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摘 要:在历史教学当中,我们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各学科的进步,也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习兴趣;学习能力 从事历史教学的实践,使我认识到,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历史学科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历史教材的文字表述一般偏重于叙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就势必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所追求的
2、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上课的兴趣,学生就永远不会真正热爱学习。那么,在历史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既在课堂中学习了历史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我认为,历史教师不单单对学生有传授历史知识的任务,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这种能力会让学生在未来的一生的学习、工作当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让人终生受益。这样会2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对传统机械教学的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各种知识能力和效率,便于培养新世纪合格的学生。从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我认为在历史教学当中,能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3、 1 概括能力的培养 概括能力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联系起来。学生概括能力的高低往往受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制约,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在他们身上已经开始发展。不过,毕竟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有时也会把正确的与错误的成份混在一起,影响了结论的确切与完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调动学生自觉进行概括的积极性。教师要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在学习环境的创设上,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放手让学生练习概括历史事件,无所顾及地去分析、综合、比较和抽象。学生练习得多了,概括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教师
4、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同总结正确进行概括的方法。比如,学习了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农民起义后,就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从起义地点、领导人、起义原因、经过、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整体轮廓、具体内容、前后顺序一目了然且避免了混淆。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学生掌握的概括方法也越来越多,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也越来越强。 循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正确途径。历史事件是历史教材的最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必须在研读历史教材、挖掘历史事件的3内在联系中进行。在引导学生挖掘历史事件内在联系时,一般都按“是什么” 、 “为什么” 、 “说明什么”这三步去循序渐进地展开。在训练途径中培养出来的概括能
5、力既准确地抓住了历史事件的重点,又简洁明了不繁冗。 历史理论提高学生概括能力。要使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提高到一个较理想的境界,那就要在解决“是什么” 、 “为什么” 、 “说明什么”的过程中,将必要的历史理论渗透其中,惟其如此,才能使历史事件和历史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便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概括能力。 2 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在表象、概念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能力便是人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高中生对历史学科形成的概念却是“死记硬背” 。许多学生平时根本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考试时就突击背几
6、天去应付。要扭转这一局面,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自觉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历史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是社会学科的必修课,有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功能。从而逐步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提高学习历史课的兴趣;进而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概括、综合等思维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拿起“思维”这一武器,积极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逻辑形式梳理各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分析各种历史现象、历史关系,并重新归类组合,形成眉目清晰、条理分明的历史网络图,自觉摈4弃死记硬背的陈旧学习方式,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因材施教,传授科学思维方式。历史学科的思维方
7、式是一个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是认识历史现象和形成科学概念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综合,而综合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一般来说,分析中有综合,综合和分析统一、互相依从。如要形成“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概念,首先应分析: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具体功绩、取胜原因等,然后综合为:戚继光是明朝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民族英雄。其实这就是历史思维过程的一种形式。历史思维还是一个“比较”和“概括”的过程。 “比较”就是对历史上发生的许多现象的某些因素进行对比,从而概括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 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是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学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深入领会和把握教材提供的知识的中心环节,更是
8、学生运用已知解决未知问题,达到“以史为鉴”的基础和关键。 历史的理解要注意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线索、层次等方面,多方面理解,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和灵活性有很大的益处。要注重历史的连贯性。培养学生对任何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着连贯的思维。要注意历史的规律性。规律性体现了历史发展最本质的东西,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注意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性和连续性,便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系统看问题的综合能力。 4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5重视课前的语言表达训练,教学中,规定每节课前五分钟由一名学生讲一个历史小故事。起初,一些学生语句繁琐、表达不清,甚至出现中断的现象。半个学期以后,学生已经能够积极参与,并在五分钟内将一个历史小故事完整而明确地表达出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了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