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视野下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探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49816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性视野下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性视野下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性视野下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性视野下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性视野下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职业性视野下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探索【摘 要】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资源建设应是在职业性视野下进行通识教育资源的建设。而目前却凸显各种缺失:智力目标模糊化、学习目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评价简单化、资源结构非科学化及师资力量薄弱化。本文从职业性视野探索了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建设:厘清通识教育资源课程的智力目标,规范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选用,加强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丰富公共任选课程的教学模式,优化公共任选课程的师资结构,完善公共任选课程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职业性;四结合;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 无论是普通本科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公共任选课程资源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方面都会起到重要作用,而且,质量好、品位高的公共任选课程资源,也会成为了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然而,在实践中,公共任选课程资源却凸显了诸多缺失,诸如,有些公共任选课程资源没有内在的整体性与连贯性,显现出杂凑式、零零碎碎的色彩;有些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选用没有严格的标准,随意性比较大;公共任选课程资源在教与学的质量、效果上与预期有一定差距,甚至颇令人担忧;在教与学的评价也没有明确的规范等等。导致公共任选课的课程目标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近年来,随着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不断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人们已经达成了如

3、下共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既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简单压缩,也不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升格,而是一种与普通本科教育并行、极具自身特色的全新的高等教育类型,这种全新的特色主要体现在职业性上。在职业性的视野下,对公共任选课程资源进行必要的审视与反思,是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建设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应有的一种自觉意识。简言之,职业性视野下公共任选课程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应成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关注点之一,它也将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开阔的视域支持与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一、 “职业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本质体现 (1) “职业性”的四个结合。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不能简单地等

4、同于“技术性”或“技能型” ,它有更丰富的内涵,体现在四个结合上,即,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制造与创造的结合、适应与提升的结合、专门与广博的结合。 (2) “四结合”的落脚点。 “职业性”的四结合落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就是要求学生具备更高更优的素质:通过“磨练其生存之道”即注重技能训练,使学生技艺精湛、运用自如;“创建其生活之道”即强调个人的经历和文化的积累,达到心灵的向外之仁爱与向内之仁义,实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人生至高境界;“铺平其发展之道即为学生的人生辉煌、事业有成创造有利条件,以四结合作为学生发展路上的助推器”等建设路径; 并通过“开拓视野”、 “沟通合作”

5、、 “反思借鉴” 、 “潜移默化”等建设具体方式,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备“坦荡宽容的情爱” 、 “丰富广泛的兴趣” 、 “多姿多彩的人格” 、“独立判断的精神” 、 “复杂多样的表达方式” 、 “超凡逸群的技艺” 、 “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 “品位高雅的综合魅力”等因子的引领行业的创造性高技能人才。 二、课程资源是实现“四结合”的主要载体 (1)必修课程资源很难独立完成上述“四结合” 。作为必修课程资源的各门课程,往往更强调“四结合”一端的技术、制造、适应与专门,而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另一端的人文、创造、提升与广博。 (2)高质量公共任选课程资源在“四结合”中不可或缺。高质量的公共任选课程资源在

6、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完善知识结构、拓展思维,发展个性、陶冶性情,增强社会超越力、提升思维水平,增进了解、促进专业融合等方面作用巨大。 三、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缺失 1.公共任选课程资源智力目标的模糊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公共任选课程设置多是在专业教育课程之外增设历史、文学、艺术、哲学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重视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的作用,忽视其开拓学生眼界和心胸、培养良好品行和优雅情趣的独特优势。同时,学分制下很多基础课程被削减,直接导致公共任选课以知识性、认知性、结果性为目标,缺失了情感性、体验性、人格性的目标。 2.公共任选课程资源学习目的的多元化。公共任选课应传达全面、均衡、通达的教

7、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不断丰富和完善一个人,而不是把人培养成一种单一、片面、机械、扁平的局限于狭窄的专业领域的“会工作的机器” 。然而,很多公共选修课程只是一些专业必修课的简单变革,把公共任选课当成专业课进行课程教学,学生学习目的往往变成了修满学分、学习某类专业知识等。 3.公共任选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的单一化。院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大部分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公共任选课课程选课人数少则 100 人,多则 200 甚至更多。这种大班授课模式下,大部分是教师灌输为主,而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模式很难运用。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独立自主和创造精神的新型学生

