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客的体验旅游需求解读产品的创新开发.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5231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游客的体验旅游需求解读产品的创新开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游客的体验旅游需求解读产品的创新开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游客的体验旅游需求解读产品的创新开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游客的体验旅游需求解读产品的创新开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游客的体验旅游需求解读产品的创新开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从游客的体验旅游需求解读产品的创新开发摘 要:在旅游业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的过程中,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开发要以游客的体验需求为导向。而国内外在体验需求这一研究领域主要从动机这一视角出发进行了体验旅游分类的研究,缺乏对旅游体验需求的整体透视。这一缺乏也导致了旅游产品的创新与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目的地或景区的体验产品的个案研究,缺乏以体验主题为核心的整合性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对此,以整合的视角综合探讨游客的体验旅游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整合型概念旅游产品这一新的观点。 关键词:体验旅游;需求;整合型概念产品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

2、)25-0170-02 旅游需求和产品开发一直是世界旅游业长期关注的课题。旅游是以市场为核心,因此需求的变化决定着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中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由观光型向体验型旅游发展的阶段,旅游需求逐渐从单一化向多样化、休闲化、个性化和参与性变迁,旅游产品也逐渐从观光型产品向度假型产品和专项产品更新换代。 旅游体验的概念是 Erik Cohen 提出(Cohen,1979) 。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世界各国旅游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国外学者对体验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体验旅游的类型研究;(2)体验旅游的产品开发和体验主题研究。在体验旅游的类型研究方面,Prentice,Witt,Hamer(199

3、8)以体验旅游的内容为基础,把体验旅游分为五种理论等级:体验的标准理论畅爽;有目的的行为理论;多类型理论;局内人局外人(insider-outsider)理论。Pine 和Gilmore(1998)根据体验内容把旅游体验分为四类,即娱乐体验、教育体验、遁世体验和审美体验。在体验旅游的产品开发和体验主题研究方面,Smith(1994)指出了游客旅游体验和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即旅游体验是产品开发的根本。Richards 和 Wilson(2006)提出创造性对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的积极作用,即融入创造性思维的旅游产品和设计可以为游客提供一种创造性的体验。Curtin(2005)研究了如何以游客的与自

4、然和野生动物亲近的需求为基础来发展以自然和野生动物为主题的体验旅游。Davies 和 Williment(2008)以澳大利亚首都地区为例,研究了以运动旅游为主题如何为有运动旅游需求的游客提供不同的旅游体验。Pikkemaat 等(2009)研究了如何在意大利开发以特色品酒为主题的南提洛尔体验旅游路线。Lo,Qu 和 Wetprasit(2013)调查了游客的水疗体验,为更好地发展水疗体验旅游提供了建议。 与国外相比,中国的体验旅游研究较晚,在 20 世纪末,谢彦君(1999)首次提出“旅游体验”并解释其为一种特殊的是否感知愉悦的过程。接下来关于体验旅游的研究与国外大同小异,同样包括两部分:(

5、1)体验旅游的类型研究;(2)体验旅游的产品开发和体验主题研究。在体验旅游的类型研究方面,窦清(2003)将旅游体验分成九类:情感体验、文化体验、生存体验、民族风情体验、学习体验、生活体验、自然体验、梦想实现体验及娱乐体验。邹统钎(2004)指出,旅游体验包括娱乐、教育、逃避、审美与移情。宋咏梅和孙根年(2006)两人根据体验旅游的概念与特征把体验旅游分为五个等级类型,即消遣娱乐、逃逸放松、知识教育、审美猎奇和置身移情。胡卫伟和郑向敏(2012)根据旅游者的需求,把旅游体验分为:娱乐型、教育型、逃逸型、审美型、移情型和探索型。在体验旅游的产品开发和体验主题研究方面,胡燕雯等(2003)指出,开

