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2)作业 简答题: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 考核的知识点:掌握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色。 答案提示: 小说注重情绪的表达,而不是故事情节, “散中有凝,追求内在的神韵 ”。 汪曾祺看重人在自然背景中的活动,写景就是写人。 民间风俗、民间游戏成为小说中的独立因素。 小说语言表现为少浮辞、不渲染、 简答题:简析十年一梦反省历史的方式及反省历史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 答案提示: 作品反省历史的方式。从解剖自己开始,正视个人在历史的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悖论 是:作为人类理性和社会良知代表的 “知识分子 ”,文革中怎么会成为 “奴在心者 ”的 “精神奴隶 ”。
2、文章在面对这一悖论时,呈现自己的心灵痛苦和逐渐 “觉醒 ”的精神历程。 作品在反省历史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看作历史的 “受害者 ”,而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 “文化英雄 ”。这一点决定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风格。 文章中提到的 “用 造反派 的训话思考,却得出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结论 ”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要求和 “受难 ”意识之间的困境。对这一层次的思考,将揭示出了 “梦 ”之所以成立的内在逻 辑,以及作者在反省历史时无法解脱的矛盾。 分析论述题:阅读我与地坛(全文见教材) 1、分析我与地坛的叙述风格。 2、分析我与地坛中第五、六、七节对人类普遍生
3、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 答案提示: 1、我与地坛是史铁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多年来他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 “地坛 ”既是具体的活动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又等同于 “世界 ”或 “人生 ”。注意这一空间的象征性。 2、文章的叙述风格。其一是倾诉的语气。文章的大部分都是向老朋友讲述自己生命体验的那种娓娓而谈的风格 ,但到第七节,倾诉的对象忽然转为地坛。这种因为情感强度的加重而导致的叙述方式的变化。其二是冥想的氛围。叙述内容追随着叙述主体的观察和沉思,对感性的一己体验做了思辩性的抽象思考,同时采取了舒缓的句式和富于诗意的意象作为基本表达方式,这使文章整体上呈现出一
4、种沉思默想的氛围。 3、这篇文章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在于对人类普遍生存困境的追问和思考。文中涉及的健全 /残疾、幸运 /不幸、生 /死、苦难 /救赎等一系列生存悖论,尤其是第五、六、七节中表现出的一种广漠而悲悯的类宗教情怀,这是作者超越困境的方式,也是作者借以俯瞰(回顾) 人生和人世的立足点。也可以说,这是这篇文章得以产生的原因。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 2)课程作业 3 简答题:简析昌耀凶年逸稿的时代特色,并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 “政治抒情诗 ”等进行比较,以领会昌耀诗歌创作的独特性。 答题思路如下: 1.了解诗人昌耀和凶年逸稿的创作背景。 昌耀原名王昌耀。 1950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
5、文工团。 1953 年,在朝鲜战场上负伤后转入河北省荣军学校读书。 1954 年开始发表诗作。 1955 年调青海省文联。 1958 年被划成右派。后颠沛流离于青海垦区。 1979 年平反。后调任中 国作协青海分会专业作家。 1982 年后参与 “新边塞诗 ”运动,是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他的诗以张扬生命在深重困境中的亢奋见长,感悟和激情融于凝重、壮美的意象之中,将饱经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西部人文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协调的整体。诗人后期的诗作趋向反思静悟,语言略趋平和,很多诗作以不分行来表达,有很强的知性张力,形成宏大的诗歌个性。昌耀于 2000年 3 月患癌症后在医院跳楼自杀。 2
