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再别康桥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2雨巷(戴望舒)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3兰亭集序第一课时 4游褒禅山记第二课时 5小狗包弟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6荷塘月色阅读欣赏课(第二课时) 7故都的秋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8氓阅读欣赏课(一课时) 9孔雀东南飞阅读欣赏课(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10归园田居阅读欣赏课 知人论世读陶诗 11烛之武退秦师阅读指导(一课时) 12鸿门宴第二课时 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阅读指导( 一课时) 1 教师资格证语文试讲预测题目录 1.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土地的誓言 .2 2.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紫藤萝瀑布 .5 3.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
2、文试讲(说课)稿:你一定会听见的 .7 4.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安塞腰鼓 .9 5.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白杨礼赞 .12 6.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与朱元思书 .14 7.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济南的冬天 .15 8.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桃花源记 .17 9.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爱莲说 .19 10.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山中访友 .21 11.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在山的那 边 .23 12.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梅岭三章 .25 13.教师
3、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马说 .27 14.教师资格 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端午的鸭蛋 .30 15.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说课)稿:木兰诗 .33 16.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蟋蟀的住宅试讲稿 .36 17.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秋天的雨试讲稿 .38 18.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陶罐和铁罐试讲稿 .39 19.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七颗钻石试讲稿 .40 20.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火烧云试讲稿 .42 21.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装在套子里的人 .44 22.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我有一个梦想 .46 2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赤
4、壁赋试讲稿 .48 24.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拿来主义试讲稿 .50 25.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沁园春试讲稿 .52 26.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囚绿记试讲稿 .54 27.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雨霖铃试讲稿 .56 28.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孔乙己( 1) .57 29.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孔乙己( 2) .62 30.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5 31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师说 .66 32.教师资格考试试讲指导:我的战友邱少云 .69 3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秦兵马俑 .71 34.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讲指导:安塞腰鼓
5、.72 2 1.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稿:土地的誓言 分析教材和学情 土地的誓言是初一现行教材第二单元第十课。本文是端木蕻良在 1941 年 8 月 18 日, 9、 18 事件十周年写的一篇抒情散文,抒发了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对沦丧于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正在倍受蹂躏的家园的深深眷恋,发出了热血男儿誓死为家乡的解放战斗到底的铮铮誓言。综观全文,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切近乎呐喊的誓愿,含泪的叙述中涌动着作者对家的渴望和无尽的忧伤;肆意的感情宣泄中,我们能真切地感受 到作者有家不能回的凄苦、哀愁和悲愤。细细品读,重重波澜,万千感慨,那应是华夏儿女在民族危亡之时,奔走呼告,是对祖国发自肺腑的赤
6、胆忠诚,是饱含热泪捧出的一颗炽热的心。这对于初一 的学生来说,由于年龄所限根本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所以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他们有着朴素的感情,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师在教之前,务必 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可以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以东北富有个性的景物吸引学生,唤起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用日本侵华给我们的民族带来的刻骨铭心的伤痛来警 示和激发学生。 分析教学目标 本文的重点是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尚品质。我们的学生距作者所处的年代较远,加之学生的经历有限,很难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的情感调动是学习本
7、文的前提,有感情的朗读,细心的品读是关键。 基于以上分析,我有这样的教学设想: 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理解体味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 培养学生品味欣赏优美的激情的语言的能力 3.通过散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4.了解呼告这种形式 教学重点 : 1 培养学生品味欣赏优美的激情的语言的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法和学法指导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当年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破产的中国农民,漂流到海外去谋生的当儿,身上就常常揣着一撮家乡的泥土。当时离乡别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
8、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 !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的一段被迫离开自己深爱的土地后的 誓言,(介绍作者创作的背景。) 194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著有长篇小说曹雪芹和科尔沁旗草原,成为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之一。 (听录音朗读后果注音 ): 炽痛( ) 泛滥( ) 嗥鸣( ) 怪诞( ) 亘古( )谰语( ) 蕻( ) 汉字: go 头( ) 默 q( ) 污 hu( ) 蚱 mng(
9、 )斑 ln( ) 田 lng( ) 3 解词: 炽痛 泛滥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污秽 二、整体感知: 1 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参考例子如下: ( 1)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 2)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使我不得不回去。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这声音便是从那里来的。 表达了作者 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 4)这时我起来乃是我的家乡
