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发展理论与产业集群机制研究摘要:针对区域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以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为指导,以梯度推移理论、增长极发展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为基础,通过与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先进地区进行比较以及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进行结合性分析,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其目前发展状况较好的产业集群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力求从整体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多方面对问题的研究有所突破。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集群;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053-02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
2、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却越来越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也是贯彻落实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推进产业集群是解决区域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 一、区域发展理论概述 (一)增长极发展理论 增长极发展理论在现实应用中是难以实现的,社会经济的增长在空间上并非均匀分布的,而是以不同的强度首先出现在增长极或一些增长点上,然后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外进行扩散,并对整个经济空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增长极可以由大至小逐级进行传递。它强调的是在经济总量有差异化的同时,还必须关注结构的差异性。它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都具有相同的发展速
3、度,而是在不同时期,快速增长往往相对集中在主导产业和创新企业上,然后由此波及到其他产业上。集中快速增长的工业中心,就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这种战略坚持了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 其积极意义在于通过引入空间经济变量,丰富了非均衡发展理论抽象的经济分析内容, 但有关增长极的数量、内部产业结构以及区位与时间选择等一系列技术性问题依然难以解决。 (二)梯度推移理论 梯度推移理论将工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发展中,认为产业结构、新技术等都遵循由高低梯度转移的规律。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工业布局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已得到实践证实, 因此我国学术界的学者常把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看成三个不同的梯度区域
4、,认为通过梯度推移,西部地带会逐渐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战略,从静态上看有点宿命论的倾向。从动态上看,扩展效应远低于极化效应及回程效应之和,结果会不断扩大地区之间的差距,这种理论与我国倡导的“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战略背道而驰,不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三)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前苏联在经济建设中采用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需要国家一次性大规模的投资,是一种跃进式而不是渐进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一般由核心类(生产综合体主导专业化部门中大型企业) 、主体类(与核心企业有密切联系的企业)以及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基础设施组成,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它能比企业单独布点
5、带来更强的聚集效果。另外,虽然企业在生产上的相互补充可以获得垂直一体化利润,但这是一种典型的计划经济、更多考虑生产成本的模式。在当前形势下,社会生产普遍过剩,因此必须从价格竞争转变到非价格竞争为主上来。 二、产业集群定义及其理论 (一)产业集群的定义 新型区域理论-产业集群,有时简称为集群,用来表示在某一特定领域 (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及其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一方面,产业集群还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其成员企业包括机械设备、原材料、零部件以及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以及网络和客户;侧面还可以延伸到互补商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
6、培训等相关的企业,以及基础设施的供应商。另一方面,产业集群还具有地理集聚的特点,产业关联及其支撑性的企业、相应的支撑机构,如某些行业协会、一些地方政府以及教育培训机构与金融部门在空间上集聚,是一种柔性的生产综合体,它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该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二)产业集群理论阐述 在一定程度上,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上看,研究产业集群是如何促进知识和技术扩散的,是如何实现产业和产品创新的。从世界经济地图上来看,集群的区域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竞争力,它的竞争力优势一定程度上来源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生产成本、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区域的营销力等方面。 其次
7、,从纯经济学的角度上看,主要强调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这两个方面,认为不同的企业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并一定程度上会伴随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这将会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会产生出产业集群价格竞争的基础。 最后,从社会学的角度上看,主要着眼于降低交易费用的角度,主张人与人之间信任产生的经济关系网,具有相同的产业文化背景,可以起到维系老顾客、吸引新顾客的效果。 三、区域发展理论对比 (一)新、旧区域发展理论的相同点 1.作为区域发展理论两者都积极追求集聚规模经济,都强调集聚经济效应。运用集聚经济将在生产或分配上有着密切经济联系、在产业布局上有着共同指向的产业,按照一定的比例布局在某个拥有特定
