稳定状态。二者相比较,塌岸对 1#崩滑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塌岸后稳定性大大降低。 (3) 3-3计算剖面塌岸前(即现状时)在各种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1.2451.660,处于稳定状态。3-3计算剖面塌岸部份稳定性系数为1.992,处于稳定状态,说明库岸破坏形式为坍(崩)塌,不会产生滑移破坏。3-3计算剖面塌岸后在工况 7 及工况 8 时稳定性系数为1.2271.539,处于稳定状态。 计算结果与现状 1#崩滑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相吻合,在 1-1计算剖面 A 剪出口及 2-2计算剖面地段稳定性较低,地表出现变形,其余地段稳定性相对较好,目前未发现变形开裂相吻合;塌岸对 1#崩滑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塌岸后稳定性大大降低,计算结果有据可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