10、。 表达了作者对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 5)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洗去她的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的决心。 ( 6)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在句中没有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因为埋藏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 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
11、觉和悲愤的心绪。谁埋藏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藏他们!让埋藏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藏侵略者的墓地!这正是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之一。 文中还有很多,学生的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哪些誓言?(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作者誓言的句子?) 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三、研读课文分小组讨论 1.作者在这段话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 ? 白桦林 红高粱 马群 黑土地等 2.作者用了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可以拓展地理方面的知识)你还了解哪些东北地区的风情? 教师小结( 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
12、选择了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 3)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 达更充沛,使景物描绘更形象、生动。( 4)文章从听觉、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3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凡是反常之处总是格外引人注目并且令人感到困惑的。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求解:一、明确该词的本意;分析该词所
13、处的语境。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的含义。“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4 淹没土地”,又引申为“ 思想、事物到处扩散”。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语句呢?须知,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快乐欢笑早
14、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 凄苦、哀愁和悲愤 !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葬他们 !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 !这是不是使作者发出铮铮誓言的原因之一呢? 3怎样理解“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等语句? 这几句确实较为费解,因为它包含了好几个层面的 意思。 从表层看,这是写实。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
15、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这一表层含义必须理解。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一种联想呢?因为他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 !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 4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
16、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5 请找出文中呼告的句子并加一体会 四、小结 再品全文,说说文章的感情,作者主 要运用了那些技巧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 五、拓展迁移。 1 谈谈学过本文后你有何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学过这篇文章后真正经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沿着前辈们奋斗过的足迹发奋图强,用生命来热爱我们的家乡,用生命来捍卫我们的祖国
17、。 2 作者端木蕻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家乡永远是一个人灵寄宿之地,那么请借鉴本文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家乡的热爱。 5 2.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稿:紫藤萝瀑布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紫藤萝瀑布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阅读本课可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 生命进行比较,扩展阅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紫藤萝瀑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于 1 2 年所作的一篇散文,当时作者的小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藤萝花
18、,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围绕紫藤萝 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 (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文章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积极含蓄的主题追求,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一首深沉的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更好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初一学生实际及教材
19、特点确定本课达成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语。 (对刚入初中的学生,还需加强字词积累的指导。) 2、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 (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 、关键 根据第一单元的目标要求、本文特点,确定教学重难点分别是: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 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揣摩作者的感情是理解文章主旨前提) 教学关键:引导学生正确认
20、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我们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带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操。 (学生没有作者的经历,较难理解文中的感情。) 【说教法】 一、评析欣赏法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采用评析欣赏法,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语言美点并进行赏析,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 6 由于本课为散文,语言优美,初 中生在已有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要读懂本课有一定的难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点突破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可采取“让学生发现问题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回答”的教学环节
21、,以发现法、点拔法贯穿全课。特别是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指导上更应以点拨为主。点拨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应真正落实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学过程理论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点拨地位,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二、美读感知法 通过播放紫藤萝瀑布朗读磁带,使学生感知、领悟本文优美的语言和蕴涵的韵味。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教师适时点拨,读出紫藤萝花的生机,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法,
22、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配乐朗读,以渲染气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于优化语文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马 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它的物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的器官。”鲁迅也曾经预言:“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再说学生对紫藤萝花也不了解,本课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精心编辑,创设一个优美的画面,轻松活泼的学习散文的良好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项基本要求。新大纲规定:重
