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新常态”下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策略摘 要:中国已整体步入经济“新常态” ,如何适应“新常态”是滇中城市群亟须解决的问题。利用 20042014 年滇中城市群、云南省和中国的面板数据,分析滇中城市群近年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征。结果表明:滇中城市群近年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但仍待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整体表现不高;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作为欠发达后发展地区, “新常态”下滇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策略应与发达地区有所差异。应主动适应“新常态” ,保持经济正常增速;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强化区内协调,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鼓励和培育创新
2、,逐步转移经济发展动力。 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策略;新常态;滇中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20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2-0029-03 2015 年 3 月 28 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再次表示,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逐步由经济高速增长、结构不够合理和要素与投资驱动为主的“旧常态”进入经济中高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为主的“新常态”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
3、之间的平衡1。 “新常态”是中央科学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态度,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大环境,未来的政策制定须基于此趋势。作为云南省的核心区域,滇中城市群近些年经济保持较快速度发展,但也存在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不符合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和趋势。因此,本文通过对滇中城市群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滇中城市群在经济“新常态”趋势下的经济发展策略,以期为滇中城市群的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一、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新常态”是习近平主席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来的,但对“新常态”的内涵一直缺乏权威的表述,所以众多学者对其含义开展研究。余斌2指出, “新常态
4、”是指经济运行顺利度过经济增速换档期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的均衡状态,它是追赶进程的阶段转换,而不是追赶进程的终结。曾纪发3认为, “新常态”之“新” ,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 ,意味着相对稳定, “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经济状态。凌宁4认为, “新常态”的核心描述是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中高速” 。张丽杰5指出,新常态下,表面上经济增长速度会放缓,但其实质是增速更加稳定,结构更加优化,资源环境会得到更有效地保护,人民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改善,社会和谐程度会得到提升。郭克莎6认为,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征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深入认识这三者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我
5、们全面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基本要求。齐建国7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大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环境、发展阶段以及市场化程度等都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同区域的经济“新常态”也有所不同;并不是所有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都将减缓,一些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2014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系统阐述经济新常态,认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从内容上来看, “新常态”主要表现在四个
6、方面:增长速度放缓、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率优先、创新动力驱动;从地域上来看,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不同实情地区的经济“新常态”的具体表现却有所差异。 二、滇中城市群概况 滇中城市群是我国引导培育的 6 大新的地区性城市群之一,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推动云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群。根据滇中城市群规划(20092030 年) ,滇中城市群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行政辖区范围,位于云南省中部,亦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纵轴的南端,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带,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核心区域,对促进我国东西互动、海陆并进的完整开放格局形成
7、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滇中城市群总面积 9.6 万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24%;区域内资源富集、产业基础扎实,是云南省最主要的产业聚集区。2014 年,滇中城市群实现 GDP 共 7 448.87 亿元,占全省 GDP 的 56.7%,而人口仅占全省总人口的 37.6%,人均 GDP 约 41 000 元/人,为全省的 1.5 倍;城镇化率约53%,为全省的 1.3 倍。 三、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特征 (一)经济增速变化 经济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首要表现。由图 1 可知,按可比价格计算,滇中城市群与整个云南省近 11 年来的 GDP 增速较为一致,且最近七年均高于全国。全国 G
8、DP 增速在经历 20042007 年的快速上升后自 2008 年开始下降,且降势较为明显;而滇中城市群和云南的 GDP 增速在前 10 年波动中多数保持在 12%左右,仅在 2014 年分别骤降至 7.4%和 8.1%,稍高于全国 GDP 增速。滇中城市群 2014 年 GDP 增速较上年明显回落 4.8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曲靖 GDP 增速仅 4.0%,比上年回落 9个百分点,而昆明、玉溪和楚雄同期 GDP 增速分别为 8.1%、8.0%和 11.0%,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曲靖市 GDP 增速仅 4%则在于其第二产业仅增长1.7%,只拉动 GDP 增长 0.98%。 图 1 近 11
9、年不同区域 GDP 增长率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统计年鉴整理得到(下同) ;“增长率”按可比价格计算。 (二)产业结构调整 新常态的特征之二是优化结构。长期以来,我国长期在三大产业结构里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在逐年增加,逐步改变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的产业格局。从产业结构变化的时间来看,我国和云南省第三产业比重先后在 2013 年和 2014 年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而滇中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至今仍未超过第二产业,占比仍低 6.9%(表 1) 。从产业结构的变化量来看,在滇中城市群战略实施期间(20092014 年) ,滇中城市群、云南和全国第