6、发体验旅游、产品创意和体验主题对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刘丽华(2007)提出来文化体验旅游这一主题产品的开发应当注重突出主题、营造氛围、体验项目的参与性、旅游产品设计等四个方面。田建(2009)以沂蒙红色旅游文化为例探讨了文化体验旅游的开发模式。孟亚莉和赵金凌(2013)研究了乐活主题体验旅游的优势及类型,并探讨了乐活主题体验旅游的模式与特征。杨妮和李晓明(2014)侧重于体验旅游中的休闲农业旅游主题,全面阐述了陕西休闲农业体验旅游开发策略。杨慧芳(2014)对洛阳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设计提出了建议。 总体来看,现有国内外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对游客的体验需求方面主要从动机这一视角出发进行

7、了体验旅游分类的研究,缺乏对旅游体验需求的整体透视。二是在体验旅游中,旅游产品和体验主题的设计和开发是以游客的体验需求为基础的,对体验旅游需求整体性研究的不足,也导致了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旅游目的地或景区的体验产品的个案研究,缺乏以体验主题为核心的整合性体验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游客对旅游的整体体验需求包括:(1)信息体验需求(信息的关联性、审美性、效率性等) ;(2)咨询预定体验需求(服务、效率等) ;(3)旅游目的地和景区产品体验需求(食、住、行、游、购、娱) ;(4)旅游售后服务体验需求。相对应的,符合游客整体体验需求的旅游产品不仅是旅游目的地和景区产品,而是需要整

8、合信息产品、咨询预定产品、旅游目的地和景区产品、售后服务产品,体现和传达如“乡村”“绿色” “文化” “红色” “自主”等主题概念。以绿色体验旅游为例,为了满足游客的绿色环保体验需求,从游客搜索旅游信息开始到旅游结束,游客所接触和购买的所有旅游产品如信息产品的标题、标识、文字、画面,线上线下的旅游咨询预定服务,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食、住、行、游、购、娱,服务人员的讲解、服务、穿着,旅游结束后的问候电话、明信片、意见征询单、招待会等,都要体现“绿色环保”这一概念,这些产品共同组合成了整合性的概念型旅游产品。 概念产品这一定义已经出现在了一些行业领域,比如电子业的“苹果概念产品” 。概念产品是指在一

9、种新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具备独特消费观念与独特市场前景的原创性全新产品。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下产生的新的设计。旅游业中,不同的旅游组织、企业、景点可能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也在向游客传达着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可能与旅游目的地试图建立的旅游体验主题存在差异,无法形成同一的整合型概念产品,会导致游客的体验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并导致体验旅游主题建立的失败。在旅游业向体验式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整合不同的旅游组织、企业、景点的旅游产品,使之成为整合型概念产品以满足游客新的体验旅游需求,是旅游产品创新开发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Curtin.,S.Nature,Wild Animals an

10、d Tourism:An Experiential ViewJ.Journal of Ecotourism,2005, (1):1-15. 2 G.Richards J.Wilson,Developing creativity in tourism experience:A solution to the serial reproduction of cultureJ.Tourism Man- agement,2006, (3):35-36. 3 Davies J.,& Williment J.Sport Tourism-Grey Sport Tourists,All Black and Re

11、d ExperiencesJ.Journal of Sport & Tourism,2008, (3):221-242. 4 Pikkemaat B.,Peters M.,Boksberger,P.,& Secco,M.The Staging of Experiences in Wine TourismJ.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 Management,2009, (3):237-253. 5 Griffin T.,& Hayllar B.Urban Tourism Precincts and the Experience of PlaceJ.Jou

12、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 Management,2009, (3):127-153. 6 田建.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沂蒙红色旅游文化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 胡卫伟,郑向敏.E 旅游者分类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 (5):120-124. 8 Lo,A.,Qu,H.,& Wetprasit,P.Realms of Tourism Spa Experience:The Case of Mainland Chinese TouristsJ.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2013, (4):429-451. 9 孟亚莉,赵金凌.乐活主题体验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研究,2013, (1):84 -89. 10 杨慧芳.洛阳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设计J.经济管理研究,2014, (6):69-70. 11 孟英伟.体验旅游视角下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衡水学院学报,2014, (4):119-122. 责任编辑 王晓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