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09148 上传时间:2019-03-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问题识别与污染压力分析及治理措施的研究摘要:本文阐述了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内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以水生态安全和饮用水源安 全保障为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和污染压力预测分析,研究探讨治理措施,为减轻淮 河流域蚌埠段区域水污染压力和保护水质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问题识别;污染压力预测;治理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existence of Huaihe River in Bengbu section of regional 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safety, ecological sa

2、fety of water and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s the goal,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ollution pressure prediction, control 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ducing regional water pollution pressure and water quality protection of Huaihe River in Bengbu section. Key words: id

3、entific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pollution pressure prediction;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2淮河是我国最早进行水污染治理的重点河流之一,经过多年治理,淮河水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淮河流域蚌埠段位于淮河中游下段,安徽省东北部,淮北平原南部,北纬 32433330,东经 1164511804,辖龙子湖、蚌山、禹会、淮上四区和怀远、五河(部分)县。淮河是蚌埠境内最大自然地表水,自怀远县尹家沟北的赵拐村入境,纳茨淮新河、芡

4、河来水后,穿越荆山峡,汇涡河之水,折头向东,过蚌埠闸,向东经蚌埠市区、五河县,过浮山后在五河县东卡子出境,境内全长约 147 公里,其中,在蚌埠市区北岸长 16.8 公里,南岸长 28公里,河床宽 600800 米,年平均径流量 263 亿立方米。除淮上区外,蚌埠市区主要位于淮河南岸,所辖怀远、五河两县则主要居于淮河北岸。在“十五”和“十一五”流域水污染防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淮河水污染的加剧。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淮河流域蚌埠段水污染防治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些主要支流污染比较突出;治污项目市场化程度不高,运转资金落实困难;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意识差,执法难度大;治污体制和机制

5、还有待进一步理顺等,治理的预期目标尚未实现。因此,有必要对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综合治理进行研究探讨,制定有效措施,与整个流域水污染防治协调一致,进一步遏制和治理淮河水污染,改善水质,使其更好地为整个流域经济发展服务。 1 自然地理 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主要包括:蚌埠市区(龙子湖区、蚌山区、禹会区、淮上区) 、怀远县、五河县部分,境内流域面积约 2120 平方公里,河流主要有:淮河及左岸汇入的有黑河(蚌埠-淮南边界河道) 、茨淮新3河、芡河、涡河、北淝河下游等支流,右岸汇入的有独山河、天河湖(天河) 、八里沟、席家沟和龙子湖(龙子河)等支流,主要蓄水洼地及湖泊有:芡河洼、天河湖、龙子湖。淮河流域蚌

6、埠段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带,兼有两个气候带的特点。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该区域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全年四季以东北风最多,另夏季盛行偏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历年平均风速每秒 2.5 米,相当于 2 级风力。 2 水资源 根据统计,该区域多年(19562000 年)平均降水量为 872 mm、地表径流深为 221 mm、地表径流系数为 0.37,产水模数为 32.22 万m3/km2。2009 年该区实际地表水资源量约为 4.74 亿 m3。蚌埠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 3.26 亿 m3,地下水资源模数 1

7、5.20 万 m3/km2a,可开采资源模数为 9.80m3/km2a,平均可开采系数 0.645。 3 社会经济现状 淮河干流蚌埠优先控制单元辖 4 区 2 县,含市区两个开发区合计 57个乡镇和街道,详见表 1-2。其中,五河县城关镇紧邻怀洪新河与淮河干流之间,考虑到城关镇污水处理厂排向怀洪新河,因此不将城关镇纳入优先控制单元。总面积 5952 平方公里,2012 年末总人口 367.81 万。 4 水环境现状 蚌埠市 2005-2010 淮河干流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淮河干流水质明显好转。由表 2-1 可见,2005 年至 2007 年均是在淮河干流新铁桥下和沫河4口断面水质超标,主要超标因

8、子是氨氮。根据 2005 年-2010 年全年 12 个月的监测数据,选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两个指标来分析“十一五”水质变化趋势,见表 2-1 和表 2-2。 表 2-1 淮河干流蚌埠段化学需氧量年均变化(mg/L) 表 2-2 淮河干流蚌埠段氨氮年平均值(mg/L) 5 环境问题识别与压力分析 5.1 问题识别 5.1.1 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突出 淮河为蚌埠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以粪大肠菌群超标为表征的水质问题突出,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监测表明,2005 年至 2008 年饮用水源地的超标因子主要集中在氨氮、溶解氧、粪大肠菌群三项指标。虽然随着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的推进,近两年饮用水源地水质明

9、显改善,但目前生活污水治理水平不高,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普遍存在未脱氮除磷和未消毒的问题,特别是丰水期上游支流污染水团下泄对水源地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在饮用水安全保障还存在以下问题: (1)受上游支流入淮污染物汇入影响较大 蚌埠市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位于蚌埠闸上,距离涡河入淮口下游约2km,距离怀远县城下游约 2.5km。因此涡河入淮水质的好坏和怀远县废5水排放对取水口水质影响较为明显。 (2)缺乏联动管理机制 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口均位于取水口下游,因此饮用水源地水质主要受上游淮河淮南段及涡河、茨淮新河水质影响。目前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域和陆域管理牵涉到许多单位,属于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权限