10、一、二产业比例均有所下降,而第三产业比例则有所上升,但幅度却不同,全国第三产业比重提升了 4.8%,而云南省和滇中城市群却分别只提升了 2.4%和 1.3%。由此可见,滇中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速度慢于全国乃至整个云南省。 表 1 近 11 年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变化 单位:% (三)经济发展质量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对经济发展优劣程度的价值判断,既要注重经济发展方式、增长结构和增长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8。近年来,滇中城市群虽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发展质量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问题表现在人均 GDP、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区内协调性等方面。从人均 GDP 来看,如图 2 所示,近
11、11 年来,滇中城市群、云南省和全国人均 GDP 均不断上升,滇中城市群人均 GDP 虽然每年均高于云南省,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在波动中扩大,2014 年滇中城市群人均 GDP 为全国的 88%。 图 2 近 11 年不同区域人均 GDP 对比 从城乡收入比来看,2014 年,全国已下降至 2.8 以下,而滇中城市群平均却仍保持在 3.0 以上,楚雄和昆明分别高达 3.2 和 3.0,只有玉溪和曲靖低于 3.0;从产业结构来看,如前文所示,目前滇中城市群第一、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偏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从经济发展格局来看,滇中城市群仍以昆明为绝对核心,昆明市GD
12、P 占整个滇中城市群的 51.2%,其他三市则仍落后很多,总体表现出极化过于明显而协调性较差的特点。 (四)经济发展动力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我国经济增长传统的“三驾马车” 。2014 年,全国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15.7%、12.0%和 6.1%,投资依然是拉动全国经济主要增长点;对于地处边境的云南省,相应增长率分别为 15.1%、12.7%和 20.0%,出口则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力;对于滇中城市群,相应增长率分别为 9.8%、12.3%和 15.7%,出口亦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力,滇中四城 2014 年出口同比增长率均在 14%以上,而玉溪和楚雄则同比增
13、长 30%以上。由此可见,2014年,滇中城市群投资增长慢于云南省和全国,消费增长则与云南省和全国基本持平,出口增长虽低于云南省但远高于全国。 四、 “新常态”下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策略 由前文分析可知,我国整体水平已进入经济“新常态” ,这主要是发达地区的贡献。然而,作为欠发达的后发展地区,滇中城市群则相对落后于发达地区,因此,滇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策略亦应与发达地区有所差异。 (一)主动适应“新常态” ,保持经济正常增速 “新常态”不是不发展,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近年来,全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事实,但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优先表现出来,而作为欠发达的后发展地区,滇中城市群和云南省具有
14、后发优势,经济总量尚有较大增长空间,因而虽然在经历 2014 年应特殊情况导致的GDP 增速突降后,未来 GDP 增速也将继续保持相对于全国的更高水平。因此,滇中城市群应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主动适应“新常态” ,但不应刻意控制而降低经济增速,而应通过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继续保持经济正常增速。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由中低端水平向中高端水平转换,是经济新常态的主攻方向9。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将是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发展的方向10。由表 1 可知,滇中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速度慢于全国甚至整个云南省,但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2014 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0.7:48.1
15、:41.2,第三产业占比仅 41.2%,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比则高达 80%以上,可见滇中城市群第三产业比重有很大提升空间,也有很大的提升价值。因此,滇中城市群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重提升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进一步增加第三产业比重,使第三产业成为滇中城市群的核心产业。 (三)强化区内协调,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城市群战略最主要就是要充分发挥城市间的整体协调作用。然而,前文分析表明,滇中城市群目前还存在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协调性不够的问题。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合作是从以 GDP 增长为主导的区域合作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区域合作,从松散型合作转向机制化合作11。因此,滇中城市群在与外界竞争的同时
16、,应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通过统一部署并完善滇中城市群协调发展相关政策,加强滇中四城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强化区域内部协调,促进滇中城市群产业合理布局。(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新常态”是开启提质、增效、升级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换,是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要求11。速度变化是相当表面化的,更重要的是速度背后的结构和发展质量变化12。作为后发展地区,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相对发达地区偏低,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滇中城市群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主要追求经济增长和拼资源、拼消耗的粗放经营,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可持续集
17、约化发展转变,逐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鼓励和培育创新,逐步转移经济发展动力 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稳定、可持续性动力。在传统的“三驾马车”中,滇中城市群 2014 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依次为出口、消费和投资,出口和消费是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要维持出口长期、稳定的增长绝非易事。 “新常态”必须以创新为动力,需要创建新的竞争优势。作为相对落后地区,滇中城市群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力度不够、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应鼓励和培育创新,更多依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在开放创新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资源要素互补式合作为主转向创新发展
18、互助式合作为主,逐步转移经济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郑嘉伟.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15, (5):39-44. 2 余斌.新常态的本质与内涵J.望,2014, (38):1. 3 曾纪发.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战略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4, (59):50-53. 4 凌宁.2014 年“新常态”下北京市企业运行格局的几个特点”J.经济研究导刊,2015, (8):9-10. 5 张丽杰.经济新常态的理性分析J.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2014, (6):125. 6 郭克莎.准确把握速度、结构与动力转换的关系J.求是,2015, (1):31-32. 7 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 (1):51-59. 8 黄铁苗,蒋鑫.广东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探析J.岭南学刊,2015, (1):99-103. 9 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 (1):15-20. 10 汤薇.正确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J.教育教学论坛,2015, (8):99-100. 11 张来明.关于经济新常态下的区域合作J.决策探索,2014, (20):18-19. 12 刘世锦.经济新常态:从速度到质量J.西部大开发,2014, (12):20-23. 责任编辑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