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元认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 要: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运用相关知识及教学经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技能,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核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当前,教师课堂教学呈现设计单一缺乏灵活性、枯燥乏味缺乏互动性及刻板固着缺乏监控性等问题。元认知作为主体对其认知活动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等的认知,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丰富教师元认知知识、增强教师元认知体验、强化教师元认知监控,实现教学设计多样性、师生互动有效性及教学反思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元认知;课堂教学;教学能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6-0228-0
2、2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与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元认知是主体对其认知活动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等的认知。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缺失的诸种表现,将元认知运用进课堂教学,培养教师教学元认知能力,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 (一)课堂教学设计单一缺乏灵活性 “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有效安排和组2织各种教学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包括课堂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方法等的设
3、计”1。目前,教师出现重教案轻学生、教案陈旧、忽视个性化教学等倾向,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严重不足缺乏灵活性。首先,过度依赖教案。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会按照教案内容,讲解课堂教学知识目标,但对于学生提问或课堂新生成的问题不能做全面的讲解。其次,教案更新不足。许多教师不注重知识的自我完善,对学生知识需求研究不足,同一教案反复使用多年,甚至出现直接下载网络课件的不负责任行为。第三,忽视个性化教学。许多教师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差异研究不足,注重学生共性培养的同时未能有效做到因材施教,导致优生不拔尖,差生更差的现象。 (二)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互动性 许多教师对教学进程、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体察和感
4、受不足,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互动性。首先,课堂内容生硬缺乏吸引力;教学语言沉闷、单调、平铺直叙;教学方法运用单一的讲授法多,而较少运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如表演法、实验法、调查法、讨论法、研究法等。其次,教师教学体察不足。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语言表达、教学思维和教学情绪感受不足,对自己不良的教学状态不能及时地调整和控制。第三,忽视师生互动。许多教师对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和情绪状态把握不够,教和学难以做到统一,师生互动少,呈现自我表演的倾向,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课堂教学刻板固着缺乏监控性 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变更监3控不足,课堂教学刻
5、板固着。首先,教学目标的选定和修改缺乏监控性。因为缺乏对学生的研究,故难以将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需求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基础。教学目标选定后未能做灵活的修改。其次,教学操作的调整缺乏合理性。许多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缺乏监控,出现知识讲解扩展过窄或过宽,影响教学过程的有效进行。最后,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变更缺乏灵活性。许多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知识的难易度来有效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元认知的概念及基本组成要素 (一)元认知的提出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觉察、自我评价、自我调节,也即认知者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
6、1)在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来的,它是指向主体的认知过程的认知,是一种独特的认知,即它是区别于一般认知能力的一种独立能力。 (二)元认知的构成要素 “元认知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1。其中,元认知知识是指认知者对认知过程及其规律的构成要素的认识,包括个体知识(能力、兴趣、需求) 、任务知识(材料、难度、目标) 、策略知识(常用策略、各种策略优缺点、适合条件) 。元认知体验是指对个体认知状态的感知判断,包括感知元认知体验(感知印象的完整性、清晰性、序列性) 、记忆元认知体验(回忆或再认的自信度) 、思维元认知体验(思维发散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言语元认
7、知体4验(语言的节奏性、清晰性、可理解性) 。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监察与掌控,包括目标的锁定更改、过程的策划调整、策略的选择替换等。 “在具体元认知过程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三成分共同构成人的元认知系统,表现为一种综合的心理能力,即元认知能力。 ”2 三、元认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元认知能力是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的系统整合,教师课堂教学元认知能力,包括教师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教学经验、教学对象、教学计划、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认知、监控、评价和调节。(一)丰富教师元认知知识,实现教学设计多样性 “教师课堂教学的元认知知识即指教师对自
8、己的教学能力、学生认知差异、所教科目及所用教学方法策略等内容的了解”3。为了丰富教师元认知知识,实现教学设计多样性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和培训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应密切关注与教学相关的前沿知识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还需了解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其次,了解和分析学生具体情况。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个体需求差异,还要了解个体不同层次的认知特点,它可以使教师意识到学生、教材、自身等变量因素及三者的关系,结合学生实际差异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而准备教案,以促进学生创新和多元方向发展。最后,熟悉和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策略。熟悉各种教学方法策略,各种策略的优缺点及运用条件,
9、并根据教学需要适时灵活运用和转换。 5(二)增强教师元认知体验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教师教学元认知体验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感知、思维、言语和自我效能感等多方面的体察与感受,既有对知识获取的觉知,也有对认知过程中经历的情绪、情感的觉察”4。它影响个体元认知知识的形成,调整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首先,教师应增强教学体察。如教学目标完成与否,教学语言是否流畅,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其次,教师应增强课堂教学情绪体验。如沮丧或失败的体验可使教师修正或更换教学方案;焦虑体验可使教师寻求焦虑的原因,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应增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体验。根据学生的语言、表
10、情、肢体动作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及时调整教学难度、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与自己的良性互动。 (三)强化教师元认知监控,促进课堂教学反思性 “教师元认知监控是核心要素,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分析教学情境,提出与教学有关的问题,制订教学计划,选择适宜的教学策略;及时评价、反馈教学活动中的有关信息及结果;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动机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4它包含制订教学计划、执行控制、检查结果等方面。教师的元认知监控是教学反思的促进力量,伴随整个教学过程。首先制订教学计划。教师课前应该制定充分合理的教学计划,并监控执行过程,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调整计划。其次,
11、课后应整理反馈变量,反思教学评价。教师也可通过整理教后感、学生评教、同事互评等方式拓宽反馈渠道,强化教师元认知监控促进课堂教学6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调查研究表明教师课堂教学元认知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训而改善提高的,其正经历一个从低到高、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快速增长到逐渐平缓的过程。同时,有关学者表明:“教师课堂教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可以采用传授元认知知识、学会批判反思、现场指导等方法进行。 ”4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等.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91-201. 2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 (1). 3杨起群.论数学教师元认知水平的提升J.教育探索,2009, (9). 4韩蔓莉.元认知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J.内蒙古师范大学报:哲学版,2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