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殷周金文实词虚化研究摘 要:殷周金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并见现象,为探讨上古汉语实词虚化提供了很好的参证语料。从词义虚化的路线看,有经历了“动词?介词?连词”发展过程的,如“暨” 、 “及” 、 “以” 、 “用” ;有经历了“动词?介词”发展过程的,如“于” 、 “在” 、 “从” ;有经历了“动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咸” ;有经历了“动词?时间副词?关联副词”发展过程的,如“既” ;有经历了“动词?范围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具” ;有经历了“动词?频率副词”发展过程的,如“復” ;有经历了“否定动词?否定副词”发展过程的,如“亡” 、 “无” 。 关键词:殷周金文;实词虚化
2、;虚化路线;动词;介词;副词 作者简介:武振玉,女,史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汉语史和古文字研究;梁浩,女,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古汉语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两周金文动词词汇研究” ,项目编号:12FYY010;吉林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项目编号:2012FRTD06 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5-0149-06 实词虚化是汉语虚词产生的主要途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研究范围还限于传世文献,对出土文献中的相关现象,学界关注的尚2
3、不多。而殷周金文中有不少实词和虚词用法同时并见,其间的词义联系清晰而明确,可为探讨早期实词虚化过程提供重要参考;个别词的一些用法甚至不见于传世文献中,更可对传世文献起补充佐证作用。就词义虚化过程看,有下述几种情况。 一、经历了“动词?介词?连词”虚化过程的,有“暨” 、 “及” 、 “以” 、“用”四词 用:殷墟甲骨文已常用为动词,表“施行”义,如“兹用、用羌”等。殷周金文延续了这一用法,如:白(伯)雍父自乍(作)用器(1610074 伯雍父盘,西中) 。此外,还可以表示“遵循”义,如:女(汝)母(毋)弗帅用先王乍(作)明井(型) (52841 毛公鼎,西晚) ;“遵守”义,如:敢不用令(命)
4、 ,则即井(刑)扑伐(1610174 兮甲盘,西晚) ;“调动”义,如: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1812109 杜虎符,战晚) 。这些都是抽象的“用” 。在此基础上, “用”首先虚化出引进凭借对象的介词用法,如:师器父乍(作)尊鼎,用亯(享)考(孝)于宗室,用祈眉寿黄耇吉康(52727 师器父鼎,西中) 。此类用法出现频率极高(560 多例) ,与金文的特定内容有关。在介词基础上进一步虚化, “用”也产生了连词用法:一是位于因果复句后一分句中表示结果,一是位于因果复句前一分句中表示原因。前者居多(80 多例) ,如:易(赐)贝百朋,白(伯)姜对扬天子休,用乍(作)宝尊彝(52791
5、 伯姜鼎,西早) ;后者很有限(5 例) ,如:於虖哀哉,用天降大丧于下或(国) ,亦唯噩(鄂)侯驭方率南淮尸(夷)东尸(夷) ,广伐南或(国)东或(国) (52833 禹鼎,西晚) 。从出现频率看,动词3“用”和介词“用”都很常见,而连词“用”则相对少些;从出现时间看,动词“用”在各个时期都很常见,介词“用”多见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连词“用”则基本只见于西周时期(各个时期分布比较平均) 。 以上“眔” 、 “及” 、 “以” 、 “用”四词都经历了由动词到介词再到连词的虚化过程,其中“眔” 、 “及”的虚化过程基本相同,都是由“及于”义动词到偕同义介词再到并列连词。二者的不同一是“眔”的出