8、优势的区域,形成一个区域生产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企业会因与其相关企业业务相近,而不得不改变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环境,并从中获取应得的利益,达到系统的总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另外,从理论方面讲,梯度推移理论强调大城市是高区位区域,因为大城市可以依靠集聚经济来推动经济发展的进程,可以一定程度上节约所需投资;另一方面,增长极理论认为城市体系中城市等级结构的差异性,是考虑到了城市集聚经济的能力;而生产综合体理论则更加明确地指出,要追求集聚经济。但是,产业集群的理论不仅包括产业联系密切企业的大量集聚,而且还进一步地认为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获得集聚经济所带来的规模效应。 2.两者都强
9、调区域分工的重要性,强调生产网络不是平等的,而是分等级的。从时间上来看,首先是古典分工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等) ,到现代区域分工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等) ,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分工来实现专业化生产,强调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这种分工是有等级的,不同区域会根据自己特定的条件,或是资源、或是资本在不同的等级系中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同时,梯度推移理论认为不同的区域存在着技术上的差异,它们会按照综合经济实力,选择与适合自身发展的相关产业,不同区域之间通过分工与合作,促使区域经济共同向前不断发展;而增长极理论则侧重选择各自的推动性
10、产业,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强调经济发展的进程就是增长极由大到小的过程;同时,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则认为总体经济实力的平衡是建立在不同区域基于自身的主导产业综合体上,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在区域发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而且产业集群理论也认为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同区域在世界范围的生产网络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一些地区迅速成为某个产业的创新中心,集聚了很多教育机构以及企业研发部门,掌握着一些核心技术和产品创新,把握着产业的发展趋势;另一区域则进一步发展成为加工的生产基地,其技术则依靠创新中心。 (二)新、旧区域发展理论的不同点 产业集群理论积极吸取了市场经济中的合理因素,摒弃了过去三种
11、区域发展理论中所倡导的不合理性因素,与其他理论具有很多差异性。 在理论认识上的不同,增长极理论以及梯度推移认为区域空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对于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要集中所有具备的资源,首先发展增长极区域,然后由增长极区域逐渐地发展其他非核心的区域。这些理论认识上具有片面性,它们都静态地看待区域发展的条件,特别是像中国这样地域差异较大的国家,常常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所倡导的产业集群理论,不是简单地评价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否平衡性,而是强调发挥该地区各种资源的整合能力,追求适合该区域发展的道路;而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则发展旅游产品行业;而城郊地区则可以发展花卉业等。例如:我国浙江温州地区,该
12、地区矿产资源匮乏、人多地少。但是,温州人依靠丰富的营销知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开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慢慢地实行“一镇一品”的产业集群战略,温州不仅是经济充满活力的区域,而且还培育了一些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型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远销海内外。 事实上,产业集群理论还强调技术的创新。而创新却来源于社会实践过程,包括文化、制度等非经济性的因素。同时,产业集群的氛围可以培养出创新的敏感度,尤其对于创造性要求较高的行业,如工艺品制造业等,技艺的技术性与其具备的艺术性是难以严格进行区分的。集群的知识常常会以非编码化的形式传播与扩散。地域生产综合体认为政府大规模投资,以大量的生产制造为对象,很少涉及到创新;
13、增长极则更多强调区域的不平衡性,而没有关注发展的原动力;梯度推移一定程度地强调高区位地区的创新,而常常忽视了低区位区域创新的能动性。一般意义上来讲,创新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四、结语 产业集群在世界范围内的区域发展中,无论是传统产业群,还是高科技产业集群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传统产业集群:如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格纳地区、浙江的嵊州的领带等。而高科技产业群:如美国的硅谷、德州的奥斯汀、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非亚等。另外,技术与资本结合型的产业集群,如日本的大田、德国南部的巴登-符腾堡等。一般意义上讲,
14、这些产业群的竞争能力与其产业的性质并无直接的关系,因为在高技术产业群里存在着一些低技术,而在低技术产业群里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高技术,成功的关键是要发挥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我国国情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差异性特征,集群对我国国情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对适合采取产业集群战略的地区的几点思考:1.我国乡镇企业集聚的区域, 如何借鉴苏南、浙江乡镇企业的产业群模式;2.我国的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集聚区,企业网络如何进一步发展,保持产业的升级换代;3.一些沿海外向型出口加工区,如何进一步发展地方企业网络,形成产业集群;4.在一些智力密集区,如何利用教育机构等与企业联系网络,促进产业集群的创新;5.国内一些中小型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如何以大企业或跨国公司为核心形成配套网络,将开发区的发展和本地经济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刘再兴.区域经济理论与方法:第二版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12. 2 张敦富.区域经济学原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 王缉慈,童 昕.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意义J.经济地理,2001(5). 5 魏守华.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5). 6 盖文启,朱华晟.产业柔性集聚与区域竞争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0). 责任编辑:庞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