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农村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提升基层政府执政能力【摘 要】在我国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镇和村,信息化应用程度仍很低,乡镇和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对象,要实现农村信息化,关键要让农村基层管理和服务实现信息化,提升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 【关键词】基层政府;信息网络;信息化;创新 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关键性的举措。由于这个层次数量多、地域广,他们直接面向农民,服务“三农” ,而且不同的乡镇之间差别大,组织管理和服务的难度相对是比较大的。要实现农村信息化,关键要让农村基层管理和服务实现信息化,提升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 一、乡镇和村级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这些
2、年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虽然有较大的成效,现在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视” 、 “村村通电话” 、 “乡乡能上网” ,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信息化水平有所提升。但是,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乡镇和村,信息化应用程度很低,信息服务不到位。笔者最近对一些乡镇和村进行调研,在农村推进信息化,任务仍很艰巨,必须加大力度,稳步推进。 1.有些基层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 我们在调研时,几个乡镇干部曾问:什么叫信息化?乡镇经济差,没钱怎么搞信息化?有些乡村基层干部对信息化概念模糊,他们认为现在实施信息化过早,效果不显著,有的则认为农村信息化就是用电脑上网,创建几个网页,更新下最新动态就达到了信息
3、化;还有许多乡村干部对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对具体的实施办法和支持体系不甚了解。特别有些基层干部自己不懂信息技术、对农村信息化工作不重视、也不关心,只求自己所管辖的工作过得去就行,没有认识到加速推进农村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些经济发展好一些的乡镇和村干部,满足于现状,没有开拓创新精神,很少花精力思考: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基层执政能力、更好地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优化升级,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防御农业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以及增加其附加值等。目前仍有相当的乡镇和村干部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在农村推进信息化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重要性
4、。 2.农村信息网络覆盖仍较低 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短期内打通“最后一公里”问题难以落实。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至 2012 年 12 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 5.64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2.1%,城镇居民中的互联网普及率己经达到约六成,而农村地区目前只有 23.7%.现实中,互联网在村组普及率更低。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信息化建设投入仍集中在城市,并没有真正进入乡村。虽然已启动了农村信息化工程,但是由于大部分地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未落实到乡村。现在农村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很多地方宽带虽然进了村,却很难入户,因为农民普遍
5、没电脑,就难一下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如岳阳的白云乡,按住户统计,在村组的普及率不足 3%,光纤仅接至乡集镇。二是获取信息的手段简单单一。目前农村电视、电话普及率高而计算机普及率低,传统媒介电视在乡村全面普及,但信号接收则是五花八门,有的自装天线、村村通设备和村民自建的小范围闭路电视,信息获取量有限,管理也不便。一些地方一村一个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因无操作人员或维护跟不上等原因,基木上流于摆设。一般农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集市和邻里乡亲传播,获取的农业信息滞后,在信息飞速发展今天,单纯的语音服务也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农村建设需求。打开电脑,会发现很多与农民
6、相关的信息,尤其是那些农业网站为农民朋友提供了大量种植、养殖技术和致富的好经验,但由于农村软、硬条件的限制,这些好信息、好点子与无电脑的农民无缘。 “信息”这个名词对偏远地区的农民来讲,依然很陌生。在城市居民畅享信息化、数字化便利生活的同时,农民还在为通信条件落后、信息闭塞,无法与外界互通信息所困扰。 3.乡、村级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水平不高 长期以来,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大多是围绕一些行业或农业部门工作需要展开,而面向农村基层政府提高其执政能力的信息技术应用远次之。就乡镇和村而言,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稳定促和谐,抓好经济谋发展,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但在乡镇一级政府利用信息网络技
7、术搭建网络平台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基层政府能力的不多。有些基层干部虽然知道利用网络能丰富农村活动形式、加强与群众沟通交流、提高提高效率,但由于资金或技术问题为难而放弃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基层工作方法。二是实用、优质信息资源匮乏。长期以来,各部门在信息化进程中一般较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设备购置,而忽视信息服务内容建设,特别是直接面向农民、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针对性较强的有效信息的服务项目少且服务功能不完善。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未充分考虑现代农民学习和生产全过程对信息的实际需求。据调查,广大农民对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需求巨大,但目前主流网站如网易、搜狐、新浪等都以服务城市对象为主,而网络、
8、手机等提供的信息大多为转载,重复率高,宏观、综合信息多,体现地域性、农时性的有效技术信息少;准确可靠的市场实时行情、价格预测、灾害预警等内容仍不够;信息服务对象的分类和针对性不强,泛泛的信息难以指导农民实际生产,甚至有的虚假信息的流传对农民的生产造成损失。三是信息供给手段匮乏。目前面向“三农”的信息供给方式仍主要为单向信息流,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信息供给服务,缺乏互动式双向信息流。一些网站虽能为农民提供专家咨询,但也因专业人员不足而有时不能及时在线解答农民急需了解的问题让其感到失望。总之,社会提供的信息服务侧重于主流受众城市,而对农村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缺失,使得农民获取全面、可靠、针对性强、实用
9、信息的方式较少。 4.农民信息受众水平较低 相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信息意识淡薄。农村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关键在于人才。目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着人才严重缺乏问题,一是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由于农村有文化、高素质的年轻人大量外流,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了解还很少,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较差,这使农村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很难深入开展。例如湖南澧县方石砰镇的劳动力以老人和妇女为主,且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 30.5%,初中文化程度占 43.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 20%,大专及以上仅有 6%,文化程度低下,
