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学和初中学校生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041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小学和初中学校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的小学和初中学校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的小学和初中学校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的小学和初中学校生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的小学和初中学校生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的小学和初中学校生活2013 年 2 月 5 日,我最敬重的小学老师熊绮淑去世了。每想起熊老师,我就想起自己从农村走进城市的经历。 1959 年八月十五前,我由山西老家迁入贵阳,熊老师和我住在一栋宿舍,那时我只有 12 岁。短短的 1 年时间,在熊老师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由一个农村孩子到城市学生的转变。这是我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 只要关心教育的人们,都应该看到当前教育的精英化倾向愈演愈烈。目前推行的重点学校政策,特别是重点中小学的“示范”办学模式,事实上以牺牲大多数学校为代价,集中公共资源并且给予种种特殊政策,让少数学校像采茶叶一样,既“掐”教师之“尖” ,也“掐”学生之“尖”;以牺牲

2、同龄学生中的大多数为代价,让极少数人享受“超优”的教育资源。而这极少数学生,多数来源于有钱或者有权的家庭,从小学甚至幼儿园起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属于“赢”在了起跑线上的人群。还应该看到,近 30 年来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之所以越来越重,也是由于重点学校的升学率是其他学校的数倍或数十倍,正是这些学校的“示范”作用带来的后果。推行这种政策的结果是,现在出现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很多工作又找不到合适的人去做的“两难”现象。反思现行重点学校制度的得失,我认为过大于功。 回忆我的小学和初中学习生活,认为那时的小学和初中教育对我的2影响,至今印象深刻。 我出生在山西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19

3、55 年上小学时村里公路都不通,距乡政府所在地 11 里山路,村里当时只有 40 余户人家。就读的村小学因为学生少,只一个教室,一个老师教四个年级,每个年级四五个学生,基本上是一个年级坐一张长桌子,老师讲完一个年级的课安排作业后,再给另一个年级讲课,如此循环上课。体育课是四个年级集体上。村里给学校一块地,老师带着我们春种秋收,也参加了不少劳动,学到不少知识。尽管学习生活很艰苦,但春天的野花、夏天的麦香、秋天的红果、冬天的白雪,给我的初小四年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我记得当时家里较穷,觉得也没交什么钱就读完了初级小学,完成了我的启蒙教育。 到了 1959 年,我们这个小山村也和全国一样,没吃

4、的。在贵阳工作的大哥去北京开会,看到父母和我都在挨饿,就把我们接到了贵阳。那年我刚好初小毕业,升入高小。我转学到了太慈桥小学读五年级。在太慈桥小学读书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有 3 件事:一是体育老师在上课之余,带我们步行去花溪游玩。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们一早在学校集合,步行路过皂角井、大水沟、董家堰等地,30 多里路一点都不觉累就到了。进花溪公园后,在一块草地上休息了一会,然后游了花溪公园,这是我第一次游花溪公园。二是由于我刚从农村到城市读小学,老师讲的贵阳话有些我听不懂,正好学校大队辅导员熊老师的孩子和我是一个年级,住在一起,熊老师还经常提醒女儿帮助我,我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很快适应了城

5、市小学的学习生活。三是在课余时间读了许多长3篇小说,这也为我后来在贵阳学习奠定了基础。我在太慈桥小学只读了1 年,到升六年级时因搬家,转到市东小学。1961 年 7 月小学毕业分到贵阳 18 中,只读了 1 学期,由于离家较远,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即 1962年春天转入贵阳十中。那时老师对我们的学习要求很严,我们班初一是一(3)班,初二变成二(2)班,初三为三(1)班,这也说明我们当时读书时留级生很多,每升一级,就有一个多班级的同学留级或离校了。 记得那时学校的学习生活很丰富,除了每天正常上课外,每星期有半天的劳动课,主要是给位于大转弯的农场送肥料。农场距学校 6 公里多,到送肥时,我们先准备好肥

6、料,然后两人抬着肥料送到贵阳十中农场,往返 12 公里,这个制度学校一直坚持了很多年。再就是给学校食堂喂的猪打猪草,如果遇到食堂需要猪草,就不送肥了,这半天就打猪草。另外就是夏天的“双抢”和秋天的“秋收” ,学校都要组织我们到郊区农村参加 1 周左右的生产劳动,住在农民家里,自己做饭吃。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的交往也很多,主要有 4 种:一是自习小组,老师把住得较近的同学组成自习小组,课后在一起做作业,复习和预习功课,讨论疑难习题,不仅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也增加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二是在班上建立团支部,争取加入共青团的同学很多,在争取加入共青团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和同学相互交流思想,有的还给老师和团

