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推进“校财局管”改革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经费投入逐年增大,制度框架日臻完善,现行中小学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为此,有必要对当前一些地方中小学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些加强和改革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一、问题及成因 当前,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的弊端很多,既有政策上因素,也有管理上的漏洞;既有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又有制度建设上的滞后,主要表现为: 一是会计机构不健全。有的学校没有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立会计机构,有的不设会计机构负责人,中学大多隶属总务科,形同虚设;小学无机构、无专门的办公场所,有的会计人员的宿
2、舍就是财务室;有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任职的基本条件不具备,也没有按照会计法规的有关要求任免;有的中小学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校长”一人说了算,职责不清,责任难明。 二是会计基础不扎实。部分学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严格遵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执行,有的填制的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业务处理不及时;有的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细,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有的财务核算不规范,固定资产账卡物不相符,管理无台账,与低值易耗品界限划分不清,票据管理混乱等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 三是内控制度不完善。学校在制度建设方面,有的只注重教学管理方面的,轻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
3、健全内控制的却寥寥无几,有的在建立内控制度时,没有将内控制度覆盖到单位所有人员和各个业务环节。小学普遍存在会计与出纳由一人担任,财务印鉴由一人保管,票章不分离等现象;有的中小学存在审批权限和审批流程不明,管理混乱,违章难究的现象严重;有的存在重大决策和执行不分离,存在“重大”无标准, “决策”无民主的现象。 四是会计业务不精通。据调查了解,当前中小学财务人员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即半路改行多、科班毕业少,简单记账多、业务精通少,手工记账多、懂会计电算化的少。有的地方 80%以上财会人员不是学财会专业的,大部分都是教师转岗或兼职人员,40%以上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业务技能也参差不齐;有
4、的财务人员不学习,不钻研,会计管理和核算只按原来会计的做,不问对错,照猫画虎,不思考,不创新;有的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意识不强,对单位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缺乏掌握,财务分析只能单纯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就事论事,不能站高看远、从全局角度在数字中体现和把握政策,找不准要害,影响单位领导的财务决策。 五是收支管理不规范。在收入管理方面,有的学校将勤工俭学、房屋出租、食堂等非税收入不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存在收入不及时入账,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在支出管理方面,部分学校存在公用支出无定额标准,无管理制度,不按预算执行,专款不能专用,随意性较大;公务接待审批、政府采购、资产处置等不严格按制度执行;
5、办公用品采购、保管、发放由一人经办,无采购计划、验收入库、领用等控制环节;有的不认真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及会计核算办法的有关规定,基本建设竣工项目财务决算报表编制不及时,数字不准确,内容不完整。 六是财务监督不到位。在财务监督管理上越位与缺位并存,基层学校点多、面宽,鞭长莫及。学校财务公开不能经常化、制度化,方法简单、走过场的多,张榜公示的少,达不到民主理财和群众监督的目的;出台的一些加强中小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办法,大都是拼盘式的,比较零星,不系统,不全面,制度执行和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的比较多。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单是中小学财务会计管理的简单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关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
6、制改革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影响到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甚至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只有通过深化教育财务管理方式改革来加以完善和解决,才能够真正实现中小学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对策及建议 通过对全国普遍采用的中小学财务管理方式改革多种模式的对比分析,要实现变“报账制”为“监管制” 、变“集中核算”为“国库集中支付”两大转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推行“校财局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坚持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资产产权和债权债务关系“六权”不变的原则下,全面落实部门预算到校、财务核算到校、国库支付到校、资产管理到校、财务监控到校的基本要求,以“预算统编
7、,账户统设,集中收付,票据统管,采购统办,岗位聘用,远程核算”为主要内容,依托教育资源网络信息平台,运用县级预算执行系统、会计电算化核算软件和工资管理软件,以学校为独立核算主体,将学校预算内外收入上划到县,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学校财务实行网络化、电算化、信息化管理和监督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主要工作措施是:“围绕两个目标,实现四个规范,抓好五个环节” 。 一一围绕两个目标。就是健全制度,创新方法,着力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化和会计核算电算化两个目标。一是财务管理制度化。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中小学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要在总结多年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国库集中支付、会计委派制度
8、、信息化建设等改革成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探索,研究制定中小学“校财局管”实施方案,财务管理、银行账户、人员聘用、会计电算化、监督检查、资金支付、会计核算、银行清算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办法和制度,用规范的制度来管理中小学的人、财、物,建立起制度保障长效落实机制,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化。二是会计核算电算化。要按照“金财工程”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总体要求,依托教育网络资源,统一搭建起学校、教育、财政和金融机构等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将县级预算执行系统、会计电算化、工资管理、资产管理等相关应用软件搭建一个公共网络平台上,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对接,建立起以“后台控制、网络管理、远程核算、动态监督”为核心的会计
