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学案.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89158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短文两篇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短文两篇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短文两篇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短文两篇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 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第 15 课课文题目:短文两篇 课堂类型:新授课 主编教师: 辅导教师:学生姓名: 检查情况:【学习目标】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4、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点难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驳论等方法的运用。积累欣赏观书有感南宋朱熹七绝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翻译】小小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仿佛悠闲自在地在水面上来回游荡。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呢?那是因为发源处不断地

2、有活水流进来。正如读书一样,要想能够清晰明确地领悟,也要长期不断地开卷。 【学习路径】 导入课文: “知识就是力量”最先是由谁提出来的吗?它是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来的。基础练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1)怡情(y) (2)诘难(ji) (nn)(3)滞碍(zh ) (4)吹毛求疵( c)2、填空。(1)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 、 新工具等。(2)马南邨,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燕山夜话 。3、阅读下面一段话,说说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作者采用什么方法阐述这一观点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3、;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观点是: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论证方法:采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分别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思考练习谈读书4、课文第一部分中,作者首先指出人们常常存在那几种不同类型的求知目的?重点是分析哪一种目的?消遣 装潢 增长才干 求知与才干的关系。5、课文第二部分中讲到求知就要读书,对于不同的书如何读,课文提出了怎样的的看法?一般的书,只读一部分;粗糙的书,只知梗概;好书,精读,细读,反复读。不求甚解6、课文说“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 ,一是表谦虚,二是告诉人们读书不要固执,不要咬文嚼字,只顾局部,不看整体。应该前后贯教师学生批注栏:【赏析】这是一首

4、说理诗。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首风景之作,实际上说的是读书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首诗包含着隽永的意味和深刻的哲理,富于启发而又历久常新,寄托着诗人对读书人的殷切希望。读书需要求异求新,诗作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读书,不断从读书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有日新月通,了解大意。7、 “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课文为了反驳对方,列举了正反两个例子:(1) “普列汉诺夫因为读书不能做到不求甚解,所以曲解了马克思著作。 ”(2) “诸葛亮能够不求甚解,所以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另外,还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来佐证。8、文章说的哪些读书方法类似于“不求甚解”?文中的“观其大略” 、

5、 “未晓处且放过”跟“不求甚解”很相似。9、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中本体和喻体分是什么?这两个比喻句配合得是否恰当?(1)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2) “野生的花草”未经过人工培育,用来比喻“人的天性” ,是恰当的;“修剪移栽”是人有目的的行为,用来比喻“求知学习”也很恰切。 “野生的花”是可以“修剪移栽” 成美丽的盆景的,那么同样的, “求知学习”可以“改进人的天性”。这是比喻论证。10、 谈读书第三部分讲到求知会产生哪些影响?作者怎样论证这两方面的内容的?(1)求知能塑造人的性格;求知能弥补精神上的缺陷(2)对于第一点,作者先列举六种特

6、殊的学科知识的作用,然后得出一般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叫归纳论证。对于第二点,作者主要用类比论证。拿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陌生为熟悉。11、 不求甚解一文是怎样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结合进而反驳对方的?课文先不急忙反驳对方,而是从解释“不求甚解”的意思开始,然后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用事实说明“读书可以不求甚解” ,反驳对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说法的错误 。达到反驳的目的。智力练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这句格言本身也是真理。人们总是很尊敬发现真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

7、其实,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真理常常就在你的身边,能不能发现它,就看你有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有没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有没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追根求源终于把“?”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就拿洗澡来说,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 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

8、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而美国处于北半球,便使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北半球的台风所以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其道理与洗澡水的漩涡是一样的。他还断言,如异的进步。学生在读书时要克服浮躁情绪,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清澈如池水。源头活水不断,池水才能清澈见底映照出蓝天云影,人只有经常开卷阅读才能滋润心灵焕发神采。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要坚持开卷不断汲取新知,才能有日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

9、引起各国科学家的莫大兴趣,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无独有偶。在 60 多年前,一位名叫密卡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美国东海岸和欧洲西海岸同纬度的地区都有一种蚯蚓。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这是为什么?这个疑问,引起当时正在研究大陆和海洋起源问题的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那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情况,正好说明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分成了两个洲。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这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最有趣的是一位奥地利医生。他看到儿子睡觉时,忽然眼珠子转动起来。他感到奇怪,连忙叫醒了儿子,儿子

10、说他刚才做了个梦。这位医生想,眼珠子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于是他以儿子、妻子、邻居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写出论文,指出当人的眼珠子转动时,表示睡者正在做梦。如今人们研究梦的生理学,便用眼珠子转动的次数、转动的时间,测量人做梦的次数、梦的长短。洗澡水的漩涡、蚯蚓的分布、做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岂止三个?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那么,当你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必能发现真理。12、对于上面这篇短文的中心论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人们总是很尊重发现真

11、理的人,以为只有天才才能发现真理。B要发现真理,说难也不难,说容易并不容易。C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D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13、下面是对文章第至自然段层次结构的图示,正确的一项是(D)A(并列结构) B(层进结构)C(分总结构)D(总分总结构)14、本文运用的两种主要论证方法是(A、B)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15、本文谈到的发现真理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1)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2)有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 (3)有敢于坚持探求真理的勇气。16、第自然段中加“ ”的词句的意思是:解决了疑难,找到了答案。17、课上交流名人读书的故事,老师补充交流: 鲁迅嚼辣

12、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新月异的进步,诗的寓意多么深刻!诗人以景喻理,形象而又深刻,巧妙地表达了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所领悟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愉悦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

13、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表面是写水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 ,实则预示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作者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 年任大王亚南苦读成才 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每天读到深夜,疲劳时上床去睡一觉后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脚方向倾斜过去,他一下子被惊醒过来,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读。天天如此,从未间断。结果他年

14、年都取得优异的成绩,被誉为班内的三杰之一。他由于少年时勤奋刻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

15、,读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18、交流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好(ho)读书时不好 (ho)读书,好(ho)读书时不好( h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金庸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8、分析本文结构设计。谈读书读书的目的

16、:怡情 博彩 长才读书的方法:浏览 精读 摘要读书的作用:塑造性格 弥补缺陷不求甚解树靶子做分析亮观点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创作园地:写一段话用一个事实论据和一个道理论据证明你的一个观点。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 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 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马南邨(1912-1966) ,邓拓的笔名,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主要著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 、 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 、 邓拓诗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