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艺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研究【摘 要】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性、完善人格的教育,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三观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艺术类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艺术工作者本身就是精神食粮的缔造者,其专业的特性对从业者的人格、人性要求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是探讨在艺术类院校二者的关系,以及如何使二者良性互动,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艺术;人文素质;校园文化;互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了号角。艺术人才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显得
2、尤为重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人文精神是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发挥二者的互动作用,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健全人性、完善人格的教育,是把人类在长年的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优秀人文知识、精神、方法等,通过阅读、熏陶及实践等环节内化为个体的气质、修养与人格,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过程。校园文化,是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2一、艺术类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一)从宏观社会层面讲,理论学
3、术界更关注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现实对立与冲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产生了极大地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分化与对立。这种分化与对立已经渗透到了高校,并影响着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追求独立性和自主性,高度渴望实现自我,却缺乏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感;享乐主义,理想淡化,信仰危机,精神空虚,没有精神支柱,觉得活一天就要享受,不能苦了自己;拜金主义、功利心极强等思想开始腐蚀大学生。 (二)从微观学校层面讲,由于艺术类院校相对综合类大学,专业性较强,艺术类院校招生制度决定更看重学生的专业基
4、础,对学生文化素质要求普遍偏低,入学后,很多教师也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不重视,学校对人文学科的建设重视不够,导致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这种专业人才的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从实践意义上讲,如今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是落后的,还更多的停留在说教、灌输的方式,不注重实效性。尤其是在艺术类院校,很多学生已经把人文学科的课程视为鸡肋,不去上课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影响毕业,去上课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满意,甚至逆反,很多高校还意识不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作用以及目标的一致性。更不能将二者联动,形
5、成强的教育合力。 3二、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都是要通过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实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将文学、哲学、历史、艺术、伦理、地理等人文学科作为基础,关注人的审美情感、思想道德和人格完善,它的核心是强调人格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以及对人类和自然的关爱等。它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大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进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校园文化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化人”和“育人” ,是通过文化生产、熏陶和传播来发掘人的全部潜能,使人在体力、
6、智力、情感、道德、审美等各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总之,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目的是发挥校园的育人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平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可见,人文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在终极目标上是统一的,有种天然的契合,二者的目的都是育人,都是以人为本,都注重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二)校园文化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载体和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健康、和谐、高尚的校园文化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个性的塑造、进取心的激发、健全
7、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校园物质文化是学生每天生活的环境,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接触最多、最直接的,校园4精神文化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因此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可能性,并通过提供实践的机会,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真正把知识内化为素质,从而能够真正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校园文化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实施的平台,是保证人文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丰富载体和有效途径。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互动,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人文精神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以
8、人文精神为核心,结合学校自身的人文历史积淀,培植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天津美术学院有百年的办学历史,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积淀了丰富的人文精神,邓颖超是学院杰出的校友,她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天美人,爱国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深蒂固的植根在每个天美人心中,一代又一代艺术教育家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艺术人才。多年来,在打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十分珍视学院的百年积淀,注重与校史资源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崇德尚艺、力学力行”的校训和“沉静进取、包容开放”的校园精神,全院师生的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得到解放,从而产生了对学院的荣誉感和责任心,进发出创新的强烈愿望,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
9、展。 (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培育人文精神的平台载体作用 5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形成持久的影响力,并充分发挥平台载体作用来培育人文精神。在艺术类院校,如何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品牌。天津美术学院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得出,必须注重校园文化活动与艺术专业的结合。艺术本身是人文的一种,因此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既能充分融入人文精神,又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提升实效性。近年来,我们打造的艺术之旅名家访谈活动,通过分享名家的艺术成长经历和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历程,达到教育熏陶学生的目的。通过艺术之旅同学们学习他们成功的人生经验,学习他们对人生
10、的态度,进而为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找到解决的办法。近年来,陆续开展了如大学生电影节、大学生摄影节及大学生综合艺术节等将思想性与艺术性有力地结合,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 “天津精神?艺术作品展” 、 “大学生诚信漫画作品展” 、法制动漫作品展等活动的开展都将校园文化活动与艺术专业相结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起到了积极作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载体作用发挥的充分。 (三)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人文精神 艺术本身实践性就很强,艺术人才必须要很好的体悟社会,感知自然才能创造出好的艺术作品,这样的艺术作品才能更好的熏陶和引导人。高等艺术院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深入、广泛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广
11、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将所学的专业与社会自然结合起来,并内化为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品质,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开拓人文视野,加深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及对自己担负职6责的认识。近年来,天津美术学院注重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的建立,每年一度的下乡写生采风,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艺术进社区,艺术进农村,艺术服务大型赛会,艺术服务专业场馆等等,一批批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培育人文精神,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学会如何做事、做人,逐步成熟起来。 参考文献 1 潘赐璇,尹剑,方婷.论艺术类高校心态文化中的人文建设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7). 2 虢剑波.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互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2). 3 吴晓燕.创新校园文化,打造人文素质教育平台J.语文教学通讯,2011(7). 4 王鸣柳,廖克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索J.学园,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