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隔震技术.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14958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隔震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隔震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隔震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隔震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隔震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谈隔震技术摘要:对于地震作用,结构设计历来都是以抗震为主,该设计方法已在以建筑基准法为基础的各项规范中给出了具体规定。与此相反,减小地震作用,不使地震能量传递到结构的“隔震”的方法开始进入结构设计领域,近年来已有许多应用实例,并在一些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有了一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隔震技术基本原理的介绍,说明其在防震减灾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隔震结构 抗震结构 结构设计 阻尼器 橡胶支座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述 “抗震结构”对于风和中小地震作用可以发挥较好的效果, “隔震结构”则在强烈地震作用时显示其优越性。所谓隔震结构就是不使地震产生的力直接作用于结

2、构物,以避免结构物的破坏。具体地说,就是在结构物与地基之间加进一种特殊装置,用以吸收地震动的能量,把结构物的晃动控制在较小程度,使结构不易受损坏。 洛杉矶地震和阪神淡路大地震中,许多“抗震结构”建筑物受到损坏和倒塌,包括家具翻倒造成人员伤害。而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物,建筑物本身及其内部物品只受到很小的损坏,证实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22 隔震结构的特征 隔震体系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足够的竖向承载力。隔震装置具有较大的竖向承载力,在使用状态下,支承上部结构传递的荷载,确保结构物在的绝对安全,满足相关的使用要求。 (2)隔震特性。隔震装置具有可变的水平刚度,在强风或

3、微小地震时,具有足够的水平刚度,上部结构水平位移极小,不影响使用要求。在中等强度地震下,其水平刚度较小,上部结构水平滑动,使刚性的抗震结构体系变为柔性隔震结构体系,其固有自振周期大大延长,明显区别于上部结构的自振周期和地面的场地特征周期,从而把地面震动有效地隔开,显著地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通常情况下,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值可降低为非隔震结构的 1/4l/12。由于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远远小于上部结构的层间水平刚度,所以,上部结构在地震中的水平变形,从传统结构的“放大晃动型”转变为隔震结构的“整体平动型” ,使得上部结构在强烈地震中仍处于弹性状态,有效的保护结构本身,同时也能有效的保护

4、结构内部装修和精密设备。 (3)复位特性。由于隔震装置具有水平弹性回复力,使隔震结构体系在地震中具有自动复位功能,可满足震后的使用要求。 (4)阻尼消能特性。隔震装置具有足够的阻尼,具有较大的消能能力。 现有的隔震技术 3.1 基础隔震技术 3基础隔震是以“软化”结构、 “以柔克刚”的方式来隔离地震使结构达到抗震目的,其实质是通过降低结构刚度,延长结构自振周期来减少结构的地震反应。基础隔震技术适用面很广,尤其适用于量大面广的中、低层砖混房屋和钢筋混凝土房屋建筑。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建造的房屋,可以突破对房屋层数的限制。在保证高宽比的前提下可以加高一到两层,这样可以增大建筑物的容积率,节省建设用地,

5、提高土地利用率。近代的基础隔震技术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弹(粘)性隔震和基础滑动隔震。目前应用、研究较广的隔震装置有:夹层橡胶垫隔震装置;滚珠(滚轴)加钢板消能装置;铅塞滞变阻尼器隔震装置;钢滞变阻尼器隔震装置;基底滑移隔震装置;悬挂基础隔震装置;混合隔震装置等。 3.2 层间隔震技术 层间隔震是结构隔震与抗震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它是在原结构上安装由隔震支座组成的耗能减震装置,地震时,耗能减震机构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减小原结构的地震反应。上部隔震部分结构对下部抗震部分也具有 TLD 作用。它的减震效果一般在 1040之间,显然它的减震效果不及基础隔震结构,但它可利用结构的加层或原结构的隔热层

6、,做适当的改建,从而达到减震目的。所以这是一种简单、容易实现的方法,在增加少量投资的同时,大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适用于旧房加层和抗震加固结构。层间隔震常用的支座是橡胶支座,可提高弹性回复力。橡胶支座高度不宜太大。在上海,已有几栋邮电通讯机房采用这一方法进行了加固,另有十几栋住宅在应用这一技术加层。 隔震构造设计 4一般来说,设计中很少验算上下震动产生的作用。这是因为与结构物的自重相比,地震产生的上下惯性力较小,由上下地震动引起的地震损坏几乎未见。一般多层橡胶隔震器,与柱具有同等程度的竖向刚度,因此对于上下地震动,隔震和抗震结构具有相同的地震反应,不需要特别考虑上下地震动对隔震构造的影响。 在

7、上部结构上的水平刚度很大的情况下,免震层的上部结构会呈现刚体运动,建筑物在高度方向上大体以相同的地震加速度、地震力和层间位移等做衰减运动。如果上部结构是钢骨纯框架结构,则水平刚度比较小,上层的反应加速度比下层的反应加速度要大,越高处免震效果越差。遇到上述状况,需要考虑配置斜向支撑等方式来增设上部结构的刚度,以此来解决越高部位反应加速度越大的问题。 在隔震结构的设计中,原则上应使隔震层所有隔震构件的刚心与上部结构的中心一致,不产生扭转。但是,由于建筑物的不规则,在柱下有限的尺寸范围配置多层橡胶隔震器,压力不会一样,因此仅靠隔震器会产生隔震层的刚心与上部结构的重心不一致。采用与隔震器独立的阻尼器进

8、行设计,在阻尼器的弹性范围内,可以使隔震层的刚心与上部结构的重心一致,避免隔震层的振动扭转增加。 5 隔震结构的发展前景 隔震结构与抗震结构相比有先天的优越性,不仅能减小地震对结构本身的破坏,还能消除对结构物内部人员、设备的伤害。隔震技术已在国外(特别是地震多发的日本)获得了一定的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防灾效果。而隔震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仍较缓慢,结构设计仍是“以刚克刚”5的传统抗震设计为主。对于我国而言,可优先将隔震技术于地震多发地区推广。 一般来说,隔震结构在初期建设费用上比普通结构要高一些,但是其地震预测灾害损失却比较少,而结构物的使用年限越长,其综合使用管理费用会更便宜,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因为隔震建筑具有灾害震害小的特点,如果是采用期限租赁的方式使用的话,使用率也会大大增加。 通过技术、经济方面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隔震结构更有发展前景。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日本免震构造协会. 图解隔震结构入门,科学出版社. 1998 2王成. 隔震结构应用设计与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3,(8) 3杨迪雄. 隔震结构的研究概况和主要问题J.力学进展. 2003, (3) 4周云,邓雪松,汤统壁. 中国耗能减振技术理论研究、应用的回顾与前瞻.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