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二、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学习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截取法。3. 体会朴实、饱含感情的语言,感悟父子深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2.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四、 教学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思考五、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自学质疑1. 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
2、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还有人把它写成了一首如泣如诉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2. 检查预习3.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活动一)(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1. 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活动二)A 本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B 全文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在文中画出来,说说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明确:四次写背影。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别后思念,再现背影表达的中心:父疼子,子爱父,父子情深2.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活动三)A 在送行过程中,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明确:亲
3、自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子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咐茶房,为子买橘。表现了父亲细心关照,周到入微B 其中哪一件事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望父买橘的背影C 朗读,赏析,感受父爱父亲的穿戴走路的姿势爬月台的动作父亲的叮嘱 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现出父亲无微不至的关心、深挚的关爱,怜惜体贴儿子,依依不舍,语言朴实,感情深沉3. 小组合作,思考讨论(活动四)对于父爱,儿子理解父亲的深情吗?为什么?明确:三次流泪,两次自责表现了儿子从不理解到理解、体谅、感动、思念。总结: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期
4、望和关怀。正像父亲的背影一样,永远感动着我们。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其实何止父爱,所有的亲情之爱都是感人的,也许你承受着却没有发觉,也许你失去了才觉珍贵。请你仔细品味这记忆中的珍宝,说说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爱亲情。设计意图:以歌曲父亲为引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从而引发学生深入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真谛,收到蓄情的效果。给学生创造
5、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一方面让学生对本文作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激发学生阅读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较好的心理基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按知识点肢解课文,以求得“逐点落实 ”。而 “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是经过高度概括与提炼的,是一种能引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 “从父亲言行的角度出发,体会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爱。 ”这一环节是抓住了文中的一条感情线索,以这样一个主问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引导学生在读中求得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的阅读由学生自主完成,其作用是教师的讲解灌输所无法企及的。这一设计是从“我” 的角度提出来的,目的是研讨作
6、者对父亲态度的变化,通过变化来寻找作者感情变化的细微之处,从而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的爱。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作者的精神世界挖掘得更深刻了。学生已经完全理解了“父亲爱儿子,儿子爱父亲”这一主题时,具备了鲜明的道德标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理念。教学点评:一、摆正师生关系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 ”郑教师正是居于这一点考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他的一言一行和课堂的组织形式,都折射出教师新型的角色定位,在教法
7、的设计上主要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质疑、讨论为主。我计算了一下,教师讲话和活动用 18 分钟,其余时间都给了学生。所以说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始终注意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宽松、民主、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较好等地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了他们的创造潜能,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二、以读为本 ,体现散文教学特点。 这篇散文语句优美 ,形象生动,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郑教师,因此注重朗读的指导,让朗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灵活的运用录音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读、快速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中感悟,读中生疑,读中答疑。并且每次朗读都带有明确的目的。例如第一次听录音朗读,要求学生把握语调感情,解决难字词;第二次指名读,要求同学进行朗读方面的点评;第三次自由朗读,要求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同时齐读这些优美句子;第四次默读,要求同学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通过朗读让学生从中自我感悟,自我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纠正了自身的不足,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欣赏能力。 四、迁移运用 ,不断升华。 对于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广阔的精神空间和施展的余地。同时还要以情激情,在激情中提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激情中激发感悟和创新。所以说如果老师在课堂上的情感更热烈一些,那就是锦上添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