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途径与策略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60822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途径与策略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途径与策略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途径与策略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途径与策略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途径与策略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提升途径与策略探析摘要: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提升是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重要体现,已成为高职院校就业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职业适应力的九个维度出发,把高职毕业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适应职场的人,改变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形成的不适应职业环境的行为习惯,为成功步入职场和实现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 职业适应力 提升 职业适应力,即适应职业、适应社会的能力。适应能力是人生最根本的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大学生要“适应”:培养学生的主要问题:“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 ;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 ;教育学生的目标:

2、“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毕业生而言,提升职业适应力是“适应”能力的核心所在。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教育经历了服从分配、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三个阶段。在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正面临着第四阶段的发展,即职业适应指导。全球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形成一个主题:有中国特色的就业教育模式的探索。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培养立足我国当前毕业生的培养和就业环境,针对高职毕业生中较为普遍的迷茫、厌学、功利、浮躁、脆弱等心态导致的就业困难,以“适者生存”的法则来探索当代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新模式。 21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现状 大学生的职

3、业适应力包括两大目标、九个纬度。两大目标:解决生存,促进发展。九个纬度:目标适应力、学习适应力、思维适应力、体能适应力、道德适应力、人际适应力、态度适应力、技能适应力和表达适应力。通过与石家庄两所高职院校已就业学生和在校学生的座谈、访谈等多种途径进行调研,结果也显示:当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整体水平不高,存在很多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有属于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学校、社会等方面带来的其他问题。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整体就业困难、学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毕业生择业意识形成相对落后、职业生涯规划水土不服等。 1.1 社会整体就业困难 自 1999 年实行大学扩招政策以来,

4、高校扩招的速度以 20%的幅度增长,2003-2010 年的大学毕业生分别为 212 万、280 万、338 万、413 万、495 万、611 万、630 万、660 万,而就业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岗位不足、有岗不就、有岗难就越来越成为当前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难题。岗位不足,毕业生人数增多,导致供需发生变化,信息不畅;有岗不就,学生不愿意到一线、到基层、到低薪的岗位就业;有岗难就,专业性强的岗位学生能力不及,素质低、学用不一。 1.2 学校人才培养和用人单位需求脱节 学校与企业的环境不同,相对独立运转,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尽相符。高职毕业生素质、能力与公司

5、要求不相符合的现象较为普遍。学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人才培养的主要依据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计划和规定,未能直3接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出发,致使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有些就业面狭窄的专业招生规模过大,课程设置与现实脱节,轻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等。1.3 毕业生择业意识相对落后 择业意识的有无决定择业者的心理是否已处于择业的准备状态;而择业意识形成的早晚表明择业者的心理是否处于良好的准备状态。择业意识形成越早,相对而言,择业者心理在择业阶段越能够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有助于择业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应对应聘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种程序;反之,则不利于择业。纵观笔者所在校学生求职过程中的现象:就业指导讲座参加人员极少

6、,单位招聘现场拖拉迟到,工作职位挑三拣四,很多学生的择业意识相对落后。 1.4 职业生涯规划水土不服 在市场选择的大学生就业环境下,我们引入源于美国的职业生涯理论体系,试图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由于我们的教育环境、就业环境以及职业成功理念的差异,使得这一“舶来品”有着明显的水土不服显现。就像麦可思总裁王伯庆所说:“中国人多,毕业生数量大,不同于美国,就业教育只讲自我规划不符合国情,应该加强适应力的指导。 ” 2 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力的策略研究 2.1 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生职业技能适应力 校企合作办学是将社会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直接对接,实现“零过渡”的重要途

7、径。推行校企合作办学,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面向市场、依托行业企业,实行开放式办学的方式。通过搭建校企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平台,实现教学内容和企4业职业需求的高度衔接,实现专业设置、课程开发与行业企业发展的及时适应,实现实习实训内容、过程和要求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全面融合。学校要在高职课程改革中高度重视学生基本能力和知识的提高,并通过连续跟踪毕业生基本能力和知识的测量来持续改进,以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适应力。 2.2 加强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在就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动的情况下,仅仅在临近毕业阶段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远远不能适应已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需求,

8、特别是针对高职毕业生择业意识形成较晚的现状,学校应从学生入学起,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职业前适应的指导和培训。另外,学校应对实习实训期间的学生加强职业心理健康辅导。实习实训期是学生走向职场的准备训练,是增加职业感性经验,感受真实职业环境,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过渡期,学生对职场的不适应心理开始出现。在这一时期进行积极的职业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客观真实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归因分析,学会控制因紧张引起的各种压力感,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信念,端正就业心态,积累职业经验和教训,培养和提升职业适应能力。 2.3 引入校企文化共建机制,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职场文化

9、 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为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职场文化和环境,高职院校应通过引入校企文化共建机制,有选择地汲取企业文化的养分。校企文化共建要以职业核心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为重心,本着“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入5手,通过校园环境建设、教学场所设施配置、校园企业文化氛围营造等途径,实现与企业职场文化的对接; 在企业建立学生职业道德培育基地,邀请优秀企业家,杰出校友到校做职业指导报告,举办校企论坛、模拟职场大会,带学生去企业参加职前培训,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对职员的基本能力、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提前树立职业意识,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职业行

10、为,适应职场文化,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操守。唯有这样才能使得学校真正成为企业的人才输送中心以及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眼神,真正地实现校企一体的宏伟目标。 2.4 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充分熟悉企业,走出去,请进来,一方面将本校就业指导教师送到企业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流程和文化,另一方面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吸纳到我们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总之,在新形势下,应当转变就业指导观念,创新工作内容,高度重视大学生职场适应能力的辅导,使大学生尽早了解自己的职业适应性水平,及时改进和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质上的不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今后的职业生活

11、,实现人职和谐,为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晓波.论大学生职业适应性发展现状与就业能力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3):68-73. 2王泽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2):17-19. 63王静.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适应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4):50. 基金项目:该文系 2013 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课题河北省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及质量提升研究 (课题批准号:201301024 重点课题)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曾艳敏(1980-) ,女,河北昌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武新慧(1980-) ,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郝艳艳(1978-) ,女,河北沧州人,理学学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