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新闻传播者与应变能力【摘 要】新闻传播者常常和形形色色的人与事打交道,而且要真实准确及时作出报道。不固定性和突发性的特征既是传播行业的魅力所在,也是对从业者应变能力的挑战。作为一个新闻传播者,要想在突变事态中准确而迅速判断采访思路和方式、把握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就必须抓住新闻的价值所在,令受众喜闻乐见或者令受众感动并,使得新闻的启发性与欣赏性并存,这既需要丰富的经验,更需要传播者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新闻传播者;心理素质;应变;突发事件;思维定势 随着社会生活不断朝着纷繁复杂的丰富性发展,突发事件的发生几率变得极大,这在给新闻传播者带来了很多新闻素材和契机的同时也大大的考验了新闻传播者的心
2、理素质。新闻传播者常常和形形色色的不同的人与事打交道,而且要真实准确及时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这样的不固定性和突发性的工作特性有着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新闻传播这一行业的魅力所在。作为一个新闻传播者,我们如何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限制内从不同地位、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的采访对象一方快速有效的获得所需的新闻材料,如何在波谲云诡、始料不及的纷繁事态中准确而迅速判断和把握采访的思路和方式,如何准确有效的把握广大受众内心所想所需求的信息呢?我认为要想抓住新闻的新闻价值,令受众喜闻乐见或者令受众感动并且从众获得启示,让我们的新闻2最具可看性和启示性,同时让我们的采访过程得以顺利开展,那么一个新
3、闻传播者的应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应变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变化中产生应对的创意和策略的能力;其次是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的能力;最后则是在变动中辨明方向并持之以恒的能力。具体表现在新闻传播者身上的应变能力表现在对突发事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采访报道的能力,并且要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能够及时深入挖掘并进行报道,符合受众的需求并且根据突发的状况进行采访或报道思路的调整,还表现在对具体的业务工作的处理,比如说主持人能够巧妙的处理采访对象说出的意想不到的惊人或者令现场尴尬的话语;记者能够进行现场采访时能够果断漂亮的处理自己出现的失误;又或者当面对被采访对象拒绝接受采访时进行诱导的能力等等。新闻是新
4、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工作在时间上是具有不确定性的,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新闻传播者一般要亲身经历亲临现场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新闻信息,新闻传播者这一职业是具有危险性的,突发事件有可能危及新闻记者的生命安全,另外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可能遇到危险,在进行了新闻的传播之后如若阻碍了一些人士的利益之后也可能受到报复,同时新闻传播这一工作还具有独创性和强烈的政治性。正是新闻传播工作的这些特性,要求新闻传播者必须拥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很好的解决突发事件。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的节目都现场直播的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如果面对意外情况或者尴尬的场面,新闻记者、主持人必须准备好处理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和超出预期设想的不
5、确定因素,3机制灵活,把握机会,处变不惊,聚精会神观察事件的变化发展,并迅速做出反应,巧妙圆场。如果处理不妥善,那么就会使节目失败。 新闻传播者进行采访等工作时往往是单独行动的,遇到问题必须独立自主的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捷的做出最准确的职业判断,并付诸解决行动。新闻讲究时新性,一般是紧急情况比较多,此时如若不能及时作出判断并进行应变,那么一旦时效过去,新闻价值就会大大减弱。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的应变能力的强弱将会直接影响采访、报道的效果,攸关着节目的质量和新闻价值的大小。应变能力强了不仅能迅速解决出其不意的问题,更能独辟蹊径的发觉独特丰富的新闻资源;相反,就有可能错过有利的世纪和珍贵的
6、素材。新闻选材对于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突出表达主题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已经提到新闻讲求事实,当出现意料之外,那么如果收集到的素材已经构成了框架但与事实的发展结果却突然相背离或冲撞,此时传播者只有及时应变,尝试着变换角度,才能挽救局面。因此新闻传播者的好的应变能力可以帮助记者在突发事件时及时对采访的主题、思路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新闻传播工作需要不断创新,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者要打破思维定势。新闻工作者从不同的视角来报道新闻才能最充分的挖掘出新闻信息的深度的内涵和内在的潜力,将新闻价值最大化。只有站在多角度、多层面、多立场上进行思索,才能打破思维定势、惯性思维、从众思维,确立创新性思维、