10、不明确,难以进行有效管理。因此,淮河流域蚌埠段区域水安全保障既需要上下游水环境管理协调控制,更需要多部门协同管理,占在流域管理的角度,建立水源地联动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较低 上游怀远、淮南乡镇生活污水、农村污水和雨水排放系统还不完善,村庄排水多为地表漫流,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就近排人沟渠、河道、渗坑,最终流入淮河及主要支流,对水源地水质影响较大。5.1.2 水污染防治仍面临的巨大挑战 (1)工业污染防治压力加大 根据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 “十二五”时期蚌埠市经济预期年均增长 14%以上,经济总量五年翻一番,工

11、业主导地位将进一步突出,工业化率超过 50%。这无疑将给工业污染控制带来较大压力,如何实现工业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将成为“十二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城镇、乡镇生活污水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蚌埠市将加快城镇化进程,预计城镇化率超过655%,市区人口增加到 130 万。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已不能适应未来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需要,部分无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业园区其相应配套污水处理设施急需投入建设;由于配套管网建设滞后等原因,部分已建成污水处理项目不能稳定达标运行,减排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配套管网建设急需进一步完善。 (3)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人居

12、环境亟待改善,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基本空白,乡镇生活污水多通过暗渠、排水沟直排水体,对控制单元地表水影响较大。畜禽养殖粪水无害化处理率不高,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排沟渠或农田,污染当地水源和农田;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较大,利用率较低,大量农药和化肥随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和流入地表水体,带来严重的面源污染问题。 5.2 压力分析 5.2.1 工业污染新增量预测 根据预测“十二五”GDP 增长数据,按照单位 GDP 排放强度法测算,工业废水增加量为 2932.9 万吨,工业 COD 新增量为 3197.2 吨,工业氨氮新增量 585.9 吨。 (注:根据环保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规定

13、的取值原则) 。 5.2.2 城镇生活污染预测 根据预测“十二五”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数据,按照人均综合产污系数法测算,生活废水新增量为 897.8 万吨,COD 新增量 3314.1 吨;根据预测“十二五”城镇常住人口增长数据,按照人均综合产污系数法测算,7生活氨氮新增量 354.3 吨。 5.2.3 农业源污染预测 根据预测“十二五”各类畜禽养殖数量增长数据,按照各类畜禽排污系数测算,农业源新增量为 12.4 万吨,COD 新增量为 237 吨;根据预测“十二五”各类畜禽养殖数量增长数据,按照各类畜禽排污系数测算,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氨氮新增量为 17 吨。 6 治理措施 6.1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14、,从生产源头控制污染 实行强制淘汰制度,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不得新上、转移、生产和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工艺和产品,严格控制限制类工业和产品,禁止转移或引进重污染项目,鼓励发展低污染、无污染、节水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工艺改造等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有效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减轻流域内水环境压力。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建立节水型工业。 6.2 治理工业和生活污水,有效削减排污总量 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及固体废弃物的处置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所有的污水处理厂要配套脱氮工

15、艺,确保达到一级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与供水、用水、节水与再生水利用统筹考虑。省级以上的工业园区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工业企业要在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治理,鼓励企业集中建设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按流域总量控制要求发放排污许可证,把总量控制8指标分解落实到污染源,实行持证排污。 6.3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高水质达标率 全面开展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核查,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根据不达标水源地实际情况,制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实施方案。严格依法执行排污口关停、垃圾清运处理、水产与畜禽养殖控制等各项环境管理措施,坚决取缔水源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

16、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6.4 修复河流生态系统,有效消纳污染物 协调林业、水利等部门,依法保护好区域内的林草植被、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减少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处理好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优先保证生活用水、科学安排必要的生态用水。对主要入河道(口)逐条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地建设前置库、人工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有计划地开展河道清淤,种植有利于净化水体的植物,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增强生态功能。 6.5 强化分区保护战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 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实区域内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

17、、禁止开发的空间功能布局,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从区域布局上统筹协调流域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工作。 6.6 有效利用水利工程,增加淮河水环境容量,改善水污染状况 水资源短缺导致环境容量不足和生态环境用水无法得到基本保证是淮河流域蚌埠段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利用沿淮湖泊洼地在汛期增加9蓄水,缓解干旱年份缺水压力,有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增加水环境容量。另外,针对闸坝众多的现状,积极开展流域内水质水量联合模拟与闸坝调控技术研究。 6.7 推进科技进步,增强技术支撑能力 积极推广治污新技术、新工艺,建设一批水环境技术示范工程,如淮河流域水质改善综合示范河段工程、典型行业减排和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多闸坝重污染典型河段生态修复和水质改善示范工程等。鼓励围绕重大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如农业面源转移途径及其与河流水质关系研究、淮河流域面源控制方案研究、淮河流域排污政策标准与水质改善方案研究等。完善淮河综合治理技术服务体系,建成一批重点研发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野外台站。 参考文献: 1蚌埠市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2安徽省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