6、.朗读和感悟凶年逸稿。 凶年逸稿作于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一个被命运放逐的诗人 ,卓然而立高原 ,独行漠野大荒 ,走向黄河长 江的源头 ,寻找那条根。驻足并凝视 ,冥想并低吟 ,浓酽的汉文化融入高寒土地 ,生长起雄性美诗篇 ,漠风与诗意的奇异组合 ,共同构成了最终的昌耀。注意体味诗歌所表现出的独特性。 答案提示: 这首写于 19611962 年,是当代中国历史上的灾荒年代,副标题 “在饥谨的年代 ”即源于此。 联系作品的写作年代,一是凶年逸稿表现出对时代的评价,如诗中 “这是一个被称作绝少孕妇的年代。/我们的绿色希望以语言形式盛在餐盘 / 任人下箸。我们习惯了精神会餐 ”这样的句子; 另一方面
7、是,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如 “政治抒情诗 ”等相比较, 昌耀诗歌创作具有独特性。而从昌耀个人的经历来看,写作这首诗时,正是他被打为 “右派 ”后在祁连山区服苦役的时期。在大多数有类似经历的作家停止创作的时候,昌耀不仅坚持创作,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创作力,并没有因为时代或经历的酷烈而丧失发现诗意的能力,或降低诗歌创作的水平。在这一点上,昌耀是非常独特的。 简答题:分析翟永明母亲在抒情方式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提示: 这首诗以女儿对于母亲的认同作为基本视角,展现 “成长 ”历程中所经历的内心伤痛。这种感受世界的方式曾被理解为诗歌中的 “女性意识 ”。 这首诗的叙述方式 带有 “自白诗 ”的倾诉性,但其表白并
8、又并非仅仅是对情感的直接宣泄,而是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又包涵着对这种情感或经验的富于张力的分析和评述。如 “那使你受孕的光芒,来得多么遥远,多么可疑,站在生与死 / 之间,你的眼睛拥有黑暗而进入脚底的阴影何等沉重 ”,即是对 “听到这世界的声音,你让我生下来 ”的分析和评述。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不同于经验性情感的抒发,而呈现出更复杂的语义内涵和情感表达的厚度。 分析题:试析春天,十个海子情绪基调,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 答题思路如下: 1、了解海子及春天,十个海子 创作的背景。 海子 ,原名查海生, 1964 年 5 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 1975 年 15 岁时考
9、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写诗。 1983 年秋北大毕业后在中国政法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任教。 1982 年开始写诗, 1989 年 3 月 26 日于山海关卧轨自杀。 海子留下了 200 万字的遗稿,死后由友人编辑出版海子的诗海子诗全编和土地。海子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 70 年来新文学史一位中 “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 ”。海子的存在 “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春天,十个 海子写于 1989 年的 3 月 14 日的凌晨。距离海子自杀的时间只有 12 天。 2、朗读春天,十个海子。 参考答案提示: 春天,十个海子写于海子临死之前几天,是海子写下的
10、最后一首抒情诗。在这首抒情短诗中,以 “十个海子 “这种主体分裂的意象,传达这个 “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的 “黑夜的孩子 ”的内心痛苦。 悲哀的诗句带来了不详的惊恐,预示了某种幻灭。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到海子伤痛而悲凉的心境和那种难以言说的情绪。 在诗歌的第一、第二诗节里悲哀而断续的思路,破碎的意象,内心的伤痛 和悲凉。 海子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这种 “ 乡村情思 ” ,使他一往情深的 “ 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 ” 。“ 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 表现了诗人希望的幻灭! 作业一 题目 标准答案 学生答案 得分 题型 李有才常说: “老槐树底下的
11、人只有两辈 一个是( )字辈,一个是()字辈。 老 ,小 , 0 填空题 在李有才板话中,阎家山一带的人把快板叫 “( ) ”。圪溜嘴 0 填空题 故里三陈中的陈小手专治( )。陈泥鳅是( )上的一个水手。妇科病 ,救生船 , 0 填空题 棋王是( )的代表作 ,其中的主人公名叫( ),他的绰号叫 “( ) ”阿城 ,王医生 ,棋呆子 , 0 填空题 ( )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中主要写了黑孩、( )、小石匠、( )、()五个人。 莫言 ,老铁匠 ,菊子 ,小铁匠 , 0 填空题 王安忆的 是一篇以 “( ) ”的虚构形式讲述()的故事,因此被称为 “( ) ”的小说。纪实与虚构 ,小说 ,作家本
