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镇农村“三变”改革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材料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集聚,农村土地资源闲置,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发展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三变”改革是我省推进农村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增强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总抓手,目的就是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发挥农村独特禀赋,实现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生态的有机融合,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进步。尽快树立标杆,打造“三变”改革亮点。利用已经成熟的模式,做好政府监管职能,把现有的点做大做强,让参与者获得客观的利润,做好宣传,使更多的农 户看到“三变”改革的效益,从而吸引更多的农户参与到“三变”改革中,进而逐步在全镇实现推广。
2、我镇自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不断探索适合镇域农业农村发展方式,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创新发展方式,逐步形成三产融合的良好态势,集中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同步发展、共同进步。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发展方式。县上召开“三变”改革工作会议之后,我镇主要领导及时组织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邀请各试点村主要负责人,充分挖掘各村自身发展优势,摸清各村目前现有的村集体资产以及可转换为村集体资产的项目,共 同研究部署各村发展方式。二是大力开展宣传,引导鼓励群众参与。“三变”改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对于贫困户的脱贫致富具体很大的带动作用,镇政府通过今日 xx 微信公众号,着力开展“三变”
3、改革知识拓展,同时,各试点村委会,通过召开村社干部大会、走访唠家常、张贴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使更多的村民了解“ 三变”、相信“三变”、参与“三变”,切实提高村民参与改革的积极。 (一)聚焦城乡统筹抓“三变” 一是促进城乡资源互补。针对部分基础设施不完善、缺 乏产业发展路径的村和不具备脱贫条件的“两无人员”,运 用股份制的理念,拓展城市“ 三变”,按照“三变 +城市资 源 +扶贫”模式,通过异地置业、异地入股等形式,到市区、 景区和其他功能配套完善、商业业态丰富的乡镇、村发展产 业,实现脱贫致富。区财政整合资金 5140 余万元,在中心 城区为全区 44 个村每个村购置 100 平方米商铺,交由
4、区物 管公司代管经营,预计每年每村可分红 10 万元。目前, 44 个村共实现分红 220 万元,受益贫困农户 316 户 847 人,确 保了村集体、贫困户有稳定、长期和可观的经济收益,有效 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二是促进城乡资金互融。针对农村缺资金、缺资源、 缺 经营主体的现状,从资金入手、从金融破题,充分考虑到贫 困群体较为脆弱、 经不起折腾、 承担不起颠覆性失败的风险,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持农村”的思路,以城市停车 场、特色街区、广告牌等政府“稳赚不赔”的公共资源和优 质旅游景区、专业合作社特色产业作为平台,打消金融机构 贷款顾虑,变特惠贷“户户贷”为“人人贷”,引导贫困户 每人
5、贷款 5 万元与区平台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经营管理获取 分红收益。具体为,平台公司与贫困户按 6:4 的比例投入资 金,贫困户按投资金额第一年 8?第二年 10?第三年 12?第四 年 8?受收益,第五年按出资额 1:1.5 退出,个人偿还贷款。 对各类致贫返贫人员,及时纳入政策贷款享受范围,实行动 态管理。通过“三变 +金融 +扶贫”把广大农村贫困人口变为 “股东”,享受“特惠贷”的贫困农户每人每年享有 4000 元以上的分红收入,脱贫有了保障。目前,全区特惠贷“人 人贷”覆盖贫困群众 8895 人,实现分红 2821 万元。同时, 围绕筑牢“两无”人群兜底保障,借助市农商行增资扩股的 机会,
6、 投入财政结转扶贫项目资金 684 万元, 为农村“两无” 贫困人员 542 户 1086 人购买原始股份 400 万股,每年人均可分红 552 元。 三是促进城乡要素互动。一方面按照“三变+公司 +合作 社 +农户”模式,在特色街区设置“ 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 XX 战区特色产品展销平台,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垂 直供销系统,刺梨酒、米洋芋、万寿菊茶、人参果、猕猴桃、 芦笙、民族服饰等特色产品走出山门、走进市场。建设营养 餐配送中心,辖区学校、监狱食堂食材优先使用贫困地区的 农产品,通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电商订单”“城 市特色街区展销”等方式,与各市场销售主体建立长期的供 应
