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政策及其对外活动初探.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1489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政策及其对外活动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政策及其对外活动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政策及其对外活动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政策及其对外活动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政策及其对外活动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政策及其对外活动初探关键词勃列日涅夫;苏联;外交政策;对外活动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外交战略主要以“进攻”为主,其政策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末是“进攻”战略的准备阶段,在继续执行赫鲁晓夫制定的“和平共处”总路线的基础上,开始推行勃列日涅夫提出的“缓和”政策;整个 70 年代是苏联“进攻”战略的实施阶段,这一时期苏联开始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并大肆对外扩张;80 年代是“进攻”战略的收缩阶段。本文以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战略变化为主线,就这一时期苏联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活动进行初步探析。 一、 “和平共处”总路线及“缓和”政策的维持与推行 1964 年 1

2、0 月,勃列日涅夫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其在执政初期沿袭了赫鲁晓夫制定的“和平共处”总路线,旨在同西方,尤其是美国缓和关系,并争取解决欧洲边界纷争等历史遗留问题。1969 年,受“布拉格之春”事件的影响,勃列日涅夫初步提出了关于“欧洲缓和”的主张,以打破外交僵局。到 1971 年苏共二十四大召开时,勃列日涅夫则正式提出了六点“和平纲领” ,并强调外交活动应以“缓和”为中心。 可以说,在“和平共处”和“缓和”政策的指导下,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改善了同美国的竞争环境。苏联与美国签署了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等多项军备控制协

3、议,从美国方面争得了平等的地位。 二是缓和了同欧洲国家间关系。签订了苏联西德条约(1970 年)和苏美英法关于西柏林等问题的“四方协定” (1971 年) ,缓和了苏联同联邦德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关系;签署了欧洲安全与合作最后文件(1975 年) ,确认了战后欧洲边界,从而巩固了苏联战后在欧洲西部边陲取得的地位。 三是发展了同西方国家的经贸关系。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同西方国家签订了大量的科技协定和合作项目,从西方获得了大量贷款,从而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促进了本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四是加强了本国的军事实力。在军事方面,苏联在极力保持对西方的常规军事优势的同时,加紧发展核武器,扩充核军备。20

4、 世纪 70 年代初,苏联战略核武器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使得一时间苏美核力量和整个军事力量水平达到了基本平衡状态。 总的来看,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苏联推行的“缓和”战略,确实起到了改善同西方国家间关系的作用,为国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积极“进攻”战略的确立与实施 70 年代中期以前,苏联在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使其认为世界形势已开始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1976 年勃列日涅夫的苏共二十五大报告中就表示出了对苏联外交政策取得成就的得意之情:“我们简直是亲眼看到世界在变化,向好的方面变化;苏联已牢牢地掌握了历史主动权;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无不在苏联的考虑之内。

5、” 就在这样的估计和认识下,苏联到 70 年代中期以后,逐步放弃了“缓和”战略,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行“进攻”战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紧扩充军备,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苏联于 1977 年开始先后在欧洲和亚洲部署 SS-20 导弹,并且加紧推行海陆空三军的现代化计划,使苏联海军首次具备了远洋作战能力。 二是向第三世界大举扩张,实现其霸权主义野心。苏联 1975 年支持古巴出兵安哥拉,1977 年和 1978 年插手非洲之角战争,1979 年 12 月甚至直接出兵侵占阿富汗。在此期间,苏联在亚非拉地区建立了 40 多个海空军基地,在国外 18 个国家驻扎军队军事人员数量达到 75 万人之

6、多。 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中,苏联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加紧在全球范围内的势力扩张。 (一)建立“条约网”扩展在亚洲势力。20 世纪 70 年代,为了扩展和巩固自己在亚洲的势力,推行所谓的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目标,苏联在亚洲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首先,利用印度,推行其南下政策。1971 年 8 月,苏联与印度签订“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支持印度先后以武力肢解和吞并了巴基斯坦和锡金;其次,利用越南,向东南亚扩展势力。为了实现自己控制东南亚的野心,苏联积极支持越南建立“印支联邦”的计划。1978 年,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签订后,苏联从越南手中获得了金兰湾军事基地的租让权,越南也积极支持苏联建立

7、“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主张。 (二)利用“代理人”进行侵略战争。除了建立条约网,控制渗透条约签订国和地区之外,苏联还利用军事“代理人”进行侵略战争,而古巴军队在这一时期成为了苏联的“金牌打手” 。1975 年至 1978 年间,苏联利用古巴军队先后对安哥拉内战、非洲之角战争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还插手了扎伊尔和民主也门的内政,将军事触角伸向各地。 (三)出兵阿富汗种下转败恶果。阿富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美苏争霸的年代也不例外。对于苏联来讲,如能控制阿富汗,不仅可以打乱美国阵脚,还能威胁中国,最终实现其南下政策。因此,1979 年 12 月 27 日,苏军悍然出兵阿富汗

8、,对阿富汗“不宣而战” ,然而令苏联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影响了苏联国家的命运,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和国内民族分离主义加剧的双重打击和压力下,苏共领导下昔日庞大的国家最终难逃亡党亡国的命运。 三、国际局势影响下的苏联对外战略收缩 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苏联的“进攻”战略开始收缩。这一时期,苏联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停滞不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对外扩张导致其在国际舞台上逐渐被孤立,在与美国的争霸中,由于受到美国新的大规模扩军计划实施的影响, “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也随着上述情况的变化开始发生转变。 在具体做法上,从 80 年代初开始,苏联不再向第三世界国家抢占

9、战略要地;从 1981 年 11 月开始,又同美国举行了长期艰难的中导谈判;1982 年 4 月,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发表希望改善苏中关系的讲话等等,都是其对外政策做出调整的表现。 总之,这一时期苏联虽然竭力巩固其在 70 年代扩张时从全球获得的利益,维护与欧洲及亚洲国家关系,防止美国重新取得在第三世界的地位,但这些都已无法掩饰其在全球范围内停止扩张,并开始战略收缩的事实。 回顾苏联在勃列日涅夫领导下的 18 年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在国家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实则“暗藏凶机” ,虽然这一时期苏联外交一度处于全球攻势,并使苏联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但这种建立在损耗国家经济,牺牲人民利益,恶性发展军事基础上的大国地位注定是虚浮和短暂的。 从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进攻外交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退让外交,以及发展到后来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些历史事实是一步步因果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勃列日涅夫时期的外交政策及活动在当时似乎表现为苏联国家的兴盛,但从长远来看却是给国家走向衰亡埋下了历史祸根。 (编辑/刘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