12、人 ,虚构自己 , 0 填空题 在许三观卖血中,许三观在他生日的晚上,躺在床上,()来为孩子解馋。 用嘴炒菜 0 填空题 许三观第( ) 次卖血得病时被医生斥为 “( ) ”。 六 ,亡命之徒 , 0 填空题 李有才板话中闹选举的人中,比较积极的人是:( ) b b 100 单选题 许三观卖血,是因为家里有一个病人( ) a a 100 单选题 王安忆的小说中, “写作 ”为什么被称为 “在纸上造房子 ”,同时又被称为 “带有自传性的记录 ”? 答:王安忆的小说主人公的内心永远不会直白地说出来 ,而是隐藏在背后 ,在小说的字里行间 ,由主人公的行动选择来说明 .通常他会通过自己的视角,来继续故
13、事的延续。 100 简答题 你认为将 “透明的红萝卜 ”呈现于作品所描写的现实中有和意义? 答: 小说一改传统的写 实叙事,以虚构的笔法,奇特的构思,借助于 “红萝卜 ”这一意象,形成了超现实的诗话色彩。 小说写的是文革中的农村生活,它避开了具体铺写痛苦与不幸,借助于一个美丽的梦生发开去,营造了童话般的梦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 小说将梦境与苦难的现实(小铁匠、老铁匠、菊儿的生活)融为一体,表现了对那个时代的否定与批判,形成了欲淡而浓的悲剧效果。 100 简答题 分析棋王的语言风格。 答: 对棋王王一生的吃进行了形象的描述。 语言上主要是运用短小句式、大量动词来表现人物的动作,如 “听见
14、 ”、 “抹 ”、 “按 ”、 “拈 ”、 “闭上 ”等,展现了王一生的对吃的执著,较少使用肖像描写,神情描写。棋王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简洁的白描,略带幽默感,避免情感的过分外露。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作品大量使用动词,很少用形容词;句式简短,避免用长句有关。 情感不过于外露,多采用白描方式。 语言表达干净利落,节奏感强。 100 简答题 简析汪曾琪小说的散文风格。 在表现形式上,汪曾琪的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风格,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神韵和中国戏曲的情节结构。他的小说以散为特色,通过清淡平和、信马由缰、无拘无束的描写,描画出有丰富内涵,趣味盎然的水乡风情。汪曾琪的语言风格力求简洁恬淡,讲究淡而有味,
15、反对华丽辞藻。 “不直接写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有时只写一点气氛。但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人物。 ” 这种不求文字灼奇,不屑雕章琢句,唯以自然朴实,清水芙蓉为古的审美情趣是古人推祟的极高的艺术境界。汪曾琪不是有意去寻根,他 “只是相当客观地记录一些人的印象, 后来稍稍展开些。有较多的虚构,也有一点情节。 ” 在他的这种信马由缰,为文无法,随物赋形的创作中掘开了中国文化小说的堤口。汪曾琪秉领了中国正宗儒家文化的神髓来描绘现代人的英姿。如前所说 ,汪曾琪的作品描写的大都是 3040 年代高邮地区的人与物,空间与时间上都隔着距离,却给读者以新鲜感,亲近感。这是一种对千姿百态的
16、民俗风物的新鲜感,是对中国儒家正统文化魅力的亲近感。汪曾琪是恪守传统的,他笔下的人物、背景以及透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审美情趣都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情趣。但作为沈从文的弟子,对西洋文化也有较深的功力。所以他对传统文化中那种束缚人性的因素和国民性中的麻木、愚昧也能进行鞭苔,但这种批判是淡淡的,无力的。因为汪曾琪不想为了什么思想而在作品中附加一些东西,也不想成为政治和社会学的附庸。汪曾琪无意 寻根,因为根在他脑子里,他即是根。 100 简答题 从许三观卖血看徐华小说的艺术特点 总的来说,余华小说的风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一是叙事革命,一是语言试验,一是生存探索。 在叙事上打破小说原有的叙事规则,无限度
17、地扩展小说表现的自由度,并多以感觉化的叙述代替描写。在语言上追求游戏化的效果,表现出形式主义的特征。在生存探索中突出生存的 “冷酷 ”和 “残忍 ”,作家往往以冷静、客观、零度情感的方式来表现生存的面目。 具体到许三观卖血记,因为是余华转向后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虽然同他早期的先锋小说存在着一 定的差异,但基本风格是一致的,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叙事的特点。许三观卖血记在叙事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对白。用对白来交代叙事背景、故事情景和结构转换,也用对白来呈现人物的特征、性格和行为,对白成了叙事本身,离开了对白,叙事就不存在了。如十八章开头:许三观对许玉兰说: “今年是一九五八年,人民公社,大