7、支部负责人写思想汇报,互相之间坦诚相见,互相启发帮助,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现在想起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方式。三是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管是同学家里有了困难和自己学习、生活上有了困难,知道的同学们都尽其所能,能帮多少就尽力帮多少。四是既当学生又当小先生。当时学4生会和团总支号召,高年级的学生干部和优等生到低年级的班级当辅导员,和低年级的同学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由于我当时的学习成绩较好,又担任学校团总支委员和班团支部书记,经常组织这种活动。至今仍常来常往的不少朋友,都是那时当辅导员时结识的。 这些活动不仅没有影响学习,而且还促进了学习。初中毕业时,四川省邮电学校在考试之前就找我谈话,建议我填报

8、他们学校。但是学校决定留我在学校任团队专职干部,学校教导处黄主任在考前也找我谈话,如果我服从学校的安排,就不要参加升学考试了。我们的考场设在当时的贵阳女中,我考了一科语文后,心里想,既然学校工作需要我,我就服从组织的安排吧,于是我就放弃了升学考试。不久后,我父母先后返乡,大哥一家也从贵州调四川工作,这时我才悟到大哥希望我读四川邮电学校的深意。后来才知道,1964 年贵阳市教育局在中学生中选聘了 8名分配在一些中学担任团委书记,其中初中生只有我一个,其他都是应届高中毕业的优秀学生。 参加工作后,紧接着就是投入“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现在思考,我这一生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最有效的就是贵阳两年

9、的高小和 3年的初中教育,这奠定了我一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时用我学过的知识来思考自己经历的“文化大革命” ,心中产生很多疑问,也给一些朋友交流过,但这些言论和行为当时被视为反革命言论,给我带来灭顶之灾。21 岁的我被打成“现行反革命” 。 1968 年 7 月 7 日的红卫兵报(由贵州省红代会常设委员会主办) ,根据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1968 年 6 月 26 日第 12 期学校工作简报以贵阳十中在前5进为题,刊发一整版报道,题目为贵阳十中稳、准、狠地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 。在这篇报道中,有很长一段讲到我的“罪行” 。现摘录如下: “梁 XX 究竟是什么货色呢?梁 XX,是运动

10、初期的黑干将,旧文革副主任;就是他伙同走资派、工作组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把革命师生打成“反革命” 、 “牛鬼蛇神” 。 就是他,恶毒攻击文化大革命是“转圈子” 、 “三部曲” 。 就是他,在一月革命风暴中疯狂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派夺权,叫嚣“夺权夺错了” , “夺权无效” 。 就是他,在革命派实现大联合后纠结保守势力进行第一次反夺权。 就是他,在“四一一”出现以后,配合“四一一”攻击红色政权,又纠集保守势力进行第二次反夺权。 就是他,在两次反夺权失败后,逃跑一百一十二天,总结失败的“教训” ,又重新组织保守势力,妄图第三次反夺权。 就是他,利用校革委个别成员的右倾保守思想进行腐蚀拉拢,拉出来,打

11、进去,企图分裂革委会,分裂革命队伍。 用毛泽东思想的照妖镜一照,这个跳梁小丑原形毕露,十中无产阶级革命派、红卫兵小将,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心明眼亮,当机立断,在梁 XX 第三次反夺权尚未得逞之时,就把他推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 这段话,当时是我的“罪状” ,因这些“罪状” ,我被开除工作籍,每月只发 10 元钱的生活费,关入学校设的“牛棚” ,并反复批斗。现在6看来,这也可以证明我的 5 年书没有白读,具有当时学校教育培养的一点基本的识别能力。这种识别能力很多人都有,但都选择了沉默,我却把它说出来了,因此,被视为另类。 回忆这点经历是想说明,我并没有读过重点学校,却接受了当时许多真诚的

12、知识分子我的老师们对我进行的负责的、有效的知识教育和做人教育。现在才懂得,决定教育品质的关键人物是教师。我当时之所以能受到好的教育,是因为我幸运,碰到了才能胜任、德能感人的好老师。俗话说:“师傅引进门,学艺靠各人” ,有好老师是最重要的。 用这段经历来反思当今的教育制度,我很忧虑。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同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并把教育问题列为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的首要问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刻体会到,教师是制约教育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如果不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让教师真正拥有职业的尊严和幸福;如果不尽快改变城市和乡村、重点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差距越来越大的现状,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 “学有所教”就不能落到实处。 (作者系贵州文史研究馆馆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