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地图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4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过程与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根据使用目的(例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2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者指向标等确定方向。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直线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
2、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难点: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三、教学课时4四、教学媒体等高线模型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思考地图和地球仪有什么异同?从使用的角度分析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活动一】:学生讨论,教师提示,得出答案。比较项目地球仪 地图作用都是学习地理、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工具相同点制 地表空间及事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思考讨论该问题作 都经过缩小 ,内容都经过了选择和概括 形状 球面体 平面图优点 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符合实际,可表现运动状态以及一些特点方便使用,所表现的范围内容及详略等有多种类型、规格,
3、适应多种用途缺点 携带不便,所反映的各地理事地理信息量有限物间的空间位置关系、面积和形状等有变化【活动二】:1.关于“比例尺” ,可以设计下列问题。(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以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都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这两个问题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要素(地图提供的基本、直观的信息),经过思考、讨论读懂地图的内涵,获得更多的、(3)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所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线
4、段比例尺的简单计算活动,理解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即缩尺。(4)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会有什么表示方式?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推导和说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数字(比例)式、文字(表达)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自隐蔽的信息。用这种方式表现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学生思考并计算学生自己推导和说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数字(比例)式、文字(表达)式学成功的喜悦。2.可以设计下列活动来练习从地图上确定方向。(1)【提问 】 :“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
5、地图上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2)教师出示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例如世界图、中国图、北京市区图等,让学生思考应如何确定地图上的方向。(3)启发、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在不同类型地图上确定方向有哪些方法。以上活动设计,仍然以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为指导思想。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可以从已学过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课文,思考讨论这些问题并逐一解答地球仪上的方向辨别入手,让学生复习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了解在地图上同样可以用经纬线确定方向。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比例尺的地图,而大比例尺地图的经纬差比较小,这类地图往往没有经纬线。这时就要遵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规则
6、。还有的地图标有“指向标” , “指向标”指示的方向一般是指北。3.关于“图例” 。(1)请学生归纳总结:阅读地图一般需要哪几个重要的步骤?要读懂地图,正确地使用地图,需要利用地图为我们提供哪些基本要素?(2)请学生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重要的图例学生回答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在教师引导和提示下,学生通过(参考教科书提供的图例) ,然后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指出,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很多地图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必死记硬背,关键是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地形图的判读】【教师】:“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然后请同
7、学们观察一幅绘有等高线的地图,教师可以自问自答:“那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 ”【提问】:“那么,等高线是怎么绘制出来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观察地图,分析地图逐一尝试解答学生在图上绘出等高线轮廓和地形模型,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疏密特点,判别地形图上的各种不等高线示意 、 海拔的计算两幅图和文字,讨论地图上的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2. 活动(1) 教师可以自制一些不同类型的能够绘制等高线的地形模型,让学生利用这些模型,根据对教科书内容的理解,在黑板上画出一组等高线图。帮助全体学生理解等高线是怎样绘制出来的。活动(2) 让学生对照绘制出来的等高线轮廓和地形模型,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
8、和疏密特点,判别地形图上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以上教学设计,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观察、分同类型的地形活动(3) 让学生阅读用分层设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分析这种表示方法与单纯用等高线法表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总结:用分层设色法绘制的地形图,其着色随地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析、比较、归纳、制作等活动过程,达到理解、掌握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识读方法的目的。3.对活动 2 的设计。教师在讲桌上摆放一个山地模型,并请学生观察教科书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图,提问下列问题。(1) 什么是地形剖面?假如利用这个模型,如何操作能看到某地形的剖面?(2) 若利用此地形模型进行操作,能得到多少个地形剖面?(3) 若想利用一幅等高线图,了解某两点(图上是 A-B)之间的地形起伏情况,应该怎样做?图,根据图中提示的信息分析归纳说明。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课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