18、跃进,在炼钢,还有什么?我爷爷、我四叔他们村里的田地都被收回去了,从今往后谁也没有自己的土地了,田地都归国家了, ”显然这里对白是交代小说的背景和故事的情景。再如,当许三观得知一乐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时,他决心报复许玉兰,报复的方式是不做家务。作品有这样一段对话: “许三观,家里没有米了,只够晚上吃一顿。这是粮票,这是钱,这是米袋,你去粮店把米买回来。 ” 许三观说: “我不能去买米,我现在什么事都不做了,我一回家就要享受。你知道什么叫享受吗?就是这样,躺在藤塌里,两只脚架在橙子上 ” 许玉兰说: “许三观,我正在洗床单,这床单太大了,你帮我揪一把水。 ” 许三观说: “不行,我正躺在藤塌里,
19、我的身体才刚刚舒服起来,我要一动就不舒服啦。 ” 许玉兰说: “许三观,你来帮我搬一下箱子,我一个从搬不动它。 ” 许三观说: “不行,我正躺在藤塌里享受呢 ” 许玉兰说: “许三观,吃饭啦。 ” 许三观说: “你把饭给我端过来,我就坐在藤塌里吃。 ”上述对话中,许三观的心理、性格和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 第二、大量的重复。在作品中大量运用重复的修辞手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完全的重复,像鲁迅的祝福中的重复一样。如许三观的三个儿子长大后,城里许多认识许三观的人,在二乐的脸上认出了许三观的鼻子,在三乐的脸上认出了许三观的眼睛,可是在一乐的脸上,他们看不出来自许三观的影响,他们开始
20、在私下议论,他们说一 乐这孩子长得一点不象许三观。一乐这孩子嘴巴长得像许玉兰,别的也不象许玉兰。一乐这孩子的妈看来是许玉兰,这孩子的爹是许三观吗?一乐这颗种子是谁播到许玉兰身上去的?会不会是何小勇?一乐的眼睛、一乐的鼻子、还有一乐那一对大耳朵,越长越像何小勇了。这段话在作品中重复了两次,第一次是许三观初次听到,他将信将疑,并把三个儿子找来验明正身。后来又听到后,这段话就像苍蝇在许三观的耳边嗡嗡不停,弄得他心浮气躁,并打许玉兰求证。二是不完全重复,即文字不一定是完全的拷贝,意思上却没有什么不同。如第四章写许玉兰生孩子的故事。三次都 重复地写许玉兰大喊大叫,破口大骂。再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许三观报复许
21、玉兰的方式,而许玉兰发现许三观与林芬芳的事情后,同样以这种方式报复许三观。三是螺旋式重复,即文字上变化不大,意义上却一次比一次深刻,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如许三观六次卖血,首先是为自己娶到喜欢的女人,为积攒家业,为全家吃一顿好的,到后来为救一乐,到卖不出去。这六次卖血,每一次起因、结果不同,内在节奏不同,但六次卖血过程中都有相同的情节和语言的不断的重复。但许三观的苦难一次比一次惨烈,前几次还有一些诙谐,后面却只有凄厉,毫不掩盖。 第三、语言上的特 点。许三观卖血记的语言典型地体现了余华的风格,即冷酷和残忍,作者以所谓的零度感情来讲述故事,以一种简练、冷静甚至残酷的笔调,形成一种残忍的诙谐和幽默,
22、在令人发笑中让读者体味到苦难和辛酸。如许三观过生日时用嘴给全家人炒菜的情节,看后令人忍俊不禁,可笑过之后,留下的只有深深的苦涩和悲哀。 100 论述题 作业二 题目 标准答案 学生答案 得分 题型 十年一梦是( )写的关于( )时期自己的心路历程。 巴金 ,十七年 ,0 填空题 巴金的随想录是一个散文集,其中包括 、病中集、 、 、 无题集。 随想录 ,真话集 ,探索集 , 0 填空题 杨绛的散文集将饮茶的最后一篇是( ) 。 隐身衣 0 填空题 商州又录是( )的关于( )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 贾平凹 ,商州生活 , 0 填空题 ( )的悼念一棵枫树是一首 “( )诗 ” 牛汉 ,咏物诗 ,
23、 0 填空题 凶年逸稿这首诗共分( )部分。 9 0 填空题 北岛的诗歌属于( )诗。 朦胧 0 填空题 北岛和其他几个朦胧诗诗人舒婷、( )、江河、( )出版了一个诗集。顾城 ,杨炼 , 0 填空题 海子属于( )诗人。 新生代 0 填空 题 茶馆中卖女儿与被卖的父女两人名字分别叫作( )和( ) 。康六 ,康顺子 , 0 填空题 我与地坛 的作者是( ) b b 100 单选题 午门忆旧与其他散文的区别是什么? 答:关于汪的散文主要是由 “小说的结构 ”来体现的 ,他常常是先写环境,再写人,而且是写 “事 ”重于写 “人 ”。其结构是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构建的,也就是说,是按照生活 “本来
24、的原貌 ”来描写的。汪曾祺敢于把小说当作散文来写,一方面是因为他学养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自己故乡的风俗人情和掌故传说更是如数家珍,有一种博识的杂家的风 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生性淡泊,崇尚自然,讲究情趣,讨厌做作,反对小说的戏剧化。 100 简答题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与地坛是一篇在当代非常难得的、值得人反复吟读的优美散文,作家史铁生以极朴素动人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所思。全部讲述所围绕的核心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这种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个体的
