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思考与探索【摘 要】文章在调研省内中、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本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职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对现行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并提出做好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中职;高职衔接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是要在现行体系和制度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建立有效制度,解决各级各类教育的衔接与沟通这一关键问题。随着全民教育的发展,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继续深造也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2、所以,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就成为必然。 一、辽宁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职现状调研与分析 通过调研,省内中等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主要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数控设备维修维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主要分布于加工制造大类,而加工制造、商贸与旅游、信息技术三大类专业招生人数,接近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总招生计划的一半。通过抽样分析,机电类专业约占省内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专业总数的 15%左右,招生与在校生规模也大致相当。从被调研学校数据统计来看,基本上占学校学生总数的 1/3 左右。但是,省内中职机电类人才培养也存在如下问题 2(一)招生困难及生源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调研,目前省内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除少数
3、学校外,基本都存在招生困难的问题,这与我省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及其不相符。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普高热”的影响。由于对职业教育特色及优势的宣传力度不够,加之大学扩招、升学率提高的影响,家长对职业教育不“感冒” ,导致中职生源紧张;二是专业设置与布局不合理。我省装备制造产业主要集中于大连、沈阳两大产业基地,但中职专业设置较分散,中职招生学校 145 个,专业 1000 多个,导致生源的分散、教育资源浪费、人才培养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三是中职教育升学途径不畅,无法吸引中考家长和学生的就学兴趣。由于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目前中职升学只占高职招生数的 5%,无法满足学生和家长对继续升学的愿望,导致
4、招生困难和生源较差,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特色及优势宣传、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和建设、畅通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是解决中职招生困境的有力手段。 (二)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把拥有一技之能的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如对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包括专业化、智能化和综合化,同时要关心个体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调研分析来看,56%的学生认为中职教育忽视了个性化培养、40%的学生认为培养目标定位
5、不准确;同时,在调研中,部分省内中职学3校过分强调就业导向,取消如数学、英语等课程的设置,明显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中职毕业生基础理论差、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为共识,必然造成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困难。通过对学生就业情况调研,虽然一次性就业率 95%,甚至达到 100%,但由于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就业,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发展后劲不足,造成了岗位流失率较高,给学生职业规划与发展、企业生产造成了很多困难。 (三)教育教学改革迟缓,影响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远远跟不上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在调研学校中,教育教学理念落后,近半数学校依然沿用理论教学、实验验证等老
6、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陈旧,无法适应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要求。从学生调查问卷分析来看,52%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单一、38%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陈旧,进一步说明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中职教育应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立足专业建设,通过课程体系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职业教育的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思考与建议 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有效衔接,只有针对各种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才能使整个职业教育系统充分发挥整合功能,促进社会公平和人的全面发展,也能真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实现
7、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一)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主线,梳理中、高职培养目标,4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衔接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相同或相似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专业标准、培养目标之间没有连贯性和依存性,中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高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各自独立,两者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中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存在着轻理论、重实践,轻理解、重操作的现象,使学生很难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达不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从现阶段看,只有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资格鉴定为考核标准,实现职业能力的分阶段培养。中职阶段重基础、强应用,通过进行初、中
8、级培训获得初、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重实践、强创新,通过高级培训及创新能力培养获得高级及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以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做好中、高职衔接的组织与管理 职教集团化办学无疑把行业、企业和学校三方联系在一起,使三者之间合作更加密切。选择在职教集团内开始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可以有效地实现中高职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的体内循环。学生招生可借助集团或系统内的中职“桥梁” ,并使用中职的招生计划,按中职进行入学注册,原则在三年之内达到规定学分值后,正式纳入高等教育管理范畴,并办理教育部高职学生的电子注册,直至完成规定学分值后,核发高职毕业文凭。 (三)深
9、化中职教育改革,实现分层次教学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应深化中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明确中职教育的目标一是解决学生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5二是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可持续动力。因此,中职的教学应采取分层次教学,不仅要保证愿意升入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还要考虑不愿升入高职学生的就业要求,防止走入以升学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歧途。 (四)积极探索和推进应用性本科教育,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积极推进高职应用型本科的开办与建设,畅通职业教育培养途径,形成中职到高职、到应用型本科的新的人才培养渠道,实现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通过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人才培养渠道,在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同时,打破升学高考一条路的局面,引导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将就学的注意力从普通教育中转移出来,使更多的学生进入到职业教育领域就学,提高中职生源的素质、扩大招生规模,形成良性循环。 作者简介:孙立坤(1970- ) ,女,汉族,任职于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硕士学历,电气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与电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