6、现频率高于“及” ,二是“眔”的出现时间明显早于“及” 。 “以”也经历了从动词到介词(特别是偕同义介词)再到连词(特别是并列连词)的虚化过程;不同的是“以”的动词本义与前二词相差颇多,同时其介词和连词用法较前二词丰富。 “用”与“以”在介词用法上表现出很大的共性,即都主要用为对象类介词。两者的不同一是“用”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以” ;二是“用”的出现时间早于“以” (具体为西周时期只用“用” ,西周晚期出现了“以” ,春秋时期二词同现,以“用”为主,但“以”的出现频率明显上升,战国时期“以”取代了“用” ) ;三是“以”的词义虚化程度较“用”深。与介词用法不同的是,虽然“以” 、 “用”都进
7、一步虚化出连词用法,但“以”的连词用法(表示并列、承接、原因等)明显较“用” (表结果、原因)丰富。 “动词?介词?连词”的虚化路线是古汉语中很多虚词共同经历过的虚化过程,是汉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条虚化路线。殷周金文所体现出的这方面特点很具典型性。 二、经历了“动词?介词”虚化过程的,有“于” 、 “在” 、 “从”三词 从:殷墟甲骨文已见,用为动词,表示“(使)跟随”义。殷周金4文沿用,如:过白(伯)从王伐反荆,孚(俘)金,用乍(作)宗室宝 (尊)彝(73907 过伯簋,西早) ;叔邦父乍(作)簠,用征用行,用从君王(94580 叔邦父簠,西晚) 。在此基础上虚化出介词用法,但用例很有限,只有
8、中山王兆域图 (1610478) “从丘坎以至内宫六步,从丘坎至内宫廿步从内宫至中宫廿五步,从内宫以至中宫卅步,从内宫至中宫卅六步”中的“从”可视为介词。 以上“于” 、 “在” 、 “从”三词都是由动词向介词方向虚化的,三词均是传世文献中常见的虚词,但在金文中的表现有所不同:“于”的虚化程度最深,其动词用法秉承甲骨文,在殷周金文中已属残留用法;其介词用法很丰富,表明其虚化过程已完成。 “在” 、 “从”则恰好相反,在殷周金文中都主要用为动词,介词用法很有限,表明其正处于虚化的初始阶段。 三、经历了“动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虚化过程的,有“咸”一词 四、经历了“动词?时间副词?关联副词”虚化
9、过程的,有“既”一词 据上, “咸” 、 “既”二词的虚化过程也很相似,即都经历了由“完结”义动词到时间副词再到其他副词的虚化过程,所不同的是“咸”进一步虚化为范围副词,而“既”进一步虚化为关联副词。但在传世文献中,“既”其实和“咸”一样,在虚化为时间副词后也虚化为范围副词,只是用例有限,而殷周金文中未见类似用法。就此后的发展看, “既”的时间副词、关联副词用法都一直常见且沿用至现代汉语中,而“咸”的动5词、时间副词用法在传世文献中都很少见,其范围副词用法也主要应用于上古汉语中,中古以后只为仿古之用。 五、经历了“动词?范围副词”虚化过程的,有“具”一词 六、经历了“动词?频率副词”虚化过程的
10、,有“復”一词 七、经历了“否定动词?否定副词”虚化过程的,有“亡” 、 “无”二词 以上后五类都是由动词向副词方向虚化的,包括由动词虚化为时间副词再虚化为范围副词的“咸” ,由动词虚化为时间副词再虚化为关联副词的“既” ,由动词虚化为范围副词的“具” ,由动词虚化为频率副词的“復” ,由否定动词虚化为否定副词的“亡”和“无” 。由动词到副词也是汉语实词虚化的一条主要路线,传世文献中的范围副词“悉” 、 “尽” 、“了” 、 “总” 、 “都”等也经历了相同的虚化过程,殷周金文则提供了早期的例证。 综上,见于殷周金文的较为明显的实词虚化路线主要是“动词?介词?连词”和“动词?副词” ,这也是传
11、世文献中常见的两条虚化路线。殷周金文作为上古汉语早期的可靠语料,其中出现的具有典型性的实词虚化实例,正可为探讨早期实词虚化过程提供佐证。 参 考 文 献 1 刘雨,卢岩.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M. 北京:中华书局,2002. 2 于省吾. 甲骨文字诂林M. 北京:中华书局,1996. 3 裘锡圭. 古文字论集C. 北京:中华书局,1992. 4 郭锡良. 介词“以”的起源和发展 J. 古汉语研究,61998, (1). 5 周法高. 金文诂林,第六册M.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 6 陈年福. 甲骨文动词词汇研究M. 成都:巴蜀书社,2001. 7 刘雨,严志斌.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M. 北京:中华书局,2010. 8 冯胜君. 二十世纪古文献新证研究M. 济南:齐鲁书社,2006. 责任编辑 杜桂萍 马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