7、合作关系 , 既保障食品安全, 又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让“山 货”销有门路。建立“保底 +分红 +销售利润 +就业收入”的 收益分配机制,平台公司将销售利润的 5?还给村集体,让农 民获得生产、加工、流通、就业等环节的利润。另一方面激 活人力资本。按照“三变 +培训 +创业就业 +扶贫”模式,依 托 XX 区贫困群众培训基地,组织农民和贫困群众进行技能 培训,培育引导他们变餐饮服务员、保洁员、保安员、导游、 电瓶车驾驶员、产业工人等,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向产 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真正让农民在城市“有股份、有 产业、有就业、有收入”。 (二)聚焦股权合作抓“三变” 一是无物不股。围绕打造“
8、股份农民”这个核心,出台 “三变”改革系列方案,对“三变”改革工作运作、资金筹集、整合使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完善,整合国家、集体、农 民的土地、林地、荒坡、水利设施、房屋等所有可经营性资 源、资产,通过村集体与农业专家组成的确权小组、评估小 组进行确权登记、评估量化,入股到企业、合作社、家庭农 场等经营主体,使资源资产化、资产财富化、农业品牌化。 目前,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已完成第三轮公示,公示面 积 17.5 万亩,完成率为 93?完成 XX 区房地一体外业测绘 10835 宗;发放林权证 1749 本,小型水利工程确权颁证 688 个,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39 宗 504483 亩)和集
9、体建设用 地使用权( 42 宗 229.8 亩)确权颁证已完成;清理资源性资 产共 48140.04 亩,清理经营性资产共 1995.84 万元,清理 非经营性资产共 7922.8 万元。区内共计承包地入股 34812 亩、集体土地入股 969 亩、集体林地入股 250 亩、房屋入股 5700 、水域面积入股 2300 。 二是无奇不股。把气候资源、山 水风光、民俗技艺、名 木等稀奇资源量化入股。如:高炉村将梅花山的冰雪、梅林、 房屋等资源入股,由村集体的伊梦园公司组织农户梅花山国 际度假公园、国际滑雪场、观光牧场、一号观景平台等项目 的建设和经营,村集体将所获收益 80?于帮扶贫困户 18
10、户 59 人,贫困户人均增收 1327 元 /年, 20?于发展壮大村集体 经济,带动农户 273 户 889 人实现增收,村集体积累达 50 万元。又如:大河镇整合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23 万元及周家寨村 0.6 亩土地折价 5 万元入股,与 XX 区民族民间文 化协 会共同打造大河镇民族民俗文化馆,用于彝族、苗族等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展示、服饰加工销售、歌舞展演、民俗文 化体验等,周家寨村占比 15?覆盖贫困户 88 户 360 人。 三是无事不股。凡是能用股份合作推进的工作,都用股 份制的理念推进。如:按照“三变 +美丽乡村 +扶贫”的模式 全面启动区域内 20 户以上美丽乡村“ 10+
11、N”升级改造,计 划总投资 100 亿元,分两年推进全区 200 个改造任务,覆盖 群众 15579 户 64052 人,实现贫困户全覆盖。由区扶贫旅游 文化投资有限公司与农户签订改造协议和 经营协议,农户将 满足居住需求外的富余房屋交由公司按照星级标准出资进 行改造、装修、统一经营管理或引入第三方经营,发展农家 客栈、农家乐、超市等商业业态,在公司经营有效期内,按 照约定占比定期向老百姓分红,切实让农村变景区、农舍变 旅馆、农民变职员。又如:采取“镶嵌式”的方式,把搬迁 户放在一些农业产业比较成型的区域和中心城镇,安置点建 设以区扶贫旅游文化投资公司为主体,一楼 80 至 120 左右房屋产
12、权办予农户,用于老百姓居住,二楼、三楼产权 为旅游公司所有,用于农家客栈经营和发展乡村旅游,同时 对搬迁农户原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进行“微田园、组团 化、生态化”打包开发,搬迁农户按股获取分红收益,不但 解决短期脱贫的问题,还解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确保了贫困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16 年 XX 区共建设 6 个安置点, 新建住房 908 套, 搬迁安置 908 户 4151 人; XX 战区 2016 年共建设 5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 住房 583 套,搬迁安置 583 户 2448 人; XX 区 2017 年易地扶 贫搬迁工程 XX 战区共建设 2 个安置
13、点,新建住房 817 套, 搬迁安置 817 户 3652 人。 四是无钱不股。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生产发展类、 农村设施类、生态修复类和治理类、财政扶贫发展类、支持 村集体发展类(补贴类、救济类、应急类资金除外)等,量 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资金,通过合同或协议方式,投资 入股经营主体,享有股权权利,变“输血”为造血,变简单 的资金支持为资产支持。目前,区内累计投入财政资金 8831 万元, 撬动农户、 集体、 经营主体、 金融机构等社会资金 19.21 亿元。 如: 开化居委以产业扶持资金 50 万元及“一事一议” 工程修建的 3.18 公里通组公路和 80 盏太阳能路灯折价 118.6
14、4 万元,入股到凉都高原比女街生态园,占股 0.855? 所获收益辐射全村所有农户,其中贫困户 61 户 195 人。同 时,创新“三变 +(党建、金融、培训就业、美丽乡村、异 地置业、特色产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城市资源、易地 扶贫搬迁、电子商务、文化产业) +扶贫”等十二种模式, 积极发展“三变”产业, 构建股权平台, 围绕全域“三变”、 全员“三变”、全要素“三变”不断深化拓展。 (三)聚焦农业经营抓“三变” 一是挖掘生态资源,推动特色产业覆盖带动。按照生态 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的思路, 以“三变”为引领, 以“股权” 为纽带,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园区提质 增效、特色品
