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铜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20935 上传时间:2019-03-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陵市铜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铜陵市铜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铜陵市铜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铜陵市铜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铜陵市铜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铜陵市铜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摘 要】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并已成为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中非常突出的现象。本文通过对铜陵市铜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据产业集群升级的机理提出了推动铜陵地区铜产业集群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升级;铜产业;铜陵 1.引言 自上世纪末至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先后出现了集群化的发展趋势。在产业集群的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等效应的推动下,各地经济呈现出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由于产业集群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我国各地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因而,探索我国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的新模式,不断

2、提高其产业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文献综述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它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目前对产业集群升级的探讨,主要基于三种理论:即产业升级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全球生产网络理论。 2产业升级理论的支持者认为集群内产业的升级即是产业集群升级。如苏东水(2000)将产业集群升级归结为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即产业结构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之间依次演变。当然,也有部分

3、学者和经济学家对此提出反对观点,他们认为产业集群的升级问题不仅是一个具体产业升级的问题,更是一个和地理关联及其及制度文化相关的区位升级问题。如刘珂(2006)在其著作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中指出产业集群升级不仅包括产业升级,它还包括与当地文化、制度、设施等因素相关的区位升级。 全球价值链理论认为产业集群升级是一个集群能力和自主性不断提升的过程。如 Gereffi(1999)等认为,产业集群升级是从最低端的委托组装开始,不断向委托加工、自主设计与加工、全球运筹和自主品牌生产等层级持续迈进,逐步实现由全球价值链底层向高端的跨越的过程。以此为基础,Kaplinsky 和 Morris(2000)进一步将升

4、级具体落实为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四个方面。其中,工艺流程升级主要通过提高内部效率实现,产品升级主要通过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获取,功能升级则通过从制造加工向研发或营销等价值环节的跨越来实施,而链条升级则指从某一行业转换到另一个附加值更高的行业。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认为产业集群升级的核心主要体现为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演进。如 Gibbon(2001)认为产业集群升级所体现的这种演进,既可以发生于产业内部即同一价值链各个环节的转换,也可以发生于产业之间价值链条的转换。这一分析将升级与附加值提升结3合在一起,突破了产升级理论仅将结构转换视为升级通道的局限,为克服将集群升

5、级视为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换的错误认知提供了理论指导。 3.铜陵市铜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铜陵市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是一个以铜产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随着铜陵铜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铜陵市铜加工企业集群也初步形成。铜陵地区铜产业发展是从上游资源开采生产逐步向冶炼和深加工延伸发展,是从铜产业链上游逐步向下延伸的历史。在铜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对资金和技术要求都很高,从而形成以冬瓜山铜矿、安庆铜矿、金隆公司、金昌冶炼厂等为主的结构;在铜产业链下游的企业,进入的资金和技术壁垒相对较低,诱发了中小企业如各种铜工业制品等加工企业的云集。 目前铜陵市铜产业集群云集了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陵精达

6、特种电磁线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国内行业领军地位的上市公司以及中发科技、全威、金威、海亮、浩荣、华纳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铜加工骨干企业。 铜陵铜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规模优势。2011 年,铜陵市 50 多家规模以上铜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200 亿元,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收入的比重超七成;铜陵市铜材加工产量超过 40 万吨,分别占全国和安徽省总产量的 4%、40%以上;产值过亿元的铜产业企业已有 20户,其中铜陵有色、全威铜业、精达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均过百亿。随着2012 年铜陵有色“双闪”项目将提前投料生产,铜陵市电解铜产量将达4120 万吨。 铜陵铜产业的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目前也处于国

7、际国内领先地位,其中矿山装备全国一流,安庆铜矿、冬瓜山铜矿属全国著名矿山;“双闪”采用的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铜箔、铜板带、铜棒等主要铜加工产品的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4.铜陵地区铜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铜陵市铜产业集群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铜陵市经济发展总体状况来看,铜陵市铜产业集群仍处于企业集聚的初级阶段,还存在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层次较低等各种突出问题,与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不够紧密,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产业集群竞争力不强。 (1)产业集群规模偏小。目前,铜陵市铜产业集群均处于成长阶段,大多存在