10、直接限制他们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知识的认知与学习能力,导致信息运用水平低下。二是农民信息应用能力培训和乡村信息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从城乡网民对互联网使用深度的绝对差距来看,城市网民对信息的占有和网络应用均远远高于农村网民,城市网民在商务交易和交流沟通中对信息的驾驭和利用程度大大高于农村网民,即便是使用互联网的农户,由于缺乏正确引导和对农民的信息网络应用培训,其应用还基本停留在娱乐休闲上,没有真正把信息与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很少使用互联网了解农村农业信息及进行电子商务。此外,乡镇和村级信息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信息服务人员的受训机会少,服务网络不完善、服务人员不到位和服务能力不强以及服务质量不高,
11、致使农民使用信息化手段的意识和能力薄弱,农民享受不到随时随地的信息服务。 因此,上述问题若不切实解决,为农民服务的信息化就还只是空谈。即便农业信息网络推进到县、乡、村,广大农户也不能充分有效的接受和利用,就不能发挥其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发展。 二、推进乡镇和村级信息网络应用的有效途径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必须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提升农村基层政府执政能力,提高农民对信息工具的使用水平,增加农民对信息化的内在需求,形成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1.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的认识 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首先要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对信息化
12、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乡、村干部应牢固树立“信息兴乡”的观念,要认识到,没有信息化,就体现不出新农村的“新”字,真正认识到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要针对一些人认为“信息化建设是公鸡,只消费不下蛋”的偏见,大力开展农村信息化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网络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其次,要强化乡镇的组织领导,协调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和配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基层信息化的组织领导机制。乡镇和村级领导要真正对信息工作重视起来,把“信息化新农村”当作战略性任务来抓,切实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服务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重在抓
13、落实,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目标管理。 2.运用信息网络平台创新农村基层工作 在信息网络时代,就是要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搭建好工作平台,有助于干部联系群众,深入基层,做好群众工作,化解各类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因此,农村基层政府要善用网络,建设群众工作管理信息化系统。创新开发民情管理系统,方便农民群众通过互联网终端登录系统,能对本乡地理位置、行政区划、风土人情等基础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时快捷地查询到各级政府发布的惠民、惠农政策和各类业务办理流程,并能受理群众诉求,并
14、依据诉求内容转发职能干部办理办结。对于乡村基层干部而言,登录网络平台能方便了解乡村居民姓名、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从业状况、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和乡村居民家庭档案信息,基层干部据此可以便捷的开展工作。同时,要注重网络与手机短信平台对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惠民、惠农信息和便民服务指南,向系统内手机用户发送工作动态。同时,要设立专门的工作办通过系统内的走访情况追踪系统,对走访、投诉对象反映的问题,从处理时间、处理结果到群众是否满意进行全方位的跟踪管理。在有条件的乡镇,要开通民情 110 电话集中服务网络,24 小时接听群众来电,实现对群众的即时服务。群众关于政策咨询、投诉举报、农技服务等各种诉求
15、,都可以打电话到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交办到相关职能部门并进行回访督查,给群众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多功能的服务热线,使群众工作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 3.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群众的综合素质 要促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必须提高农村干部群众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村信息化的组织管理。把有限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发挥综合、持续功能,提高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协调各个部门各个组织间的工作,以求协调统一发展,减少重复建设和浪费。为提升农村基层干部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必须注重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定期开展信息化管理的讲座和信息技术技能的操作
16、训练,使他们能胜任信息网络时代农村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工作。其次,应培育并创造广大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强化农民群众的信息意识,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是开启致富的大门。同时,乡镇各部门要提供及时、准确、使用性高的信息,加强各类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应用,重点提供农产品更新和农产品市场营销信息以及剩余劳动力就业等农民急需的信息,启发农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再次,应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系统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现在农业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日趋明显,职业农民群体基本形成,目前应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培训,提高职业农民科技素质尤为重要。要着重培养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走科技之路的意识、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
17、场动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愿意为信息投入、注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同时,应大力提高农民信息素质能力,让他们具有信息收集、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 4.完善乡镇的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水平 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要发挥县乡科技推广和信息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农业信息服务队伍是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墓础,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的好坏,关键在于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大力提升农村信息管理员队伍素质,特别是要调动既懂农业经济、农业技术,又懂计算机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快乡镇和村级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促进农村信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信息队伍的组建主要建立在原有的农技推广队伍的基础上,乡镇以农技站为基础、村级以村组干部、经营大户为主,这样,既注意了队伍的素质,又保证了队伍的稳定性。为保证信息队伍的素质,要发动民间大户,树立信息化中坚力量。要积极利用农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有关社会中介力量,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激发他们的活力,引导他们参与其中,进而带动普通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