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学案.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91414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曹刿论战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1曹刿论战教师寄语:位卑未敢忘忧国。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 文学常识 填空。本文选自 ,相传是 时期的 所作,是根据史编写的 (体)史书。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 的著名战例。本文通过对比塑造了曹刿和 两个人物形象。 2、 、 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望其旗靡( ) 彼竭我盈( )夫大国,难测也( ) 3、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小惠未 ,民弗

2、从也。 通 4、 解释下面的古今词语 (1)牺牲玉帛 古: 今: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古: 今: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 今: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古: 今: (5)一鼓作气,再而衰 古: 今: (6)忠之属也 古: 今: 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义。 故 公问其故( ) 之 故克之( ) 故逐之 ( ) 忠之属也( ) 肉食者谋之( ) 6、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弗敢加也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既克 (8)望其旗靡 7、 翻译句子 (1) “肉食者谋之,又何

3、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二、整体感知1、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2、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什么?中心内容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三、合作探究1、 鲁国胜利的原因是什么?2、这篇文章的内容详略是如何安排的?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略呢?3.从齐鲁“长勺之战 ”可见鲁庄公怎样的性格?四、拓展延伸谈谈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试简要分析弱者取胜的原因。五、课堂小结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

4、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六、达标测试题中考链接曹刿论战 (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 曹刿论战 )1.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公与之乘( ) (2)遂逐齐师 ( )(3)既克 ( ) (4)彼竭我盈,故克之 ( )2

5、.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3.通过对选文的理解仿照例句把以下两个句子补充完整。曹刿选择进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曹刿选择反攻的时机是:_。曹刿选择追击的时机是:_。4.请说出曹刿是靠什么赢得战争的。答:参考答案:二、1、明确:(1)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注意,在学生概括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每部分内容都可以以“曹刿”作为主语,保持内容的连贯性。 2、明确:这篇文章的关键词语是“论战” 。这一点可以由标题判断。中心内容是:扣住曹刿这一中心人物,围绕“论战”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基本经过,阐明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

6、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三、1、首先要重视士气。要“一鼓作气” ,因为第一次擂鼓时战士们勇气十足,是战斗的最佳状态;而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泄完了,所以进攻要等敌人击完三遍鼓时,我们再进军。另外,还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当齐军大败,纷纷溃逃之时,曹刿没有马上要庄公率军追击,而下车观察敌军的车辙是否纷乱,登上车前的横木向远处眺望溃退的齐军是否有诈,然后再追击齐军。通过齐鲁“长勺之战”,说明只要能取得人民支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制造并利用有利的战机,弱军也能打败强军,小国也能打败大国。2、本文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 ,略写人

7、物的行动,以及战斗的具体经过。就人物而言,详写了曹刿,略写了鲁庄公。 这样安排是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3、由“长勺之战 ”可见鲁庄公既有目光短浅、迷信的一面,又有虚心听取下层人士意见的一面。在战前的政治准备中,他首先想到的是衣服、食物这些养生的东西,自己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来分给别人。以及敬神用的牲畜玉帛,有多少说多少,不敢夸大数目,总是诚心诚意,这些本身和战争的取胜没有关系。而鲁庄公却津津乐道,足见其迷信、愚腐的特点。在战斗中,他不懂“一鼓作气” 的道理,更不懂“兵不厌诈 ”的战术,而要盲目出击,其“肉食者鄙”的特点暴露无遗。 另外, “长勺之战 ”的胜利没有曹刿不成,而曹刿能够参政、议政和鲁庄公的虚心纳谏不无关系。从文中不难看出,曹刿并非“肉食者”,国家危难之时,他能挺身而出,固然可颂,但如果鲁庄公一意孤行,拒不接受这样一个平民的意见,出战不带他去,战斗中也不听他的建议,那战斗的结果就会是另一样了达标测试题参考答案1.(1)共坐一辆战车 (2)于是、就 (3)已经 (4)充满,此处指士气旺盛。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衰落了,等到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已经完全没有了。3.反攻的时机是:彼竭我盈之时;追击的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4.曹刿主要靠他的在战争中的谋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