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小城镇聚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城镇本应该是城镇化的主要载体,但是经过多年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小城镇正在逐渐失去特色,小城镇发展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就是要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入推进农村建设,不能让农村凋敝。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统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小城镇的综合改革,科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只有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城乡一体化水平,让农民有尊严地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谐和稳定。 强化特色产业聚集职业农民 小城镇建设要与发展产业相结合,要在一二三产业整体推进产业发展,吸引投资、技术、人力等生
2、产要素向小城镇流动,聚集职业农民的人气。 首先,要继续强化特色产业的发展。前些年很多小城镇依托本地特点,发展了一些家庭农场、生态园、乡村旅游等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要进一步增强其发展活力,稳固小城镇发展基础,使小城镇从田园到餐桌到休闲居住,实现绿色、环保、安居乐业。 其次,鼓励创业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在技术创新、吸引城乡就业及带动周边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虽然个体规模不大,但数量多了,就将形成强劲的内生发展力。为此,要从以下三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特别是为吸引农村转移劳动力和附近城市的创业者提供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和附近城市的创
3、业者更接地气,更能有效整合当地资源,自主发展企业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实现产业布局优化。 二是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例如提供财税优惠、创新金融改革等,突破创业融资瓶颈。良好的运行机制让创业者敢干、能干,让中小企业为小城镇提供广泛的产业基础。 三是增强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要统筹规划和整体考虑小城镇的综合承载力,实现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和谐配置。同时以开放的理念,提高小城镇产业的集聚力,进而带动居住、教育、商业等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 倡导小城镇文化提高 人口聚集效应 作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主要平台,较大中城市而言,小城镇更有优势。但这些年小城镇人口优势并没有显现出
4、来,很多年轻人都到大城市打工,小城镇人口结构明显弱化。因此小城镇吸引人口要大胆创新,放宽户口迁移政策,积极引导和促进人口加快向小城镇转移。首先,要积极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由于浓厚的乡土情结,农村人口不愿意割舍赖以生存的土地,加之小城镇吸引就业能力不足,导致小城镇人口匮乏,制约着小城镇的发展。因此要创新思维,在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给予足够的优惠政策,提高吸引力。其次,要主动吸引更多附近城市的人口向小城镇集中,进一步优化人口结构。 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在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小城镇是主要的居住地,例如德国 70%的城镇人口居住在 2 万人以下的小城镇,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的人群往往都
5、选择居住在小城镇。附近城市人口的入住,会给小城镇带来更多的资金和发展机会,更加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人口聚集效应才会显现出来,加之科学的运行机制,小城镇更容易走上生态宜居和稳健发展之路。 加强小城镇公共服务 设施配套建设 小城镇通常在产业、文化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也是未来产业和人口集聚的一个重要吸引力。 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注重保持小城镇的原有格局,在凸显小城镇特色的基础上加入现代文明的因素,使小城镇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差别不大。因为便捷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安居乐业”的保障,也是增强小城镇聚居人口的吸引力的必要条件。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规划要注重城乡一体化,探索、创新管理体
6、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首先要加快小城镇与周边村屯、其他小城镇及城市之间的交通路网建设,提高小城镇道路通行能力,从而形成便捷、通畅的交通网络体系。其次加强小城镇给排水工程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行更科学的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确保小城镇用水、排水安全。再次要适度超前、统筹推进在通讯、银行、邮政、幼儿园、中小学、农贸市场、超市、卫生服务站等和民生密切相关的各方面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提升,提高小城镇生活品质。 最后要加强环境治理,改善小城镇的卫生状况。要解决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滞后问题,有条件的地方,增设垃圾填埋场,从基础上突出生态保护能力建设
7、,进一步改善提升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和提升,有利于最终建设成有地方特色、和城市公共服务差别不大、环境宜居的现代化小城镇。 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与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与城市社会保障有不同的运行体系,这是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障碍。 小城镇与农村、城市都联系紧密,辐射空间广泛,是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最容易突破的地方。所以小城镇是探索从城乡分割到实现城乡统一、多层次社会保障的一个关键节点。因此,首先要积极研究出合理的衔接方式,将城乡社会保障进行合并,在小城镇彻底实现社会保障的城乡统筹。使农业人口转变为小城镇人口后,不
8、仅在就业、居住、生活方式等方面市民化,更要在社会保障方面享受市民的待遇,这是农民转变为市民最想得到的权益。在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要有更多的政策优惠,让农民得到实惠,这必然会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其次,完善户籍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村民户籍转入小城镇后,对其原有宅基地和土地要予以保护,不能让进城农民在失去对土地的依存后,又不能完全融入城市,陷入生存困境。最后,在小城镇要积极探索农业人口的土地换保障模式。小城镇土地价格不高,动迁可能性不大,要以积极的、优惠的社会保障权益,换取农民的土地流转,使更多的农民有自主选择权,解决农民城镇化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农民彻底的市民化。小城镇要追求城乡之间保障结构合理、规模适宜、符合当地风俗习惯、同时能够兼顾城乡之间人员流动,相对稳定的保障体系,使每一个生活在小城镇的居民都有可靠的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