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农村城镇化与农村社会福利改革农村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中国迈向现代化路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兴衰成败;而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是农村城镇化的内在要求,是衡量农村城镇化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一、农村城镇化为农村社会福利改革提供了契机 农村城镇化已经打破了农民原有的生活格局,这一经济变革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及实施起到了制衡的作用。因此,在农村城镇化的带动下,对建立在二元经济结构基础之上的农村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已势在必行。农村城镇化将在以下几方面为农村社会福利改革提供有利条件: (一)农村城镇化所伴随的农民土地的缺失亟须农村社会福利改革。农村城镇化后农
2、民失去了土地这块天然保障,失去了这块承载着他们太多期望的生存保障。这时,他们的唯一出路就是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成功创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生存发展。否则,他们将面临着比城镇化以前更为无助与艰难的境地。而人地分离又是农村城镇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这种矛盾的产生急切呼吁一个两全其美之策的出现,它既能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又能保障农民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而农村福利保障制度恰如其分地承载了这个功能,因此这个历史重任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社会福利保障的肩上。而此时,我们的政府及立法机关也应该真正担负起决策者的角色,制定出完整的系统的农村社会福利2政策及其法律,这样会使得农民在历史性的大规模失去土地
3、后,拥有了土地之外的依附心理和安全感,在社会心理下始终保持着平衡,从而没有后顾之忧地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并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要想彻底斩断农民与土地的天然联系,使他们彻底摆脱对土地的依附心理,成功地进行转型,对现有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已是政府的唯一选择,也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不公意识的加剧亟须农村社会福利改革。农村城镇化后,农民将置于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背景下,他们面临着同样的机遇与挑战:均完全脱离土地,只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中创业和竞争,他们需要国家和社会提供最基本的公共设施及公共福利,同样面临着工业化和社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下岗
4、、失业、贫困和人类所固有的年老、疾病等社会问题。而我国农村社会福利制度是建立在二元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福利制度,这就注定了它具有先天性的制度性不平等和政策性不平等,这种福利制度剥夺了农民的公民权利和社会权利,农民只拥有形式公民权利而无实质公民权利。他们无法得到国家与社会提供的福利与保障服务。广大农民长期徘徊在社会福利保障的边缘。而土地的拥有使他们对这种二元经济体制及其配套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默许和忍受。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缺失再一次唤醒了农民的平等意识,唤醒了他们对社会福利保障的渴望。因此,农村城镇化力求消除长久以来我国原二元经济体制,实现城乡统一协调发展,共同迈向现代化。然而,我们所
5、要求的农村城镇化不仅是二元经济体制格局的消除,实现城乡经济上的平等,也是城乡居民制度、政策及身份等方面的平等,3是整体平等而非局部平等。只有这样的城镇化才是真正的城镇化,深深刻在农民身上的“农民”烙印才得以完全消除,农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才得以恢复,这样也能够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以便以良好的心态积极投身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之中。因此,原有农村社会福利体系的延续只会加强农民不公的心理,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而进行农村社会福利改革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实践证明,农村城镇化需要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保驾护航。理论的正确性往往需要实践来加以检验和证明。而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的成功经验正是说明了农村城镇
6、化需要农村社会福利保驾护航。众所周知,华西村的城镇化建设是突飞猛进的,成绩是卓越的:华西村全村共有 80 户,1,520 人,面积 0.96 平方公里。2001 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和周边的 16 个村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 0.96 平方公里扩大到达 30 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 2,000 多人增加到达 3 万多人,而与之相伴随的是华西村的高福利、高保障。福利由华西村统一发放,村庄由华西统一规划建设。引用华西村一名非常精辟的话说:基本生活包,老残有依靠,就业靠勤劳,小康步步高。正因为有了社会福利保障作坚强的后盾,华西村的经济建设及城镇化才取得了如此大的成绩。
7、综上所述,国家所倡导的农村城镇化道路已为农村社会福利改革带来了大好机遇,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二、农村社会福利改革将加速农村城镇化发展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认为,迁移行为发生原因是迁出地的推力因素4和迁入地的拉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推力即存在着迫使居民迁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压力;拉力即存在着吸引居民迁入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压力。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阻碍人口自由流动的各种制度障碍。根据物理原理,我们可以对此作简易理解:动力+拉力-阻力=城镇化的进程。在我国现有状况下,农村因素即为动力,城市因素即为拉力,在此对这两种因素不再详细论述。我们所看重的是其中的阻力。阻力在此为一个变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变量也
8、可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来加以说明:阻力可正可负,如果是正数,那么阻力就变为推力,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将推进城镇化进程;如果为负数,那么阻力就是名副其实的阻力,所起的作用是消极作用,将抑制城镇化的进程。而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农村社会福利制度无法为农民提供安全有力的保障,它只能使人们忧心忡忡,对农村城镇化充满恐惧,进而使他们缺乏勇气和信心去投身于小城镇建设。因此,对于农村社会保障的缺乏所造成的农村城镇化主体的瑕疵对农村城镇化进程无疑是一股巨大的阻力。而农村社会福利保障的灵活机制需要人们将这股强大的阻力变为巨大的推力。因此,这时我们的政府作为决策者应该挺身而出,及时改革农村福利政策,为农民铺上一层安全网,真正将农村社会福利变为农村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因此,与农村相配套的农村社会福利是一部加速器,对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否则,将适得其反。主要参考文献: 1祝怀刚.农村城镇化研究评述.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5. 52刘青林.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之路的思考.市场论坛,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