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探析及缓适思考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现象。原因与学生、学校、课程性质、教师个人有关。着重从教师个人出发,建议思政课教师进行心理调适,如进行归因训练,采用正确的社会比较方式、寻求社会支持来缓解职业倦怠现象。 关键词:职业倦怠;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调适;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067-02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简介:杨玉芹(1977-) ,女,云南昆明人,讲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工作研究(通讯作者:张丽) 。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
2、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据调查,有 61.2%的教师偶尔会有职业倦怠心理,有 23.9%教师经常有这种心理,占调查人数的 80%以上。有 22.4%的教师认为是授课内容泛政治性、授课形式单一等。而教师在授课中遇到最大的困难的调查,有43.3%的教师认为课程不被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缺乏动力;40.3%教师认为是培
3、训机会太少,水平无法提升。还有 13.4%教师归因于长期授课,产生职业倦怠心理1。 另有研究表明,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比女教师略微严重。总体职业倦怠的程度呈现出年龄越大、倦怠感越强的趋势。总体来说,讲师职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男教师、50 岁以上的教师、已婚教师、教龄二十年以上的教师、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师、讲师职称的教师、收入 3 000 元以上的教师在各自所在因子比较中,职业倦怠感更为严重2。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一)学科承载的功能定位与现实地位之差异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
4、渠道。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作用的定位要求高,思政课不仅承担着知识教育的功能,同时承担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承担着理想、信念教育的职责,要实现由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但在现实中,思政课建设在教学机构,领导体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经费投入,社会认知、认可,教育教学实效等方面存在较大落差,存在着地位的脆弱性;作用的脆弱性;实施途径的脆弱性;效果的脆弱性3。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产品的理论性和内隐性特点 与专业课相比,思政除课除传授专业知识外,更侧重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学产品多以隐性形式出现,具有不显著、难以衡量的特点。这也容易使教师产生“劳而无功”的感觉,工作成果
5、延迟性导致低成就感4。 思政课学科地位与实际地位存在反差。相关管理部门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多种要求,教师承受多种角色。思政课教师的从业压力很大5。 (三)教学接受主体的实用主义取向 调查6中,近半数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应付学分的工具,缺乏对于课程的认可度。担任思政课的青年教师中,83.9%的人觉得被学生轻视,让任课教师心理压力很大,出现“上公共课难,上思政公共课更难”的情况。 调查7发现,有 63%学生明确指出其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动机就是应付考试,22%学生认为是增长课余知识。大学生对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功利性而比较被动,漠然视之,弱化了学习动机。 张瑶,钟凯等8认为,多元化消解思政课教师修
6、养上的“人师”功能;就业的竞争性摧毁思政课教师专业上的“经师”功能;大学生信仰的复杂化解构思政课教师思想上的“导师”功能;大学生价值观的实用化肢解思政课教师情操上的“工程师”功能。 (四)学校分配及考评制度等因素 教育部调查9显示,51.8%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低。在“您的收入与您大学同学的平均水平比”的选项中,61.8%的人认为自己的收人低。 高校思政课教师工作量普遍较重,使思政课教师的体力出现透支,他们普遍存在超负荷的现象,分别有 35.9%和 47.9%的人认为自己存在高等压力和中等压力10。在许多高校的分配体制中思政课作为公共课,工作量折算打折扣。在科研课题、教学成果奖项等学术评比
7、中有边缘化现象,这些情况在非综合院校的单科院校尤其突出。 (五)思政课教师缺乏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 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性质需要他们对国家、社会现实高度关注,他们往往偏理性与知性,对个人的心理、情况敏感度较低。有些人出现职业倦怠的症状,如情绪衰竭、如去个性化。个人症状的轻重程度会不同。这与个体是否体察自己的身心不适,及时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行动效率有关,与是否及时进行心理调适有关。很多老师,由于工作忙碌等原因,常常“带病工作” 。 三、缓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一)进行积极的归因练习 归因是对问题原因的归结,分为内控和外控。当教师把问题归为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如能力和努力等,就是内控的
8、人。倾向于习惯把原因归结为外部环境和意外情况,就是外控的人。教师需要分清楚哪些事情是可以通过努力和改变,哪些是不能改变,只能适应。适当改变认知,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机会,不会因为不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产生职业倦怠。对学生的调查11表明,对思政课课堂教学状况的总体评价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为 46%,感到不太满意的学生达 58.7%,有近 50%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与社会实际结合不够密切。有 50.21%的思政课教师运用了五种以上的教学技能的组合,他们的学生满意度明显高于运用教学技能组合少的教师12。关于“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问题中, “教师是否具有幽默感” ,占到相当大的比重,达到