25、头上,使他的命运顿时与他人判然有别,而他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独 自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属于他个人的心境内容。 95 简答题 试为茶馆中的每个角色找一句最能体现其性格的台词。 答: 1,王利发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2,常四爷 :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3, 松二爷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他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4,李三的抱 怨,明着是在抱
26、怨 “改良 ”、抱怨王利发,实际上是社会使然,因为 “改良 ”本身就暗示着社会对茶馆生存的巨大影响。 5,报童来卖报,王利发问: “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这一问,正折射出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而作为茶馆掌柜的王利发是多么盼望社会太平,自己能安安稳稳地赚钱发家呀 ! 6,唐铁嘴的改抽 “白面儿 ”的一席话,恰好透露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因此,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7,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 ”的革命者 “中国非亡国不 可 ”的失败主义者 。 8, 吴祥子、宋恩子: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
27、营偷生。 9,刘麻子、唐铁嘴等: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100 简答题 北岛诗歌表达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答:偶像的坍塌,信仰的破灭,以往尊奉和恪守的价值体系的崩解。 100 简答题 茶馆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答:通过裕泰茶馆这个 “窗口 ”,截取一系列社会生活横断面,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从侧面反映了近 50年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出一幅幅社会历史风 俗画,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从而达到了作者 “葬送三个时代 “的艺术目的。、在结构安排上,显示了作者的独创性。一般的评论者都将茶馆称为 “图卷戏 ”的结构
28、。历史的横断 “面 ”,和三个阶段所构成的历史 “纵线 ”,构成了作品在宏观上的历史纬度和微观上的历史深度表现,纵横交叉,点面结合,既概括了中国历史的总体发展趋势,也典型地刻画了历史 “点 ”上的腐朽和黑暗。这种结构方式既完成了作品主题体现的任务,又适应了大跨度的时间过程,显示了结构的独特性和巧妙性。、同时,茶馆的结构又体现出了散文化的倾向。整个作品不同于 传统的戏剧,它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贯穿的矛盾,没有强烈的冲突,幕与幕之间是平行的关系,即便在同一幕中,也没有事件的连续和因果关系,事件与事件之间是几乎是平面发展的。被作者的主题思想集中到了一起。 100 论述题 作业三 题目 标准答案
29、学生答案 得分 题型 回延安时( )的抒情短诗,采用的是( )的民歌形式。贺敬之 ,信天游 , 0 填空题 闻捷的 是五十年代歌颂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爱情的( )。天山牧歌 ,颂歌 , 0 填空题 舒婷的诗歌代表作有( )、 ( )、( )。神女峰 ,致橡树 ,祖国啊,我亲 爱的祖国 , 0 填空题 朦胧诗的诗人有( )、( )、( )等。 舒婷 ,顾城 ,北岛 , 0 填空题 郭小川体诗歌 答:郭小川作为一位著名的 “战士诗人 ”,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共同着脉搏,从中可以 “看到时代前进的脚步,听到时代前进的声音 ”。诗人还善于把强烈的时代精神与自身日益成熟的诗歌艺术结合起来,借助浓郁的抒情、鲜明
