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水稻灰飞虱发生症状分析及防治措施摘要:灰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大害虫,采取切实可行的灰飞虱防治措施,对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结合灰飞虱发生规律,分析了由灰飞虱传毒导致的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症状,并从农业防治、药物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控制灰飞虱流行,保障水稻的高产稳产。 关键词:水稻 灰飞虱 条纹叶枯病 黑条矮缩病 发生症状 防治措施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尤其在南方地区,稻田种植面积极为广泛。灰飞虱是水稻生产中的一大害虫,近年来,由由灰飞虱传毒而导致水稻出现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给水稻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水稻灰飞虱的研究,采
2、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对于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1.灰飞虱发生规律 灰稻飞虱属远距离迁飞性害虫,在南方地区一年发生 7 代,为害双季早稻的主要为 1-4 代,其中 2、3 代是主害代;为害单季中稻的主要为4-5 代,为害双季晚稻主要为 5-7 代,而 5、6 代是晚稻的主害代。 1.1 不同温度下灰飞虱各虫态历期 用光照培养箱(型号 GZX-150BS-) ,分别在15,20,25,28,30恒温条件下对灰飞虱进行饲养观察。结果(表 1)表明,完成 1 个世代的历期分别为 66.1,52.8,32.7,25.9 和 26.3d。2温度在 15-30范围内,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
3、温度升高,发育速率加快。发育速率同温度成正相关。但是,高于 30,叵温条件下,若虫发育减缓,历期反而延长。 1.2 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 在研究不同温度对卵、若虫和成虫影响的基础上,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得出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表 2) 。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8.03,有效积温 552.1。 2、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症状 2.1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仅靠介体昆虫传染,其它途径无法传播。灰飞虱是主要介体昆虫,如果染毒既终身并经卵传播病毒。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有直接关系。春季气温普遍升高,降雨量少,导致虫量增大,发病严重。稻、麦两熟区发病尤为重
4、,大麦、双季稻区病害轻。该病毒可侵染禾本科的小麦、水稻、玉米、狗尾草、看麦娘等50 多种植物,但水稻除外,其它寄主在侵染循环中起到的作用很小。水稻从苗期到分蘖期时极易感病。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早稻秧田或本田传毒危害并繁殖,早稻收获后,再迁飞至晚稻上危害,晚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 2.2 发病症状 2.2.1 苗期 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3间仍保持绿色。水稻条纹叶枯病在不同水稻品种上表现症状也略有不同,如: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分蘖数减少,还会出现黄绿相间条纹,病株将会提早枯死;糯
5、、粳稻和高秆籼稻呈枯心状,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水稻条纹叶枯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有别于蝼蛄危害造成的枯心苗。 2.2.2 分蘖期 先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2.2.3 拔节后 在水稻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3.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症状 3.1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主要以灰飞虱为介体昆虫传播的一种病毒病。该病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viru
6、s,RBSDV)侵染发病。病毒主要在大小麦和禾本科杂草内越冬,灰飞虱在带病寄主作物上吸毒后,病毒先在消化管增殖,经体液至唾液,再传给植物。获毒灰飞虱可终生传毒(第一至四代灰飞虱成虫平均寿命 6-22d,其中短翅雌虫 13-22d、长翅雌虫 9-16d、长翅雄虫 6-9d) ,以高龄若虫和成虫传毒(卵不能传毒) ,一般传毒需 10h 以上,最短 5-30min,一只灰飞虱一般传毒 7-8 粒谷秧,最多可传 12 粒谷秧。水稻秧龄越小越易感病,秧龄小4则潜育期短,一般为 20-25d;秧龄达 7 叶以上,潜育期长达 40-45d。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上有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为秧苗期侵染,在大田
7、移栽后 10-15d 发生;第二个高峰为本田初期侵染,在齐穗前后发生。3.2 发病症状 水稻黑条矮缩病俗称“矮稻” ,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可发病,以苗期和分蘖期最易感染,且较重。主要症状表现为分蘖增加,叶片短阔、僵直,叶色深绿,叶背的叶脉和茎秆上现初蜡白色后变褐色的短条瘤状隆起,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不同生育期染病后的症状略有差异。 3.2.1 苗期 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黑褐色。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 3.2.2 分蘖期 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 3.2.3 拔节期 剑叶短阔,穗颈短缩,
8、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3.2.4 孕穗期 可抽穗,但穗小,抽穗不整齐,多数呈现包颈穗或半包颈穗,结实差,秕谷多。 4.后期危害稻穗情况 根据据调查:后期灰飞虱防治效果差的田地,种子的饱满度、色泽5相当差,虫量达到 10 头/穗,穗部籽粒变暗、局部变黑;虫量达 15-20头/穗,穗部干粒重下降、全部变黑。用防虫网隔离试验的田地,灰飞虱较少,种子饱满度、色泽都比较好看,虫量在 1-2 头/穗,穗部呈现金黄色,没有变色。最近几年来,灰飞虱繁殖数量比较大,五代灰飞虱 9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在水稻顶部 2 张叶片的叶鞘及中脉中产卵,若虫于 10月上旬开始盛孵,而此时正处于水稻灌浆结实
9、期,初孵若虫很快就会爬到稻穗上,在稻粒缝隙间或在枝梗、穗轴取食、栖息,虫量大时,其分泌物发霉可使稻穗变黑,严重影响稻种色泽。 5.灰飞虱综合防治措施 鉴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灰飞虱的种群变动和流行趋势,防治策略主要是治虫防病,把灰飞虱消灭在传毒之前。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一些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有良好抗性的品种,黑条矮缩病抗源很难找到。在灰飞虱虫量很大的情况下,种植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的地区仍要防治灰飞虱,后期灰飞虱若虫很容易上穗危害,不能放松警惕。 5.1 种植抗病虫的高产水稻品种 因地制宜选择耐病、抗病的水稻品种,能使发病程度有效地减轻。 5.2 全面开展药剂浸种、拌种 结合水稻种传病害防治,大力推广
10、25%吡虫啉、5%锐劲特等药剂拌种、浸种,利用药剂的内吸传导作用控制秧苗早期灰飞虱传毒。 5.3 调节播期,采用轻型栽培技术 可采用麦后直播、机插等轻型栽培技术来避免虫害病害,减少带毒灰飞虱传毒的机会。适当增加用种量,从而增加单位面积秧苗数,可减6少秧苗感染黑条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的概率。 5.4 适期防治本田前期灰飞虱 直播稻田于播种后 7-10d(秧苗露青) ,结合防治稻蓟马用药防治灰飞虱。机插稻和移栽稻本田一般在移栽后 5-7d,结合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进行兼治,隔 10d 左右再进行第二次治疗,并做好稻田四周杂草的灰飞虱防治,同时特别注意要改单家独户防治为群防统治,做好统一药剂、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做到全区域有效控制。 5.5 抓好应急补救措施 在水稻栽后 20d 内,对条纹叶枯病病穴率超过 7%的田块及时拔除病株,并就地入泥而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蘖或将储备秧苗移栽在拔除病株留下的空穴中,并适当加施速效肥,可促使稻苗恢复群体生长。8.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是通过灰飞虱吸毒获毒带毒传毒的病毒病,其发病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灰飞虱的种群密度和带毒率高低,切断灰飞虱传播媒介是当前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防治灰飞虱必须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用药为重点的综合防治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水稻安全、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