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电商平台的“农餐对接”服务研究摘 要: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着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高、流通损耗大的问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近几年,随着“农餐对接”工作的开展,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餐饮企业产生了众多积极影响。在对我国“农餐对接”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电商服务平台的“农餐对接”模式,分析其特点,并提出发展“农餐对接”电子商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模式;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7;F719.3;F7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2-0057-02 引言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保障人民生活方面发挥着
2、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是其他产业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1 。农产品通过传统渠道进入餐饮企业,一般要经过农户区域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餐饮企业消费者等一条或多条冗长的供应链,使得农产品存在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的情况。据统计,中国现有餐饮企业近 500 万家。餐饮行业是一个庞大的传统产业,但针对餐饮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还是相对薄弱的一个环节。农副产品“小生产”与餐饮企业“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严重阻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和餐饮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而“农餐对接”这一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有利于解决这一矛盾 2 。 “农餐对接”作为一种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相关研究提出了“农户“专业化农业企
3、业+餐饮企业” 、 “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餐饮企业” 、 “农户+农场+餐饮企业”等多种类型的“农餐对接”模式。本文基于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农餐对接”模式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一、基于商务的“农餐对接”发展模式研究 传统农产品流通要经过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餐饮企业等环节,农产品的新鲜度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增加了中间过程造成的流通费用和仓储费用,增加了餐饮企业的原料成本。 “农餐对接”是餐饮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各种形式直接从农产品生产基地采购农产品,减少中间商的参与,降低成本,实现餐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直接合作
4、的形式 3 。 (一)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理论模型 基于电商服务平台的“农餐对接”模型,建立了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到餐饮企业的整个生态产业链。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中的订购系统、物流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一系列功能实现生产基地与餐饮企业之间的快速、高效对接。其理论模式如图所示。 基于电商服务平台的“农餐对接”理论模型图 餐饮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订购平台了解农产品信息并订购所需农产品,企业将订单统一分析处理,确定农产品采购种类和数量,向农产品生产基地采购,在仓库进行农产品暂时储存和粗加工,再由物流配送部门进行包装后配送。此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运营系统包括:产业链后台管理系统、网上订购系统、物流配送系
5、统、智能数据挖掘与服务系统、金融支付后台管理系统。 1.产业链后台管理系统 此管理系统包括农产品管理、订单管理、会员管理、促销管理、页面管理、统计报表、基础设施管理等,同时对其他系统进行监督和控制,使系统与系统之间分工合作、互补互动、协调进行。 2.网上订购系统 网上订购系统包含着大量农产品信息,餐饮企业通过网上订购系统了解农产品信息,对服务企业下达订购指令,将自己所需农产品的种类、数量、初加工形式、到货期限、送货地点等通过网上订购系统完整反映给服务企业。 3.物流配送系统 物流配送系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核心环节和支撑,对“农餐对接”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合理规划物流作业流程,选择物流服务方式(第
6、三方物流或自营物流) 、物流信息化等手段,为餐饮企业的供求环节打造一个实用、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 4.智能数据挖掘与服务系统 智能数据挖掘与服务指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对客户数据进行系统地储存和管理,并通过各种数据统计分析工具对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各种分析报告。通过这些数据的合理分析和运用可以使企业不断改进发展。而长时间的数据分析可以进行下一段时间的销售预测和对农户生产农产品的数量、种类进行指导等。 5.金融支付后台管理系统 系统与银行、物流、短信、CA 等实现相应接口,具有结算管理、交易管理、交收管理和交易中心内部管理一体化特点,功能模块划分细致,紧密相连。系统还具有严格预警和提示功能
7、,保证交易的安全。 (二)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模式特征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是指餐饮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农产品生产基地采购农产品的方式。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是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一种创新,是一种全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型,实现了餐饮企业与农户的对接、小生产和大市场的对接、销售数据分析与生产指导的对接。单纯的餐饮企业与农户对接,存在着服务系统不完善的问题,这个问题制约餐饮企业与农户的对接,阻碍着“农餐对接”的推广和发展。 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服务为农户和餐饮企业创造了一个更好的对接平台和发展环境,使餐饮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紧密联系,真正实现农户与餐饮企业间的“农餐对接” 。基于