8、,教师需要学习和思考,需要掌握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4.公共任选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的简单化。很多院校的公共任选课教学评价手段过于单一,通常将考试作为课程评价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手段,而忽略了教师教学评价与自我评价,缺乏课程资源建设评价,缺乏学习过程的评价。以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就会导致实际教学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因为考试只能考查学生的智育水平,却无法考查其德育水平,把考试作为课程评价的唯一手段,会忽视很多有价值的课程内容,不利于课程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 5.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结构的非科学化。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很多院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程不是“因课找人” ,而是“因人设课” 。公共任选课程资源都是由

9、教师自主申报,从而导致课程设置“拼盘化” 。公共选修课程资源结构不科学,内容杂、片面追求涵盖范围,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课程理念的指导,且每个内容板块内部缺乏有机联系。 6.公共任选课程资源师资力量的薄弱化。由于很多院校重科研轻教学,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往往由于科研任务重,加之其他专业教学任务及行政任务,往往在开设公共任选课程方面缺乏积极性。从而导致高水平的公共任选课师资力量薄弱。 四、基于四结合的公共任选课程资源建设的探索 1.厘清通识教育资源课程的智力目标。课程的智力目标是四结合的集中体现,即: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制造与创造的结合、适应与提升的结合、专门与广博的结合。在某种意义上讲,与哈佛大学的核心

10、课程目标有异曲同工之趣。通识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公民”和“全人” ,培养大学生高雅的情趣和完善的人格结构,使其具有完美的人性。作为通识教育资源的公共任选课,其教学宗旨不在于传授某种专门的知识,而在于启发思想,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和素质。旨在拓宽基础、强化素质、培养通识的跨学科基础教学新体系。相对而言,公共任选课有更明确更全面的素质教育目标,内容要精,方法求新。 2.规范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选用。公共任选课程的开设应该根据各院校的办学目标、各学科发展、学校特有的教育资源和特色、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学生需求及兴趣爱好等,做好课程的统筹规划,规范合理进行设置公共任选课

11、程模块。课程开发选用过程中,应有效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其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实现校内和校外资源的整合。课程应有利于学生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思想和方法,能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创新能力、思辨力和基础知识的培养,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和新成果、新趋势、新信息。并且,院校应开设一些著名学者的特色课作为公共任选课,便于启迪大学生的思维。 3.加强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各高职院校应对学生选修公共任选课进行专门的培训,为每个学生提供符合个人特点的课程修习计划。可建立班导师制度,每个班级配备一个班导师,主要负责对学生的大学三年职业生涯

12、规划设计及公共任选课的选课辅导。加强行政班级与教学班级的协调管理,正确处理专业必修课程和通识教育资源课程教学的关系。 4.丰富公共任选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框架,并具有可操作程序的教学范型。公共任选课的教学模式应丰富多样,开课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自主式、讨论式、互动式、合作式、反馈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大胆开拓新的教学模式,如构建师师合作,多名教师按程式计划分步协同教学的课型模式多元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

13、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及“程序教学模式”等。 5.优化公共任选课程的师资结构。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相对稳定的公共任选课程教师队伍,并不断优化公共任选课程的师资结构,是高职院校保障公共任选课程质量的前提。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组织高水平的教育活动,才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从而使学校的课程质量有所提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完善激励机制,鼓励高水平的教师参与申报公共任选课,组建结构多元的课程开发团队,加强对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引导与培训,同时,可通过吸引社会师资力量参与,完善公共任选课的师资结构。 6.完善公共任选课程的评价机制。对公共任选课的评价机制不能单一,要将

14、教师教的质量评价与学生学的质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例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公共任选课程评价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学生最终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而平时成绩又通过学生平时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互动交流等形式加以评定,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置平时成绩的权重。其比例占最终成绩的 40%60%。突出课程考核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五、结语 公共任选课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大学生更全面成才也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虽然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但基于职业性视野探索公共任选课程资源的建设对于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完善意义重大。 参 考 文 献 1李琳.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J.临沂大学学报.2011, (33)4:77 2李贞.我国高校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现状及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3(1):94 3张忠华.论影响我国大学教学模式变革的因素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 (13)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