23、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 ,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多媒体的运用能很好地增加容量,实现这个重要目标 7 3.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稿:你一定会听见的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你一定会听见的是本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本文主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丰富的人。 本文为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2、说目标 ( 1)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 2)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质疑、自主
24、探究能力。 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及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 3)情感目标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引导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 3、教学重难点 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引导法 3、放录音 三、说 学法 1、朗读法 2、欣赏法 3、默读法 4、讨论法 5、质疑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视觉对于人类来讲是多么重要 !还有一种感觉对人类同样重要 那就是听觉。是如泣如诉的二胡声,使瞎子阿炳的世界充满阳光;是琅琅的读书声,使冬天的校
25、园也充满了生机;是妈妈的一句关心的话语,使你伤感的心不再失意可是,有的同学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生活中的各种美妙的声音。从今天开始,只要你“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 导入新课时 ,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说明听觉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听觉的感情体验, 切入课文主题,“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二)师放音乐磁带动物狂欢节。 要求学生: a闭上眼睛,发挥想像,再现音乐中描绘的画面。 8 b听完后,用语言描绘出听到的音乐中的景象。 让学生听音乐以激发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
26、文。 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自然会被文章生动活泼的语言所吸引,通过朗 读熟悉课文。 2、勾画出与自己在生活中有共同感受的语句或段落以备发言。 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找出相关的语句 3、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读后的感受,教师注意点拨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生的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表扬,对于不当之处适当给予点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研读课文 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进 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
27、可划分为几部分 ?(各小组推一位代表在全班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 注重朗读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注意变换方式。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 (五)品味质疑 (跳读、精读 ) 1、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朗读的要求:语气亲切自然,就像是和朋友促膝谈心,不要读得像朗诵表演,夸张造作。 2、品味文章重点句子或语段。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语段,说说精彩的原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继续让学生朗读课文,领会运用排比、问句的表达效果,品味文章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 播放自己搜集的
28、最感动的声音,并简述听后的感受。 (游戏活动要组织好,课堂气氛要轻松,但不能松散 ) 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教师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做声音游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 (七)布置作业 写出对最让你感动的声音的感受。 (300 字左右 ) 布置此项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并将学生已调动起来的生活体验深化,通过写短文,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略) 板书设计要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语言特点。 9 4.教师资格证认定初中语文试讲稿:安塞腰鼓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
29、诗意美的散文,文章以铿锵磅礴的语言,张扬激荡的句式,瑰丽奇伟的想象,急促暴烈的节奏,用一个个宛如鼓槌的汉字,在那天地之间,雄浑厚重的黄土高原之上,为我们鼓荡起一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的安塞腰鼓,那生命滔 滔的激流,仿佛汹涌的黄河夺路而出。展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 基于这个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主要内容是品味铿锵语句传达的勃发的生命激情,咏叹出的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新课标在实施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求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安塞腰鼓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
30、单元主要是通过体味作者对生活中艺术的体验和感悟以及由此而触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使学生在 学习中进一步认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素养,为今后学生阅读、欣赏、审美鉴赏打下基础。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充分展示了我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充盈着生命的渲泄与活力,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本文在写作上,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气势恢弘,有阳刚之美,理解其对文章表达的作用,并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对于习惯于学生腔的中学生来说,其冲击是巨大的。本课在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本课的 教学目标为
31、: (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排比、反复修辞及短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综合运用其他语言品味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 4)、重点、难点 由于这篇文章语言很有特色,而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词句,所以我把这堂课的重点确定为:品味语言,感受恢宏气势。 由于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语文 教学的终极目标,学生要把感性的文字上升为理性的思考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这堂课的难点确定为:通过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32、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一种民间艺术 ,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对于生活在南方或现在都市中的青少年 ,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和火烈的气势。同时,要通过朗读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想象力,帮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设计都以让学生看、听、读、说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让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根据本文内容,结合创新教育理论,本课教学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