9、了 80%以上13。作为思政课的教师是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教学技能;多了解学生,贴近学生;完善个人的素质等努力去实现的。对于客观存在的不利情况,梳理自己的情绪,尽力去适应。 (二)采用正确的社会比较方式 作为社会人,人们不自觉地与他人进行收入、社会地位、社会资源等的比较,高校思政课教师也常常与其他职业、校内其他专业课教师进行比较。对“您是否坦然地告诉别人自己是两课教师”这一问题时,有 11.2%的思政课教师回答不能,26.4%的人回答视情况而定14,可见在学校,在社会角色的认同上,有些老师普遍感到自己和其他群体的差距。 新近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是伴随着容易引发消极感受的社会比较方式的,比如上
10、位对照和下位识别,并且这些社会比较的方式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增长具有密切的关系。采取上位对照的个体将曾经打败过他们或在某一方面比他们优秀的人视为对手,使他们更加消极地评价自己,并增长他们嫉妒和挫折的感觉。采取下位识别的个体,倾向于认为自己与那些经受挫折或表现较差的人很相似,并认为自己将与他们具有相似的未来,这将引发他们消极的体验。采用上位识别,教师发现自己与比自己更优秀的同事之间潜在的相似性,从长远角度来讲有助于教师职业倦怠的降低,因为,比较的对象对于自己是一个鼓舞和学习的榜样,教师发现自己与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并坚信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达到优秀者的境界15。 教师需要了解自己在与他人进行比较时采用哪
11、种比较方式,对采用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多采用上位识别,以培养自己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三)寻求和利用好社会支持 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支持对个人缓解压力、度过困难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思政课教师应关注自身的同事、朋友、家人及来自学校的支持,主动寻求支持,利用好社会支持。研究表明15高度的组织帮助和支持对于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非常有效,教师在具有支持的环境中工作,较少的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支持性的环境有效地减少了引起教师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心理和生理的危险。 (四)坚定工作价值,确认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思政课教师应做到对自己从事事业的“讲” 、 “信” 、 “用” ,增强对
12、马列主义的信仰、信念和信心。心理学家认为, “对某一事业的理想和信念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 。当思想政治课教师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在教学实践中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进行探索,并在实践教学中注重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进而提高自己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缓解因为现实困扰带来的挫折和无意义感,缓解职业倦怠现象。 参考文献: 1 杨元妍.思政课教师职业道德素养问卷调查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2010, (8):85. 2 郑伟,沈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安徽省 9 所高职院校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3):65. 3 董
13、迎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压力分析及对策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135. 4 马喜春,于伟峰.当前中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及对策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4):69. 5 刘小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困境成因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 (4):142-143. 6 李永亮.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3):163. 7 张瑶,钟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困境与危机分析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6. 8 陈虹,李鑫.高校思想政治
14、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4):155. 9 高校“两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五问题应引起关注EB/OL.http:/www.benxi.I ReadNews.asp?NewslD=19K,2009-11-15. 10 杨玉洁,田虎伟.“两课”教师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9):29. 11 宋强玲.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心理分析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 (2):275. 12 章年卿,熊海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技能运用状况调查与分析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0, (2):33. 13 徐伟民,李德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格特质浅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3):69. 14 孙蚌珠.普通高校“两课”青年教师队伍状况分析J.高校理论战线,2002, (12):35. 15 张丽华,王丹,等.国外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研究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7, (2):492. 责任编辑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