30、的形象和巧妙的构思,以触动读者的心灵并引起长久的思索。他曾采用阶梯式、民歌体、自由诗、新辞赋体等多种诗体形式进行创作,尤其是在学习我国民歌和古代诗歌、词赋的表现手法,倡导与实践新格律体诗歌创作 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00 名词解释 意识流小说 答:意识流小说是 20 世纪初期兴起于西方 ,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 ,在 20 世纪 20 30 年代英、美、法等国。 100 名词解释 分析许三观卖血记的语言风格。 答:许三观卖血记轻逸幽默的风格,颇有卡尔维诺的意象。、许三观卖血记中,叙述者则完全不存
31、在,整个故事如同轨道中的列车不停顿不回头地笔直前进。、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最好的小说,他对话隽永,语言 简洁却意蕴无穷,是一部返璞归真没有任何炫技之感的小说 . 100 简答题 古寺的象征内涵是什么? 答:我们应该注意体会诗歌意象的象征性内涵,如 “冬天 ”、 “乌鸦 ”、 “月亮 ”、 “石头 ”、 “钟声 ”等。这些意象在诗中往往蕴涵着某种对比性的价值取向,如 “理想 ”/“现实 ”、 “合理的人性 ”/“破坏人性的力量 ”等。意象间的对比和撞击造成了一种悖论性的情境,以表达叙说者复杂的精神内涵和心理冲突。 100 简答题 纪实与虚构的结构特点。 纪实和虚构是一篇被王安忆称为 “虚构自己 ”
32、的小说,即以 “小说 ”这一艺术虚构形 式讲述作家本人的故事。注意小说整体结构安排上的 “装饰感 ”:即第一、三、五、七、九章从横向上讲述作家个人的成长经历,第二、四、六、八、十章从纵向上讲述母系、父系的家族历史。基本的叙事方式,是为 “有限的个体经验性存在 ”寻求 “无限的抽象关联 ”,或者说,是为 “具体的景观 ”寻找 “抽象的虚构 ”。比如,在谈及个人的爱情经历时,小说不断地上升为对 “爱情关系 ”的抽象议论。你如何理解这一试图融汇写实 /象征、纪实 /虚构、经验/理性的 “古典主义 ”创作倾向? 2、纪实和虚构可以被称为 “自传性 ”小说。但与其他的同类小说不同的是, 这篇小说不仅仅是
33、对个人经验的虚构,同时有对虚构行为的纪实性呈现。即,它不仅告诉我们她经历了什么,而且告诉我们她在如何 “叙述 ”这一经历。找一两篇自传性小说,进行分析比较 .100 简答题 简述穆旦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 1、穆旦抒情诗中的现实主义品质;并且和当时一般中国作家的 “冷淡 ”和 “空虚 ”不同,穆旦的焦灼是真实的,主要的调子是痛苦,其原因在于别的很多作家只是在抄袭西方二流作家的文字,而且 “在拥抱了一个现实的方案和策略时,政治意识闷死了同情心 ”;穆旦则没有模仿,也从来不借别人的声音歌唱,不依附任何政治意识, 而是以一种 “受难的品质 ”,深入到根底,即 “心的死亡 ”,来表达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
34、受折磨而又折磨人的心情。王佐良分析了穆旦诗歌的艺术手法,指出他采用了 “辨证 ”手法,而且不仅用头脑思想,还用身体思想,这使得他的诗八首将肉体与形而上的玄思混合,成为 “中国最好的情诗之一 ”。穆旦在表达方式上弃绝古典的词藻而运用现代白话,并有着许多人家想象不到的排列组合,使得他的作品有 “一种猝然,一种剃刀片似的锋利 ”,这种风格完全适合他的敏感。穆旦对于中国新写作的最大贡献,在于他 “创造了一个上帝 ”,这在缺乏精神上的起伏、宗教诗从来没 有发达过的中国,是一件几乎完全新的事,值得诗歌界的注意。 2、穆旦作品中的辨证观念。这种辨证观念不仅表现在单篇的诗作中,还体现于创作的整体及作品之间。这
35、种分裂与搏斗,最后归结到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至此完全显露出诗人的勇者的气度。这些丰富的辨证观念正是对庸俗贫乏的常识逻辑、形式逻辑的否定,正会使习于平庸的人们迷乱。由于这种辨证的基础是,诗人用自我生活感觉与内在情感同化了又贯穿了外在的一切,因此 “他的受难的精神历程与中国新时代受难的历史过程正可以相互印证 ”。这些受难的文字是穆旦主要的业绩;同时,穆旦诗集里还 有许多优美柔和的抒情,森林之魅是其 “诗集里的冠冕 ”。 3、穆旦的精神气质,是 “自然主义 ”而非 “客观主义 ”,他把自我分裂为 “生理的自我 ”和 “心理的自我 ”,使二者展开辨证的追求与抗争。穆旦是 “想用自然的精神来统一
36、历史 ”,他的思想是 “一种朴素的唯物论,而且充满了辨证的因素,但却不是历史的唯物论 ”。穆旦诗中对于那个远在混乱现实和苍白语言之外的上帝,对于绝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是激越而执著的,他的思想的社会性和现实性,通过对现实的猛烈抨击和极端否定而表现出来,并非简单地追求返回到原始浑朴的自然状态。穆旦诗里的悲观气氛 和动摇怀疑的色彩表现得特别显著,这种自我意识旺盛的个人主义与悲剧精神正是一切布尔乔亚时代共有的精神,同时有着 T.S.艾略特以来的现代主义新传统的光彩。他所表现的是他的全人格,新时代的精神风格、虔诚的智者的风度与深沉的思想者的力量。 4、穆旦把英美玄学派诗人和现代派诗人如叶芝、艾略特、奥登的