9、电算化远程核算网络系统,在县教育局中心机房设后台服务器,所有的财务会计资料存储在后台服务器上;各中小学财务室作为网络前段工作平台,对财务会计的制单、审核、记账、结账、报表、查询等通过访问后台服务器进行,实现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县教育、财政等部门的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权限控制,监控各学校任何一时点的财政资金去向,实现以县级主管部门为中枢,对中小学财务收支进行网上申请、审核、支付、核算、查询的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监管,以信息化推动中小学的会计核算、监督和检查,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一实现四个规范。就是规范流程设计,强化科学管理,扎实推进中小学会计机构设置、银行账户、印鉴和票据、
10、收支管理。一是规范会计机构设置。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中学、乡镇中心小学统一设立财务室,财务室设主管会计、审核会计和出纳三个会计岗位,具体负责学校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主管会计由县财政局、教育局从现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用,审核会计和出纳由学校自行选用,报教育局备案;村级小学财务实行报账制管理,由所属乡镇中心小学分校分类明细核算,各村级小学设报账员一名,具体负责村级小学财务管理和报账工作。二是规范银行账户管理。中小学银行账户由县财政局统一管理,在金融机构为各中小学统一开设“XX 学校支出账户” ,用于学校各类资金的存储,学校按资金性质、类别和科目,分账核算。三是规范印鉴和票据管理。中小
11、学要统一使用“XX 学校财务专用章” ,由主管会计负责保管和使用,学校在金融机构预留印鉴的印章不得由一个人保管和使用。中小学使用的票据由县非税局统一管理,各学校要确定一名票据专管员,具体负责票据的领、核、销工作。四是规范收支管理。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收支管理方面要突出资金支付、公用经费定额、公务接待、物资采购四个管理重点,要建立中小学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学校所有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学校取得收入后要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开户行金融机构将资金汇缴入“县级非税收入汇缴专户” ,按照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分校管理和核算;人员支出要通过“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和“县级预算执行系统”直接支付到个
12、人账户, “一折通”发放;公用支出财政通过国库或财政专户采用集中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方式支付。制定中小学公用支出定额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不同类别中小学公用经费分项开支定额标准、实物配备和耗材消耗标准,细化支出范围及标准,并兼顾不同规模学校运转的实际,适当向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倾斜,保证不同规模学校教学业务的正常开展。建立接待审批制度,接待人员要填制接待审批单,严格执行“先审批、后接待”的程序,接待审批单作为报销接待费用的必须附件,否则,不得报账列支。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采购支出,由学校提出采购计划,经县教育局审核后,报经县政府采购中心按规定程序办理;政府采购目录以外的零星支出,规
13、定限额以下的由学校自行采购,规定限额以上的由学校报经县文体局审批同意后,方可办理采购业务;同时要明确实物管理责任,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建立物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处置,维修等内部管理制度及清查盘点制度,做到底子清、责任明、财物实。 一一抓好五个环节。就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抓好明确职责、财务审批、财务监督、财务公开和人员培训五个关键环节。一是明确职责。要在坚持权责不变、分工协作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和学校的财务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财政部门负责预算编制、执行、财务会计业务指导及绩效评价工作;教育部门负责财务会计业务的动态监管、监督检查及内部审计工作;学校是会
14、计核算和管理的主体,具体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校长对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进一步明确学校各岗位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做到不越位、不缺位、要补位。推行“校财局管”后,原纳入会计集中核算的学校要退出县级会计核算中心,财政、教育等部门要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对中小学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进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努力提升财务管理和核算水平,更多更好地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二是财务审批。要建立健全中小学财务审批制度,单项金额在规定限额以下的支出票据,必须经学校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并签注意见后,由校长“一支笔”审批报账列支;规定限额以上的大额支出票据,
15、校长和民主理财小组组长分别签注意见后,报县教育局审批后报账列支。所有支出发票必须有经办人、财物保管人、民主理财小组负责人和财务审批人签字,并注明事由;大额发票要有合同、协议、货物清单、验收单等附件;外出考察、学习等公务活动的报销要有按程序经审查批准的文件等作附件;发票要素、手续、印鉴齐全,并按规定程序和权限审核签字后,方可报账列支。三是财务监督。要建立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县文体局每年要对中小学财务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学校校长、主管会计离任前要进行离任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开。同时,县财政局、教育局要会同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学校财务定期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校财局管”的运行情况、会计核算、
16、档案管理、财务公开、民主理财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以及“两免一补” 、 “蛋奶工程” 、 “助学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政策落实情况。四是财务公开。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中小学要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所有支出票据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签注意见后,由校长“一支笔”审核签字报销。中小学财务公开每年不得少于 2 次,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为学校财务公开月,中小学财务室要在每个财务公开月的 10 日前,向校委会和学校民主理财小组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经学校校长审核签字后于每个财务公开月的中旬对外张榜公示,自觉接受监督。五是人员培训。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是推行“校财局管”成败的关键,针对当前中小学财会人员的现状,要制定中小学财会人员管理办法,为中小学财务会计人员营造自觉学习财务会计知识的良好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学校财会人员与教师“待遇”不一致、会计从业资格、会计电算化操作以及培训经费不足等问题;同时要加大财会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结合会计继续教育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县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定期举办中小学财会人员应知应会及业务技能提高培训学习,同时鼓励财会人员多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财务会计业务知识培训学习,力争在 2-3 年内所有中小学财务人员都持证上岗,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努力提高业务技能和管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