15、牌塑造、新型农民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 业产业“六大行动”,大力实施“ 3155 工程”,强龙头、创 品牌、带农户,形成了万亩商品蔬菜、万亩特色花卉、万亩 中药材、万亩特色经果、万亩竹海等产业带,打造了大河现 代都市型农业园、月照双洞休闲观光农业园、大湾乌江源农 业园等现代农业示范点,拟创建大河现代农业产业园、北部 现代农业产业园 2 个市级现代农业 产业园,构建了“万亩产 业 、 百 里 画 廊 ” 产 业 空 间 格 局 。 粮 经 比 从 2014 年 的 39.26:60.74 调整为 2016 年的 16.71:93.29;区内发展特色 农业产业 16.71 万亩, XX 战区 6
16、.125 万亩,区内基本实现特 色农业产业全覆盖。 二是培育市场主体,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发 挥区属投融资平台公司在项目建设、融资贷款、市场开拓等 方面的优势,实施“强弱融合”,让合作社学会了“现代种 养”、请到了“职业经理”、学会了“以商招商”,各平台 公司 将产业作为“实训基地”,通过“三送三促”活动、 “四夜工作”(夜学夜访夜议夜谈) ,实施“统一良种、统 一种养、统一培训、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方式,让合作社带领农户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实现脱贫致富,现 已培养出卢凤军等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型人才。如, 由区物管公司选派一名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职业素养 的“职业经
17、理人”(职业经理人是党员的同时挂任村委会副 支书、非党员挂任村主任助理)入驻村集体的股份合作社,有效破解合作社缺“经营能人”、村支两委没有精力和能力 抓好生产发展的“难题”和“痛点” 。又如:区物管公司帮 助青林乡二寨村引入贵州博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建设青林乡紫鹃茶示范园,区物管公司占股 49?贵州博一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占股 51?同时,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 加大对现有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成长为省、市 级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和品牌化经营。截止目前, 2017 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 15 家, 培育 1000 万元企业 16 家。全区参与“三变”改革
18、的经营主 体中农业企业共计 42 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 17 家,省级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 家,实现 XX 区内每个乡镇都有 1 个 以上龙头企业, 44 个村都建立了村级合作社,实现村级合作 社全覆盖;全区共有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 11 家、市级 龙头企业 14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226 家,2016 年成功申报 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 3 家 (六盘水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 六盘水钟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六盘水市 XX 区民润蔬菜种 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成功申报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1 家( XX 区茂霖农民专业合作社) , 2017 年组织申报省级示范合 作社 9 家。 三是实施
19、示范打造,带动农 户发展引导产业升级。今年 以来, XX 区围绕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家服 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的目标,打造三变项目 215 个,涉 及种植养殖、物业、景区建设、特色街区、民宿、文化、服 装、加工等领域,打造了集乡村电商(超市) 、村寨便民服 务中心、干群联系室、洗浴中心、公共卫生间、理发室为一 体的“六合一”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基地联农户“产、供、 加、销”一体型的青林乡羊圈养殖基地、青林生态土鸡养殖 场、青林乡博新牧业有限公司养牛基地、南开乡新发村构树 和牧草种植示范点、“凉都记忆三线文化” 创意小镇;集 观光、旅游、休闲、娱乐、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观 光”型月照下扒瓦扶贫生态园;实现旅游、文化、体育、农 业融合发展的凉都高原(温泉)比女街生态园;南开乡新发 村种草养畜基地、木果镇牛场村万亩杜鹃植物园、金盆乡天 生桥村乌洋芋种植基地、保华镇二道坪村雪凝红核桃种植示 范园等示范点,涌现了双洞山泉、“多咔乐”山泉水、乌得 爽洋芋、“凉都凤”生态鸡、努比亚羊、西门塔尔牛、布朗 李、美味园辣椒、二月春剪纸、钟牌服饰等一批“三变”商 品。 三、聚焦机制建设抓“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