37、诗歌传统运用到自己的诗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将穆旦及其诗友跟中国当时的诗歌时尚相比较,凸显了穆旦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与意义。中国新诗虽还只有短短的一二十年的历史,无形中却已经有了两个传统,一个尽唱的是 “梦呀,玫瑰呀,眼泪呀 ”, 一个尽吼的是 “愤怒呀,热血呀,光明呀 ”,结果是前者走出了人生,后者走出了艺术,把它应有的将人生和艺术综合交错起来的神圣任务,反倒搁置一旁。牧歌的时代、史诗的时代都过去了,浪漫派、象征派、鞑鞑主义、超现实主义和许许多多的名目也都再不能完全适合现代的需要,现在应该追求 “诗的现代性 ”,而目前中国新诗的时尚,与现代诗潮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穆旦的创作则是近年来新诗真正的收
38、获。正如唐湜在诗的新生代一文中认为,目前中国诗坛上有两个浪峰,其中一个就是穆旦杜运燮们的辛勤工作组成的,他们是一群自觉的现代主义者,继承的是 T.S.艾略特、奥登、史班德们的诗歌传统。袁可嘉在诗的新方向中认为,穆旦 “是这一代的诗人中最有能量的、可能走得最远的人才之一 ”,现在看来这一判断是准确的。 100 论述题 分析透明的红萝卜中黑孩的形象。 答:莫言在创作透明的红萝卜时 ,塑造了一个极有内涵的意象黑孩 ,透视了作者对社会人生 ,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思考。黑孩是作者不动声色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第三只眼睛。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尽量克制住自己的情感 ,冷静地刻画 ,给读者留有很大的再创作余地。
39、就黑孩这一形象作简单地分析 ,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 蕴。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是由梦境的红萝卜 “生酵 ”出来的 “内省型思维方式 ”的作品 ,是作者最有特色的作品之一 ,有人称之为拔地而起的奇峰。作者在写这篇小说时 “并没有想到要谴责什么 ,也不想有意地歌颂什么 ”。 1作品透出了作者极大的克制与忍耐。而针对于作者创作的特点和风格来说 ,与红高粱相比 ,则形成两种鲜明的格调 。 这种形象是模糊的 ,处于似与不似之间。黑孩似乎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又似乎存在现实之外。他本身只是一种象征 ,是融入作者本身的积累和感受 ,又独立于作家之外的一只眼睛。这只眼睛从与众不同的角度介入生活 ,又连缀了全
40、篇的人物。虽说莫言在这篇作品中体现的思想还不够深刻 ,但他的 “黑孩 ”这只眼睛给人提供的思考再创造空间之大 ,在我看来似乎能弥补深度的不足。 作业四 题目 标准答案 学生答案 得分 题型 ( )的关汉卿采用的是( )的结构;()的陈毅市长采用的是一种( )形式的散文结构。郭沫若 ,戏中戏 ,沙叶新 ,一人多事 , 0 填空题 在 80 尼年代的戏剧创作中,高行健的话剧创作具有代表性,他的代表作是()。 你别无选择 0 填空题 老舍在建国后写出了不少著名的话剧作品,他的 和被视为老舍创作发生转变的标 志。 茶馆 ,龙须沟 , 0 填空题 郭沫若在当代文学史上有两部历史剧 和 ,都是属于翻案文章
41、。王昭君 ,蔡文姬 , 0 填空题 样板戏 答:所谓样板戏是指 20 世纪中叶的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极 “左 ”文艺思潮影响,而推出的创造艺术经典活动的一项重要戏剧艺术典型,简单地说,就是江青等人出于政治需要,以京剧创作作为突破口,而发起的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戏剧造神运动。其艺术特点是为了迎合当时的形势,用政治图解艺术作品,具有非常明显的类型化、脸谱化和雷同化创作倾向,它是 “思维大于形象 ”的产物,对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至今仍是 “文化大革命 ”的 “形象代言人 ”之一。名词解释 图卷戏 答:一般的评论者都将茶馆称为 “图卷戏 ”的结构。历史的横断 “面 ”,和三个阶段所构成的历史 “
42、纵线 ”,构成了作品在宏观上的历史纬度和微观上的历史深度表现,纵横交叉,点面结合,既概括了中国历史的总体发展趋势,也典型地刻画了历史 “点 ”上的腐朽和黑暗。这种结构方式既完成了作品主题体现的任务,又适应了大跨度的时间过程,显示了结构的独特性和巧妙性。名词解释 简析茶馆的人物特点。 答:茶馆中出场的人物很多,但是他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具体 的矛盾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各自按着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性格在说话、在活动,但这些话、这些活动无不带有时代的烙印。 王利发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 常四爷 :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这个形象代
