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 学年度 八年级 班 语文教案课题课型新授 来源:中.考.资.源.网课时序数备课人张春霞 审核人 杨佳芬 授课人授课日期课 标解 读与教 材分 析【课标要求】关于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
2、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来,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教学目中.考.资.知识与中.考.资.源.网1能背诵和默写重点段落。中.考.资.源.网中.考.资.源.网2借助工具书与注释,能比较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能比较准确地说出课文重点段落的意思。中.考.资.源.网来源:中.考.资.源.网WWW.ZK5U.COM中.考 .资.源.网技能过程与方法运用道具(核舟模型)或幻灯(核舟图片)配合教学,以便学生有直观印象,加深理解并记忆。源.网中.考.资.源.网标情感 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教学重点与重点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的写法。2理解课文的一些
3、句子中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词序特点,了解文章语言的准确、简明。难点 难点1课文是围绕怎样的中心来进行说明的。2学习本文从总到分、从分到总,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点,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说明的写作方法。媒 体教 具常规课时 三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修改栏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最优秀、最勤劳、最聪明灵巧的人民,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最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根经三拨两弄可以变成一只活灵活现、凌空
4、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可废弃的石头经三琢两磨也可忽然化为山水木石、鸟鱼虫草,或可成为万里长城的缩影,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牙雕、竹雕等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抽学生简介作者及背景。2教师补充。魏学洢:字子敬,明朝末年著名散文作家。著有茅檐集 。 本文选自清朝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 2、 文体及内容: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全面具体的介绍了“ 核舟”的形象,热情赞扬了我国明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
5、才智和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三、检查重点字词理解情况,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1、生字注音:y mn wng y yu j xun ru sn rn 洢 皿 罔 贻 有 奇 轩 箬 糁 髯 zh tn jio zh q j rn x y f 褶 袒 矫 属 诎 髻 壬 戌 虞 甫 2、重点词: 为:做 罔不:无不,都 尝:曾经 贻:赠 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许:上下,光景 启窗:打开 比:靠近 不属(zh):不相类似 诎:通“屈”,弯曲 衡:通“横” 了了 :清清楚楚 为人五:刻成 曾:尚,还 盈:满 简:挑选 修狭:长而窄 灵怪:奇妙 3、通假字:长约八分有奇: 通 释义
6、:诎右臂船: 通 释义:右手倚一衡木: 通 释义: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通 释义:4 一词多义:为宫室( ) 佛印绝类弥勒( )为 中轩敞者为舱( ) 绝 来此绝境( )不足为外人道也( ) 群响毕绝( )明有奇巧人( ) 高可二黍许( )奇 可长约八分有奇( ) 珠可历历数也( )其人视端容寂( ) 祌情与苏、黄不属( )其 属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有良田美池之属( )5、 结合书下注释理解文意。要求: (1)认真读书下注释,自己理解 (2)分小组翻译 (3)各组代表分段翻译 (4)教师重点讲解 四、朗读课文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每位同学朗读两段。朗读后,各由其余同学对该位同学的朗读情况作评
7、价,或指明其读音的错误,或纠正其断句不当;或称道其成功之处。2.老师指导有关朗读的要领:五、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 1、这是一篇说明文,是作者在全面而又精细的观察基础上写成的,作者是抓住哪一特征来写的?(找出文中的一个词) “奇巧” 一词(材料微小,工艺精细,题材生动,构思巧妙) 2、 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核舟” 的?可分几部分?“总分总”结构。分三部分。 3、结构 第一部分(1):综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第二部分(25):详细具体的介绍“核舟” 的内外形状、结构和物态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 分两层: 第一层(24):介绍船正面的布局和雕刻的人、物及情态特点。
8、第二层(5):介绍舟的背面。 第三部分(6):对“核舟” 总结、评价。二、继续研讨课文,分析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1.第一部分(1):总述王致远的雕刻技艺,引出“核舟”,点明题目。 (1)作者是怎样称赞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的? 奇巧 (2)王叔远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作者得到的核舟是什么内容? 大苏泛赤壁 2.讨论第二段:(1) 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主要说明船舱的结构形态。(2)这一节文字在说明船舱中间的情形时,重点说明了什么内容?应是八扇小窗和所刻的苏轼十六字文句。(3) 除说明船舱外,这段文字还有没有其它的说明内容?有。开头一句总体说明了核舟的长度与高度。(4) 试想想,整个核舟只有“八分”长, “二黍高” 。船舱就更是微不足道了。作者却在船舱的说明中强调窗户之多,文字之众,你以为有什么用意?正是抓住重点,突出各部分的重点,紧扣了“奇巧、灵怪”这一说明核心。(5)领会苏轼文句。一是搞清其诗情画意;二是从修辞角度分析,如衬托、对偶等。可为下文有关苏轼形象的理解作铺垫。请反复阅读第二段,体会文字少信息量大的文字简洁的特点。板 书设 计作业布置1. 熟读后面几部分,表演第三 四段的内容。2.练习册语基部分。3.背诵第一、二段。教 学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