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的“主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066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被动的“主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被动的“主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被动的“主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被动的“主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被动的“主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被动的“主人”2013 年 6 月 8 日,在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为“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虽然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亦适用于所有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 ,就有继承人,遗产“受益人”的范围,不是小众,而是所有人。 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发展迅速但不均衡,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许多地区连温饱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都还未能解决,何谈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所有人都理解“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恐怕任重道远,口号的提出是为了弥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谁的“遗产”? “遗产”的本意是祖先留下来的家产,而“世界遗产”则使一个小范围内的财产变成人类的共同

2、财产。为了符合标准,在申遗过程中,想方设法把小共同体的遗产变成大共同体的遗产,是申遗操作者们挖空心思的着力点,仿佛这样才能提升遗产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人并没有主动参与到重新认识、理解“遗产”之中。他们为申遗和保护遗产所做的可能只是搬迁、贡献土地、房屋或者改变生计方式。然而他们并没有反对,因为一旦身边本来对他们“无用”的遗产一旦申遗成功,回报他们的也许是更丰厚的经济效益。 安阳殷墟于 2006 年 7 月 13 日在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但申遗之路长达 5 年之久,过程非常艰难。迟迟2不能通过的原因除了遗产周边环境不达标外,更重要的是殷墟对于世界文化的意义一直

3、不明确。申遗文本经多次修改,最后,一句话成为成功的关键:“1.5 万片甲骨上发现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证据,至今仍被世界上 1/4 的人口使用。 ”这些所谓的意义给人的感觉是,文化遗产是打造出来的,是有技巧的,而这全部的策划过程,又与小屯村民何关?他们参与申遗的方式是配合,贡献耕地、拆迁、改变生计方式,申遗后乐此不疲地享受着自己家门口的遗产戴上“世界文化”的光环。申遗保护了遗产,却忽略了离遗产最近的人群,文化在他们的土地上沉淀千年,自己却成为文化接受的被动者。 许多申遗项目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遗产周围环境不达标。应对这一问题的做法是拆掉与文化遗产不协调的周边环境。这其中的逻辑是,文化遗产往往是历

4、史遗迹或遗物,属于“古的” ,而“今的”与之不协调,于是拆掉今天的“历史” ,去造一个历史。那么,被拆掉的是谁的“遗产”?耕地、厂房、屋舍恐怕才是人民群众的“遗产” 。这些被认为没有历史价值和代表性的财产,随着当今的价值理念湮没了,而现行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观念也并没有让文化遗产的精神深入人心。 一种假象:人人争做传承人 2001 年 5 月,昆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名作 , “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进入公众视野。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随即在中国带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热” 。一时间,那些平日里快要销声匿迹的民间艺术、地方特产受到人

5、们的广泛关注。 3相比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更需要人的参与,它本身是一种活态文化,对非遗的保护关键就在于传承。每年的“文化遗产日” ,各地都会举办一系列的展示活动,让平时接触不到这些文化的人群感受其魅力。而热闹之余,大多数人都不会再参与其中,如何保护和传承则不是大多数人所考虑的问题。 同时,大众并不知道我国对非物质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不容乐观。从国家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至今已有千余项入选名录。入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而现在许多项目都面临失传的困境。许多媒体也多次报道过这种困境,例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书大师单田芳直言,残酷的现实就摆在眼前,这个行业不景气,书

6、场越来越少,演员越来越少。如今单田芳带了 37 个学生,但是个个都有自己的职业,要说到接衣钵的传承人,一个也没有。 相反,申遗的热情还在继续高涨。列入名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而许多项目的申遗却是为了政府拨款、品牌效益。农民画产生于 20 世纪 50年代,是具有农民身份的人群在纸面上绘制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逐渐形成了陕西户县、安塞,江苏邳县、六合,上海金山等地的农民画乡。近年来,农民画加入了积极申遗的队伍。2006 年,日照农民画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山东省农民画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代表。金山农民画入选上海首批市级非遗名录、河北辛集农民画入选省级非遗名录还有更多尚

7、在申请中。 我们暂不去讨论农民画是否能够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申遗的目的也许并不在于此。而真相是,关于以农民画致富的神话在画村中4流行,农民画从艺术品转变为特产、纪念品。以金山农民画为例,它不仅享誉海内外,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金山农民画艺术品经营商店里,各种农民画的衍生品琳琅满目,农民画不只画在纸上,还印在雨伞上、杯子上、扇子上。像这种集旅游、购画、观光于一体的中国农民画村、画乡,是中国农民画发展的主要模式。 然而,这样的保护和发展模式也使农民画走向危机。目前农民画的创作已经出现了高端与低端两条路线:一条是农民画“大师”走追求艺术的道路,一条是无名农民画“工人”批量生产、批

8、量复制的道路。 而更为讽刺的是,农民画的创作者本应为农民,过着农忙时种地、农闲时画画的乡村生活,绘画是其业余活动。一级农民画师潘晓玲早已不再种地,她每年新创作五六幅作品,再复制一些原来的,通过画廊、电话邮购的方式进行销售,全家都以创作和经营农民画为生。而在很多地区,出现了职业化的画村、画庄,还进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 “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这一主题的提出,为的是唤醒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责任,然而面临的现实是大众对这份“责任”的无意识,而许多狂热的大众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人都是主人”只能是一种理想化的倡导。 “免费”的吸引力 我国在申遗和遗产保护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发展中国家

9、在社会变革中遇到的社会问题。经济高速发展,精神文明与之脱节,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博物馆作为文化事业的主角,在社会变革中身兼重任。 52008 年初,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等全部实施免费开放。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截至 2011 年年底,中国免费开放博物馆总数为1804 座,年接待观众 5.2 亿人次,比免费开放前增加了 50%。其中,学生、农民工及城镇低收入群体参观博物馆人数明显上升。 早在 2007 年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中国美术馆题为“影戏华彩”的皮影展开展。这次展览是美术博物馆的一次成功经验,美术馆免费对

10、所有人开放,并延长至晚上十点闭馆。特别之处在于,除了静态的皮影作品展出之外,展览现场还安排专人制作皮影,还有民间皮影剧团为观众表演皮影剧目。而在夜幕降临后,在美术馆门前广场上又搭起了更大的戏台,老艺人卖力地演出,观众饶有兴味地看戏。平时安静高雅的殿堂,一时间变成所有人的乐园。 馆方赋予此次展览的意义是:在六一儿童节开幕,期望能激发孩子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观众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精彩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文化遗产日”期间,期望其为宣传和弘扬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美术馆的这种做法并不是孤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动态的、民俗的“展览”搬进博物馆,打破了安静看展览的惯例。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也许他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免费的、公共的空间。因为能平等地接触到这些遗产,才会使人们意识到自己与这些文化的关系,甚至与其发生联系。 6文化遗产并不是“死的” 、静止的,列入遗产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它们“死去” 。从根本上说,文化遗产最重要的问题是遗产与人的关系问题。这里讨论的几个问题,都反映出目前中国大众与遗产仍是一种被动的关系,欠缺一种对文化的自觉。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剧烈变革常常使人们处于紧张和压力之中,没有多余精力去享受文化的盛宴。要想让享有文化成果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从事文化事业的工作者恐怕任重道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