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 电解质一教材分析(一)知识框架(二)新教材特点:新教材较旧教材相比,一其知识的衍变关系更具逻辑性,简洁明了;二是新引入了离子反应实质的实验探究分析过程,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是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教学过程安排上,较传统教学有新的、本质上的突破。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电离离子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反应的条件电解质应用概念实例离子反应的应用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能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相互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了解常见离子 Cl-、SO
2、 42-、CO 32-的检验方法并能应用于常见物质的推断。(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稀硫酸与 Ba(OH)2溶液反应实质的探究和白色粉末的鉴定,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2、在电解质知识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3、通过“质疑” 、 “猜测” 、 “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以“联想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以“迁移应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能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借助“知识点击”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感
3、受化学学习的无穷魅力。2、通过对电解质知识框架中各知识点有序的衍变分析、推导,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中的逻辑美。3、通过“身边的化学电解质与细胞活动” ,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其实离我们不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关注化学与生命活动的联系。三、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与技能的重、难点电离及电解质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离子反应、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及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二)过程与方法的重、难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复习 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中酸、碱、盐概念及复分解反应反应完成的条件。2、预习 第 2 节 电解质。重点联系 P
4、38 的“联想质疑”所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二) 教师准备1、 教学媒体、课件(或积件) 、学生用的学案;2、 相关演示实验器材及药品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解决法六、课时安排3 课时七、教学过程第 3 课时【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酸、碱、盐在溶液中的反应的本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即酸、碱、盐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其电离出的离子之间的反应,若离子间能结合成水或难溶物或气体等,那么这个反应就能进行,否则反应便不能发生。为说明酸、碱、盐溶液间反应的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我们引入了离子方程式,要求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该化学反应。但是在实际书写及运用离子方程式时,我
5、们感觉到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一是如何有效地确认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真实性,即要快速判定哪些物质在离子方程式中可拆开为离子,哪些物质不能拆开为离子;二是在理解离子方程式表观含义的基础上看看离子方程式到底还有哪些深层含义,三是离子反应到底有何具体应用价值?所以本节课我们就围绕着这三个问题来展开讨论。【点评】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 1】酸、碱、盐在离子方程式中哪些该拆、哪些不该拆?(教师提供探究所用信息检索方法及必要知识:化学物质能否拆开写成离子符号,由其在水溶液中主要存在形态所决定,即是以离子为主还是以分子或沉淀为主;酸、碱、盐溶解性表中的常见酸、碱、盐分子式书写及分类知识;
6、表中四种常见酸的强弱分类及“强” 、“弱”二字基本含义解释;表中碱的强、弱及溶解性规律;表中三种含氧酸盐及氯化物的溶解性规律及钠盐、钾盐、铵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学生知识程度,单质及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的书写规定暂不涉及)【学生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沿着以下路径分析归纳)按照水盐酸、硫酸、硝酸、碳酸四种酸(暂不拓宽)四种强碱:KOH、NaOH、Ba(OH) 2、Ca(OH) 2 (只分析石灰水,不拓宽)及其他碱硝酸盐氯化物硫酸盐(CaSO 4、Ag 2SO4暂不涉及)碳酸盐(不拓展)铵盐钠盐钾盐的顺序进行归纳。【点评】充分理解教材内容编排意图,不随意拔高或提前讲授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会有叙
7、储存知识,这是实实在在地给学生“减负” 。【形成性练习】试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OH 溶液与H2SO4溶液的反应.KOH 溶液与盐酸的反应BaCl 2溶液与 Na2SO4溶液的反应Ba(NO 3)2溶液与 Na2SO4溶液的反应(说明:在运用已学过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法的同时,还可以尝试写、拆、删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法)【问题 2】离子方程式到底有何含义?(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结合 BaCl2溶液、Ba(NO 3)2溶液分别与 Na2SO4溶液反应事实,从表观到本质层层递进,以澄清学生对方程式“Ba 2+SO42-=BaSO4”含义的理解)【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沿着以下路径分析归纳
8、)媒体演示:“BaCl2+Na2SO4=BaSO4+2NaCl 、Ba(NO 3)2+Na2SO4=BaSO4+2NaNO 3”学生说方程式的含义(略)媒体演示“Ba2+SO42-=BaSO4”让学生尝试着说出该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学生可能说出的是最直接的含义:Ba 2+和 SO42-能结合成 BaSO4沉淀或者类似于此类意思的各种说法)诱导学生对离子符号Ba2+、SO 42-的深层含义理解(“可溶性硫酸盐”或“可溶性钡盐” ) ,修正该离子方程式含义的说法(“Ba 2+SO42-=BaSO4”即为可溶性硫酸盐与可溶性钡盐反应只生成硫酸钡沉淀的反应)再比较化学方程式含义与离子方程式含义的差别,归
9、纳出离子方程式的含义:离子方程式所表示的不仅仅是一个化学反应,而是一类化学反应,其含义更广泛,更能说明反应的实质。【点评】巧借离子符号含义的分析,以说明离子方程式本质含义,这是一个巧妙的构思。【顺向迁移】说出下列离子方程式的含义:“Ag+Cl-=AgCl” 、 “H+OH-=H2O”、 “Cu2+2OH- =Cu(OH)2” 、 “CO32-+2H+=CO2+H 2O”【过渡】既然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一类反应,那么我们可以将同一“类”反应转化成不同的多“个”化学反应,即可将离子方程式改为符合反应事实的化学方程式。【逆向思维】请将下列离子方程式“Ag +Cl-=AgCl” 、 “H+OH-=H2O
10、”分别改写成不同的两个化学方程式。【过渡】对于离子反应“Ag +Cl-=AgCl”而言,我们除了知道它表示的是一类反应以外,那么它在化学上还有没有其他的用途呢?【媒体显示】离子反应的应用【问题解决】 边实验边启发学生沿着以下路径分析:分别向两某未知溶液中加入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让学生根据溶解性表知识分析 Ag+可能与哪些离子结合成沉淀物,猜测沉淀的可能成分在猜测的基础上做实验验证:往两试管中的所得沉淀中再加稀硝酸,有一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溶,另一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溶解且有气泡冒出学生继续分析两试管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得出结论:有白色沉淀产生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其试管中的溶液有 Cl-由此
11、说明离子反应的运用:检验离子是否存在归纳 Cl-的检验法:在待测液中加入 AgNO3溶液后再滴加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即证明溶液中有 Cl-推广:利用 BaSO4、BaCO 3难溶于水,而前者不溶于稀盐酸,后者能溶于稀盐酸的事实,说明 SO42-与 CO32-的检验法实验演示 SO42-与 CO32-的检验。【点评】由 Cl-的检验方法很自然地推广到 SO42-与 CO32-的检验法,这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的结果。【形成性练习】P43 迁移应用【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离子反应方程式快速准确的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及离子反应的具体应用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
12、学知识(教师边引导边媒体显示):3、离子方程式的含义:表示一“类”反应4、离子反应的应用:检验离子的存在、判断离子是否共存【形成性检测】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a(NO 3)2溶液中加稀 H2SO4:铁屑加入 CuSO4溶液中2、将下列离子方程式改写成两个不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u 2+2OH-=Cu(OH)2CO 32-+2H+=CO2+H 2OCaCO 3+2H+=Ca2+H2O+CO23、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Ca 2+ Na+ CO32- NO3- Ca 2+ Na+ SO42- NO3- H + K+ Cl- OH- NH 4+ K+ OH- SO42- H+ K+ CO32- SO42- Na+ K+ CO32- OH-布置作业:P4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