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对策与建议.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82776 上传时间:2019-03-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对策与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对策与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对策与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对策与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对策与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培养的对策与建议摘 要:培养人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使命。在当今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质量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培养的研究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对高级人才个性化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结合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指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培养模式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的必要和迫切性及基本理论,提出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2013)11-0233-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偏差。其主要表现是,改革开放30 年来,为追求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过度强调为经济服务的实用性和速成性,重视短期效果,忽视、轻视或者无视教育的长期结果。因而,产生了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尽可能发展的负面影响。无视这种教育的偏差,不从根本上对这种教育模型进行变革,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就无法有质的转变。笔者对顺应我国社会发展和个性化教育变革的时代要求,结合对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进行了思考。理论来自于实践,又要为实践服务。实施个性化教育服务,就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理论。从而,探索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实施思想政治个性

3、化教育的对策,目的是激发大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树立多样化的教育质量观,鼓励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 任何事物的变革都需要先转变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也不例外。探索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个性化培养模式,首先是要树立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的教育理念,使参与政治思想教育的人要充分理解和认同。教育观念的树立在于理念的转变,因为理念和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如果不能在理念和思想上彻底转变,就不可能在实践中真正实现政治思想个性化教育。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总体是合理的,但有过于抽象的肯定和具体的否定的现象,由于这一原因,往往使一些试探性的改革不了了之。 随着我国普通

4、高等教育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数量的不断增加,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传统的高级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新需求。一方面,在某个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地建设与发展对高级人才类型、层次、规格的需求往往也呈现为多种多样的,质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各体的差异决定了同一高等教育学校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性格、理想等方面各不同,用同一个质量标准很难进行衡量。即使同一个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之间,也是各有不同的特点。实际情况是,由于经济社会需求存在多样化,必然同时导致不同类型、层次学校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说,通过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一定会有其特定的服务面向。要服从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5、下的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高等教育学校只有在某一层面上或某一领域内培养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人才,才能生存与发展,任何脱离实际的“提档升级”都会把学校推入到非常尴尬地境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的“建立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学界迫切解决关注焦点的关键。其最重要的部分就在于树立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育质量观以顺应时代的潮流。而这种质量观在内涵上又与政治思想个性化教育的思想观念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高等院校在转变传统办学思想模式的影响下,虽整体上呈教育思想模式的一致性状态,然而细微中彼此之间仍有差异。用人单位对这一点体会是非常深刻和具体的。

6、其实,要造就富有个性化的学生,学校的教学工作本身应先有特色。每所学校从表面上看都是宏大博全颇有实力,但确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只有富于特色,才会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才会长远发展和进步。因此。高校发展的关键在于特色。 个性就是特色。即使同一种类的物品也有千差万别,各有不同。牛津大学做为世界上一流的大学,但却实行着最松散的课堂教学制度,如果盲目仿效,可能导致低效;哈佛大学成就不凡,人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却很难复制。此皆是个性化教育的典范。当前,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还无法做出重大改变,高等学校入学率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还很低,所以现在大学的培养模式应尽可能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充分地展示和发挥其个性的优势,都

7、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二、倡导高等教育机构的决策者和领导者树立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并运用于实际管理之中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统领这所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决策和领导者的教育理念和管理风格。纵观国内外大学发展史,全球各一流大学长足进步的经验,我们很容易发现,凡是造就出许多杰出人才的大学自身发展都受到个性鲜明的教育领导者的深刻影响。 欧洲教育家弗希特曾主张“大学以不听信不足够的理由为其学术自由的思想” 。并制订了一套严密完整的大学内部管理制度,使其执掌的柏林大学的学术氛围相当活跃,民主之风十分浓厚,培养了一大批尖端的人才,其中包括政治家马克思和恩格斯。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的“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

8、,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教育观念,培养出一大批杰出地国家栋梁之材。可见,一所能够培养出优秀人才的大学所具备的一个特点正是兼容个性、并个性化培养和灵活开放的管理理念。而唯有大学的决策领导者具备极强有力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和独特的管理作风才能使大学建构出这样的管理体系。这种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和管理作风会如血液一样在每一个大学中流淌,融化于每一个教育的环节之中,造就出独特的著名学府,继而使得置身于这一环境中的每名大学生都得到教化和感染,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三、建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激发学生主体性 将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模式实施于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就要对不太合理

9、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变革,构建适应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的模式,只有依靠制度和组织系统力量的转变才能实现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的新局面。我国现行的教育管理体系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的,虽有相当部分的改进,但从总体上看仍有不少方面是与老旧的“模式化”教育相配套的,因而需要在个性化教育思想指导下进一步进行改造、更新,才能有利予学生在政治思想上个性的发展。 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就是大学学生工作部门为学生的全面管理提供必要的组织形式和总体规范的同时,增加针对性和灵活性,形成学生工作者和其他教育者“齐抓共管”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培养工作的局面,为学生以个性化方式健

10、康发展、卓然成才提供制度化保证,创设激励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占有主导的独特地位。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工作部门专门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他们是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践者。学生管理的对象是广大青年学生,他们既有共性,又个性鲜明,而我们通常习惯用共性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可以达到公平管理的效果,但却忽略了个性的差异。每个人的能力、志趣、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别,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政治思想理论和现实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各有各的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

11、在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安排的大前提下,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而区别对待,采用适合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出与其相适当的要求,注重帮助他们建立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观点,发挥他们的自身主体个性,使其自动自觉地、可持续地得以充实、发展到最佳效果。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有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内因是外因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内因变化的条件。在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大学生既是被管理的对象,还是管理本身的参与者,任何管理活动都围绕和服务于学生。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主要靠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觉醒,管理只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外部因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调动学生潜在的自尊、自爱、自强的自主意识。除运用严格

12、的规章制度作为管理手段外,还要不断改进其他管理手段,重视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发挥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在管理中的作用,使其个性化在正确的方向上取得进步,从而达到运用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等自我管理内部因素来实现预期的目的。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角度看,要使这种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从而带动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首先是学生管理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从思想上认识或认同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地重要性,然后才能在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地指导下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 韩振华.青少年社会化与个性化问题探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 (5). 2 胡继红.论大学生个性完善的自觉选择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1, (4). 3 刘志涛.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改革高等教育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 (4). 4 崔金赋.个性发展与个性化教育J.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 (5). 5 刘彦文.个性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浅析J.教育评论,2000, (4). 6 田建荣.教育个性化:中国教育的世纪末走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 (2). 7 沈绍辉.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J.教育与现代化,2001, (1). 责任编辑 杜 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