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子分析模型在我国各区域产业生产总值分析中的运用.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0533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子分析模型在我国各区域产业生产总值分析中的运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因子分析模型在我国各区域产业生产总值分析中的运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因子分析模型在我国各区域产业生产总值分析中的运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因子分析模型在我国各区域产业生产总值分析中的运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因子分析模型在我国各区域产业生产总值分析中的运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因子分析模型在我国各区域产业生产总值分析中的运用摘要:近几年来,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迅猛。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中,不同的产业对各地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不同的。通过分析,得出不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不同贡献情况,可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计划,提升我国整体经济核心竞争力。文章选取中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模型,运用统计分析软件中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几个影响因素对中国各个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并对模型进行简单的经济学分析。 关键词:区域经济 生产总值 因子分析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完成我国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是现在发展生产的重要任务,也是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经济发展是我们实现这一历史

2、重任的重要环节。发展经济应是一个分步、有序的过程,只有不断发现和改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经济健康稳步的增长。 1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成就令世界瞩目。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时,我们发现了问题。 第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没有得到相当的重视。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区域众多,各区域内的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导致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1。怎样提高整体效益,是我们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区域与产业关2系密切,发展区域势必带动该区域内各种产业的发展。把区域整合起来,以一种健康的姿态持续加速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第二,难以通过评定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各种影响因素来

3、找出各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影响各地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怎样找出各个因素、怎样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正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所研究的区域经济,是指在我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内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影响产生的区域发展综合实体。因此在选取研究区域经济指标的同时,依据指标体系的学术性、全面性、典型性原则,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2: 分析国家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基于国家总体情况研究地区经济的地位。 各地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是否与当地总体情况相适应。 除了重视发展生产,还应发展交通,金融等非生产部门。 本文从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

4、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等方面对中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3 因子分析模型的应用 因子分析模型的目的是使原始变量分解并简化,在众多变量中筛选出少数几个潜在的信息因子,以反映变量信息的统计分析模型。利用统计分析软件 SPSS17.0 可以对搜集到的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对数据进3行统计检验、抽取公共因子、输出数据结果等工作。得到公共因子之后,整个计算过程便得到了大大的简化,操作性得到增强。 4 因子分析模型实证分析 4.1 样本来源及指标选取 在我国区域产业经济生产总值分析指标的选取原则上,选择了能充分反映区域经济生产总值的指标,指标应

5、该能够全面、真实有效的反映地区的发展状况。指标数据必须为已有统计数据或经过实际监测获得真实数据,同时应当选取政府关注,且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本文原始数据来自 2009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截取我国三十一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直辖市生产总值(单位:亿元)有关数据,全方位选取农业、工业等九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4.2 因子分析的步骤及结果 4.2.1 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求得相关系数矩阵,巴特利球度检验值为 513.699,显著性为0.000,由此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同时 KMO 检验值为0.856,大于 0.5,所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如表 1 所示。 4.2.2 提取因子

6、 本文使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共因子,依据选取主因子的特征值必须大于 1,且所选取的主因子对方差解释的累计贡献率百分比应大于 85%的原则来确定公共因子的个数。据此原则,由表 2 得到的结果,本文选取了前 2 个主成分因子,其特征值分别为 4.727 和 3.739,且其累积贡献率达到 94.067%,很好地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我们将这 2 个公共因子作为4评价这 31 个地区生产总值的综合变量。 4.2.3 因子旋转 为了更好地解释公因子的实际意义,本文用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旋转,即使得每个因子上的载荷尽可能向 1 或 0 的方向靠近,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 3 所示。 因子载荷反映了公共

7、因子与原有指标变量的关联程度,因子载荷值越高,表明该因子包含该指标的信息量越多。从上表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 F1 在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批发和零售业这些指标上都有远大于0.5 的载荷,反映了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把它称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第二个因子 F2 主要解释了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工业,称为一二产业的发展情况。 4.2.4 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 由 SPSS 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如表 4 所示。 SPSS 自动由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给出公共因子的得分,然后以各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进行线性加权求和,得到各个地区的综合得分,并按综合得分情况对各区域进行排序,见表 5。 表

8、5 的综合评分显示了各个地区的产业生产总值情况排名,而且从表中可以看出,广东、上海和北京的 F1 因子成分比重较高,说明其以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批发和零售业等衡量第三产业的综合经济实力较强;河南的 F2 因子比重很高,而 F1 因子比重较低,即在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政业等第一、第二产业方面发展较好,即其传统产业经济相对更为发达。 55 结论 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可大致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由分析可见,因子 F1 可以反映金融业、零售业等行业发展情况,即可代表某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因子 F2 反映农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情况,即可代表地区第一第二产业发展情况。某些地

9、区,如河南,F2 因子比重很高,而 F1 因子比重较低,说明其传统产业经济相对更为发达,则这些地区应该着重发展第三产业,以平衡经济发展,使该地区经济保持稳定平衡的健康发展状态。 参考文献: 1宋焕斌,孙鸿鹏.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经济 实力比较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7.12: 72-80. 2李秀洁,张志,郭均.基于因子分析的河南省 18 地市综合实力问题研究J.财经政法资讯,2011,5:26-32. 3王琳,张清清.因子分析模型在政府环境绩效审计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12,3:83-85. 作者简介: 钟少宁, (1988-) ,女,山东烟台人,本科(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为管理信息系统。 黄硕, (1990-) ,女,云南昆明人,本科(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