8、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服务具有以下特征。 1.订单式生产 企业以往常食材的销售量以及餐饮企业食材的需求量做大数据分析后,为农户提供需求分析,从而有预见性地进行生产,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服务企业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分析系统,结合销售数据和市场反馈信息,能对农产品需求量进行有效性预见分析,而这种预见分析正是农户所欠缺的,每年都有大量农户由于盲目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农户为企业提供生产的农产品,为了避免出现农产品供应量不足问题,企业为农户提供分析数据,使服务企业和农户实现了双赢。 2.扩大市场份额 网上交易平台积累了稳定的客户源,餐馆企业可以在平台上集中消费,系统的“集市”效应给农户带来了无空间限制的客
9、户源。网上交易平台使农户生产的农产品直接面向各餐饮企业,避免了农产品经过批发市场,使农产品的新鲜度得到了保障,而农户的销售对象从小型卖菜户变成各地区餐饮企业,销售对象的改变扩大了销售量,同时减少了销售时间。网上交易平台经过经营推广,可以获得稳定的客户源,农户也就获得了稳定的客户。 3.减少流通环节 企业可以帮助农产品生产基地将产品直接对接到餐饮企业,减少了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的流通环节。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一般要经过生产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餐饮企业这些环节,过多的流通环节不仅造成农产品流通费用提高和农产品新鲜度受损,还会使农产品的销售价格被一压再压,这种情况使餐饮企业没有“物美价廉 ”的农
10、产品原材料,农户销售的农产品价格提不上去。电商服务平台直接取代了农户到餐饮企业的中间过程,从农户手中直接把农产品送到餐饮企业,使农产品新鲜度和价格能够得到保障。 二、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模式推广及发展建议 (一)加大对“农餐对接”电子商务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对“农餐对接”电子商务的政策扶持力度。降低“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服务企业集团的注资门槛,综合运用金融和财政政策手段,鼓励这些企业的发展;建立“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服务示范园区、示范企业,评选优秀示范企业,建立“农餐对接”示范企业专项资金,对企业自建的电子商务平台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在税收方面,对“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实行减免政策
11、,推动“农餐对接”电子商务的发展。二是搭建和发展“农餐对接”平台。政府支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搭建“农餐对接”平台,规划整合已有电子商务平台。加强针对“农餐对接”电子商务平台的配套服务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和信用与认证服务体系。 (二)加强“农餐对接”电子商务基础能力建设 一是完善农餐对接信息平台建设。基于电子商务的“农餐对接”建设重点在于建设“农餐对接”信息平台,实现农户、 “农餐对接”服务企业、餐饮企业之间及时准确的信息对接。二是培育参与主体的电商意识。定期对农户和餐饮企业进行“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意识培养和技术培训,重点面向大型农场经营者、合作社带头人、大型餐饮企业领导者
12、,让他们真正了解“农餐对接”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的优势和发展前景,提高他们的“农餐对接”电子商务意识,动员他们开展“农餐对接”工作,加快“农餐对接”发展进程。 (三)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餐对接”模式的推广,物流改造是必不可少的。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畅通绿色通道,积极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不断提高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存、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改造与升级,构建专业的冷链物流运作体系4。政府要加大对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改善农产品运输条件和运输工具,鼓励物流企业冷链运输技术改造和自建冷库、购买先进冷藏设备,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餐对接”顺利进行。政府也可
13、以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周围支持建设冷库和冷链加工中心,引进国外先进电子商务管理技术,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大力发展。 (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更是发展“农餐对接”的关键。目前“农餐对接”模型推广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户生产规模小和专业技术不足是制约“农餐对接”推广的重要因素。农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经营可以为餐饮企业提供稳定的、安全的食材来源,进而促进 “农餐对接”模式的推广。为此,应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征和属性,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此,不仅提高农户的市场谈判地位,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带动餐饮企业的发展,从实质上真正实现“农餐对接” 。 参考文献: 1 胡碧晴.新型农产品流通模式的探究基于“农餐对接”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 (12):352. 2 王鹏飞,陈春霞,黄漫宇.“农餐对接”流通模式:发展动因及其推广J.理论探索,2013, (1):56-64. 3 符修清,陈志艳.网络分销渠道与传统渠道冲突解决方案探析J.经营与管理,2010, (14):36-37. 4 姜海英,袁树森,庞立伟.探索“农餐对接”新模式Z.农村经营管理,2013, (119):44. 责任编辑 安 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