8、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等问题。如铜陵市作为我国的铜都,但是铜艺生产企业只有十几家,而且这十几家企业没有一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也没有一家进入全国同行业前十位,普遍存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品档次不高,处于自我开发、自我生产、自我经营状态。 (2)技术水平相差较大,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铜陵有色金属铜冶炼及加工产业中除有色金属控股公司、精达公司、三佳公司、铜峰电子外,其余企业加工的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初级加工品或粗加工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且产业链较短,不能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铜陵大多数铜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现象,产品设计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3)龙头带动作用较弱。铜陵有色金属冶炼及

9、加工产业5中,有 4 户企业隶属于省级以上不同部门,最大的有色金属控股公司企业为省属企业。这些企业虽然在铜陵辖区内,但很难与铜陵其它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协作配套总量偏少,规模不大,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 (4)铜矿石资源存量有限。目前,铜陵市及周边地区,铜矿石资源存量有限,现有的铜采选产能不足,冶炼业所需原料 90%依赖于进口。例如铜陵的电解铜在国内是第二位,年产 54.5 万吨。但是自产铜仅 3 万吨,剩下的要靠进口。 (5)产业集中度有所下降。铜陵市铜产业与云南、江西和内蒙古等产铜省份相比,产业相对比较集中,但与加拿大、秘鲁以及欧洲等国家相比,铜陵铜产业的发展仍然有

10、很大差距。加之,国际上冶炼的加工费不断走低,利润进一步摊薄,几近微利,甚至亏损,当地一些涉铜企业为寻求资本回报和产业发展空间,反而出现了产业外移现象,产业集中度有下降趋势。 (6)缺乏完善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体系不健全。铜陵市铜产业集群普遍缺少融资担保、共性技术研发、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信息网络、产品检测、物流配送等服务组织,现有中介组织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尚不能满足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 5.加快铜陵铜产业集群升级转型的对策建议 首先,要建立促进铜陵铜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推进机制。铜陵地方政府应着力做好铜陵市铜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并建立产业集群的大项目推进机制。规划应依据铜陵市铜产的优势和

11、特色,确定铜陵铜产业集6群发展的战略重点、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相关支持政策等,统筹考虑资源要素、市场要素、人才要素与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铜陵产业集群发展起到有效的催化作用。 其次,要培育铜产业集群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下转第 214 页) (上接第 211 页)平台。铜陵市应进一步引进研发、物流、市场等铜产业的相关配套及服务支撑企业,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方面,要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尤其要推动政银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项目,积极支持产业集群内的上市公司通过增发新股和发行债券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另一方面,要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

12、作的方式,大力发展法律、会计、仲裁、信息、研发、营销、广告等方面的中介服务业,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提供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不断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现代工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 再次,要提高铜产业集群内部的关联度。铜陵目前的铜产业,存在产业链条短、协作能力差、附加值低等问题。因此,铜陵市应加强政府在促进铜产业集群升级过程中的宏观指导和协调作用。政府机构可以引导龙头大企业加快裂变,广大中小企业自觉配套,形成“蚁群经济” ,不断拉长、做精打粗产业链;同时通过召开各种座谈会、交流会等活动,加强集群内各行为主体之间交流、沟通和联系,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努力避免资源配置效率低、产业发展缓慢等问

13、题的产生。 此外,还要整合铜产业集群的各类要素资源。在资金整合上,要集中现有的风险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新兴战略性产业专项资7金等各类资金,优先支持铜基新材料等产业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通过建立信用担保、风险投资、企业间交叉持股等形式,不断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集群内企业的项目建设;在人才整合上,要加强产业集群人才培训和引进,尤其是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重点引进重点产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在技术整合上,要推进产学研合作,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重大战略项目(如铜的精深加工) ,努力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开发具

14、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培育拥有核心技术的产业。 参考文献: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刘珂.产业集群升级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3Gereffi,G.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1) ,37-70. 4Kaplinsky R & Morris M. Handbook for Value Chain Research.Prepared for IDRCR.2001:25-40. 注: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2 年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项目资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