43、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他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李三的抱怨,明着是在抱怨 “改良 ”、抱 怨王利发,实际上是社会使然,因为 “改良 ”本身就暗示着社会对茶馆生存的巨大影响。 报童来卖报,王利发问: “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这一问,正折射出社会的动荡和不安,而作为茶馆掌柜的王利发是多么盼望社会太平,自己能安安稳稳地赚钱发家呀 ! 唐铁嘴的改抽 “白面儿 ”的一席话,恰好透露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对中国人民的毒害。因此,
44、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写那个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罪恶又无处不在,这正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 崔久峰: “以天下为己任 ”的革命者 “中国非亡国不可 ”的失败主义者。 吴祥子、宋恩子: 顺风倒的奸邪小人,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刘麻子、唐铁嘴等:一群地痞无赖。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是麻农相士,算命骗人。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简答题 分析茶馆中王利发的形象。 答:王利发是贯穿全剧的中心人物。他为人精明、干练、勤俭、善于经营,虽然有着买卖人的自私,为人却还本分。为了在那个社会里求得一席生存之地,他苦心改革自己的经营方式,使之跟得上社会风气的流变。他 “作了一辈
45、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 ”,但到国民党统治时期,他苦心经营几十年的茶馆却被强行霸占,自己也在绝 望悲愤中上吊自杀。王利发和他的茶馆在全剧中具有结构功能,是全剧的核心人物、核心场景,起到辐射、领起其他人物和社会时代背景的结构作用。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
46、王利发的悲剧,是 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简答题 分析十年一梦在反省历史时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 答:( 1)作品反省历史的方式。从解剖自己开始,正视个人在历史的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这其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悖论是:作为人类理性和社会良知代表的 “知识分子 ”,文革中怎么会成为 “奴在心者 ”的 “精神奴隶 ”。注意文章在面对这一悖论时,如何呈现自己的心灵痛苦和逐渐 “觉醒 ”的精神历程。( 2)作品在反省历史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和立足点。即不是简单地把自己看作历史的 “受害者 ”,而是对社会负有责任的 “文化英雄 ”。这一点决定了文章的写作 动机、关注的主要内容以及行文风格。 试比较王安忆的
47、小说与张爱玲小说的异同。 答:张爱玲小说的叙述空间,一直局限于家族式的封闭空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同样具有家庭和闺阁的特点。人物的命运和性格发展也因此是在原地踏步,使小说的叙述时间处于一种静止的、凝滞的状态。王安忆小说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张爱玲小说对都市人物心理的剖析,但她笔下的人物(如王琦瑶)却更为自然地把自己交给了社会化的大都市,家庭对她们的约束和托庇荫变得更为松弛,因此她对上海的叙述往往在流通的开放性空间全面展开。王安忆在荒山之恋中侧重的是爱情的宿命 表达,表达的是一种性格悲剧,即爱情对命运的认同。如叙述上的先知先觉;结构上的殊途同归;因性格软弱而最终选择了殉情自杀来完成对自我的宣泄等。张爱
48、玲的倾城之恋抒写的是文明与人性的哀歌。如,以衰落中的文化作为背景;想追求爱情但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只好退而求婚姻的无奈的白流苏;因香港的陷落而意外获得的患难夫妻之情。同者,都是宿命的表达;都是文化荒芜的背景。异者,前者为性格悲剧,后者乃时代悲喜剧(悲者是时代巨轮下个人的渺小和无能为力,喜者恰恰是 “机关算尽 ”时得不到的幸福在无所作为下降临)由此可见她们在对爱情的命运观这 一点也不相同 汪曾祺:故里三陈 1、故里三陈由三个独立的短篇构成,每篇写一位有特殊技能的故乡人物。小说并没有关于人物的性格、心理的直接描写,更没有刻意设计情节和矛盾冲突来加强故事性,但人物的基本特征却并没有因此淡化,反而呈现出更丰富的文化底蕴。对此,汪曾祺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