7、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当新闻工作者多次面对突发事件时,每次都能进行很好的应变并有所创新,多次锻炼之后从而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建立多元、立体的思维方式,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新4闻综合素质。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邵飘萍以善于采访著称,常能采访到独家新闻,被称作“采访之王” ,他“守若处子,动如脱兔,有鬼神莫测之机” , “其脑筋无时休息,其耳目随处警备,网罗世间一切事物而待其变” 。邵飘萍是通才,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是他获得独家新闻的重要技巧和因素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面临参战还是中立的问题,段祺瑞内阁会议做出决策,但不敢公之于众。中外记者使尽浑身解数也一无所获。21 岁的邵飘萍决心“
8、虎穴”采讯,第一次去国务院,被挡驾。第二次,他借得一辆挂着总统府车牌的汽车长驱直入,传达长拒之于门外。邵飘萍当即掏出一叠钞票,递给传达长:“段总理接见与否没关系,只求禀报一声,这一半钱您买茶喝;若万一接见,另决口不谈和战决定。 ”邵飘萍七劝八说,立下誓言:三天之内如在北京走漏风声,愿接受处置,并以全家生命财产为保。段祺瑞终于披露参加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的决定,连其中细节也吐露无疑。邵飘萍如获至宝,出来之后立即驱车直奔电报局,以秘电传沪。 申报 、 时事新报立即以号外特大新闻发表,印数十万份,传遍上海滩,热闹非凡。五天后,段祺瑞才如梦初醒。从邵飘萍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丰富的经验和极强的应变
9、能力。邵飘萍认为要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在采访中,遇到对方神情紧张时,要设法缓和气氛,聊聊闲话;遇到难言之处,要设法引导,不能”弄堂里扛木头,直来直去” 。谈话提问,要因人而异。要做到“喜时,乘兴追问;怒时,促其冷静;悲时,给以安慰;疲时,适可而止;拒谈时,暂不强求。 ” “反应时”是衡量一个人的应变能力的重要指标。反应时短5而且效果好,那么应变能力就强。应变的实质是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或者说是思维的外化。思维和语言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密性都反映了应变能力的强大。应变是一种能力,并且因人而异,相当一部分是先天赋予的,与先天的神经系统的首质量分不开,但其中也有后天学习训练的开发。那么如何曾强
10、新闻传播者的应变能力呢?首先便是要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打破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思维定势是影响及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是指形成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对于一件事情屡次采取同一种方法去处理,久而久之成为习惯,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境便会不假思索以相同的方法去解决,这成了一种习惯。一旦思维定势形成了,便会有僵化的习惯,当遇到新问题之后就失了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想要增强应变的能力,便要打破思维定势,取而代之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以新的方式解决问题,从一个问题出发,突破原有的定势,充分发挥想象力,沿着不同的方向、多方面去思考,重组当前信息和记忆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信息,从而出现多种设想和答
11、案。同时,还要突破认知结构,在遇到问题时,最重要的就是个人能因时、因地、因问题性质而调整甚至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要打破常规思维,推陈出新,不受到先前的思想和认知的影响。其次,新闻传播者要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当然可以有助于新闻工作者随时以科学知识解决突发状况,而且丰富的知识能够产生正迁移,有助于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在新情境中进行应用,把已有的经验根据全新的情境的重新组织,从而解决新问题。留心生活经验、体验生活,生活中和新闻的采访过程、传播过程等等有相似之处,也会发生各种突6然状况,常常对此进行解决,经验多了再遇到突发状况自然不会手忙脚乱,要总结经验,加强技巧训练和实践磨练,
12、熟能生巧,丰富的生活阅历有助于应变能力的提升。同时,良好的暗示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心态,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适应变化着的环境,增强应变能力,作为一个新闻传播者,要想报道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就要避免老套的新闻选题和新闻套路,要创新求异、推陈出新,反向构思、报道选题,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 ,深度挖掘新闻内容和内涵。要有强烈新闻传播的职业责任感,在变化莫测的事发现场时刻不忘自己的职责,细观察,多动脑,传递给观众最大的新闻信息价值。 新闻传播者的应变能力对于采、写、编、评等各项新闻业务和活动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好的传播者要具有强的应变能力才能处理好新闻中的突发事件,想要培养出应变能力并非简单的事情,只有不断积累经验、不断突破思维、不断学习知识,要付出极大地努力才能提高应变能力。 作者简介:任群(1992.01- ) ,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