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陆阿里山”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摘 要: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把乡村环境保护与整治、发展绿色产业、注重文化传承、创新管理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抓手,积极构建“产业优、生态美、机制活、百姓富”美丽乡村建设格局,是对“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成功探索,其实践经验富有创造性、体现系统性,反映规律性,具有示范性。 关键词:“大陆阿里山”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思考;永福镇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30-0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2、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多年来,被誉为“大陆阿里山”的漳平市永福镇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农业和农村工作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始终把乡村环境保护与整治、发展绿色产业、文化传承、创新管理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抓手,积极构建“产业优、生态美、机制活、百姓富”美丽乡村建设格局,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并取得一定经验。 一、 “大陆阿里山”漳平永福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丰硕 因纬度、海拨、气候、山地植被、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与台湾阿里山相近的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被两岸农民誉为“大陆阿里山”它地处2海峡西岸、福建戴云山脉深处的高山盆地,境内峰峦叠嶂,溪流密布
3、,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乡村田园风光秀美,素有“高山花园”之美誉。在此创建的“台湾农民创业园”是目前中国大陆台湾农民投资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是大陆最大的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海峡两岸最大的杜鹃花和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一)发展生态经济驶入“快车道” 以高山茶、花卉、反季节蔬菜、乡村休闲旅游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据有关部门统计,永福镇“台湾高山乌龙茶”种植面积 5.5 万亩、铁观音茶 0.5 万亩,名优花卉苗木 3.5 万亩,反季节蔬菜 4 万亩(含复种) 。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 13.89 亿元,同比增长 11%
4、;地方级财政收入 1 27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3 293 元,同比增长 10.8%,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二)环保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永福镇坚持“基础先行,配套优先”原则,城乡污水、垃圾处理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完成了永福至和丰(香山段) 、文星至箭竹(箭竹段) 、文星至桂洋、和丰至佳山、麻南溪至适中等村道建设,实现村村通上水泥路。近两年,建设集镇防洪堤 11.7 公里,修复水毁工程 163 处,修建河堤、护坡 24.3 万立方米,修建排水渠 38.6 公里,续建标准化渠道 13 公里,提高保灌 3.5 万亩;总投资 1 442 万元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已动
5、工兴建,可以改善近 4 万人口饮水条件;镇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3(三)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乡村环境得到全面保护和整治,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14 年整合各类项目资金 1.8 亿元,全面完成西山、大坂、清源等 3 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任务,全镇硬化村内主干道路43 公里、入户道路 54 公里,房屋立面亮化改造 232 座,修建青砖花围墙近 2 万米、村级文化广场 9 个 1 700 多平方米、村民服务中心 27 个、便民小桥 6 座,修建垃圾房(池)58 个、村级垃圾处理场 35 个、购置垃圾转运车 21 辆,新修公厕 3 个、建景观小品 4
6、个,建装健身器材 35 套,安装石桌凳 18 套、村级标示牌 27 个,农树(花)池 32 个,安装道沿石3 800 多米、护栏 600 多米,安装健身器材 35 套,石桌凳 18 套、村级标示牌 27 个,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四)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永福人信仰妈祖并在各村设置神庙供奉妈祖,祈佑妈祖救人除灾保佑人们平安幸福;为了纪念妈祖诞辰,每年在农历三月中旬举行庆典活动。如今,已有 700 余年历史的“游宝塔”民俗活动在中断 25 年后重新启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举行祭拜关帝的民俗文化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舞竹马、舞龙、舞狮、舞蜈公、迎龙倪、迎塔、划旱船、山歌剧、过火星、坐刀娇、爬刀梯
7、、接铁钉球等民俗活动,一年比一年热闹,民间文化得到有效传承。2013 年以来,该镇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以创建精神文明村、模范户、 “花清香、茶清润、菜清甜”为载体的群众性“三清”文化艺术活动,文明乡风蔚然成风,全镇评选出文明家庭 580 户、文明商店 60 家,星级文明户 270 户,建成道德讲堂 8 个,4选出“最美永福人”30 人。 (五)美丽乡村各俱特色 永福镇根据不同村庄特点,因地制宜推出以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支撑的发展模式,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例如,按照“六优六美”要求,搞好村庄规划、住房建设、环境整洁和绿化美化的大坂村;集休闲、 避暑、观光为一
8、体,打造“华夏杜鹃第一村” 、“高山花园式乡村旅游地”品牌,被授于“国家级生态村”的西山村;结合台湾“三生”农业理念,引入观光茶园,打造休闲农业景观,发展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产业的后盂村;依托“上林水库”生态优势,发展库区休闲旅游观光产业,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清源村;依靠省级革命基点村等政策优势,实施革命纪念碑修缮、现代农业种植基地等一批项目,注重保护与传承“游宝塔”等传统民俗文化的龙车村;围绕“绿色经济、生态家园” ,实施环境卫生整治、主干道绿化等,打造滨水特色景观,保护与挖掘古民居文化的古溪村。 二、 “大陆阿里山”永福镇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道法自然,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相结合
9、,优化美化乡村环境 1.活态传承,原生态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从保护开始,坚持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保护好青山绿水,保护好蓝天白云,保护好乡土气息。一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常态化。永福镇是福建省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原始性保存最好的区域。永福镇党委、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2012 年以来,在永福镇党委政府的统5一领导下,成立了农村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施“蓝天绿水”工程,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强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做好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工作,完善森林生态体系;巩固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严格执行森
10、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管理机制;加大政策扶持,保证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和人员配置、培训工作,设立专职环保员,确保乡镇、村生态环保监控到边到底,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二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优化农村空间布局及永福镇依托现有山水自然风光,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主要是编制村镇布局及水资源、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确定城镇规划区、工业生产区、农业发展区、农民居住区和生态保护区,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及基本农田、产业集聚、生活居住、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建设,完善
11、交通、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促进农村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推动农村土地连片集中开发,推动农业向规模经营转变,促进生态环境山清水秀。同时,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吸引农民向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新型社区集中,促进人口集聚、要素集约,让农民享受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2.加强乡味整治,把乡村建设得更象乡村。永福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完善村庄整治规划,扶持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圈,做到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硬化路6面符合规划,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
12、卫生符合要求,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一是加大农村环境整治“三大工程”建设。实施以保护农村饮用水源为重点的“水源清洁”工程,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饮用水源保护设施。实施以整治生活污水和垃圾为重点的“家园清洁”工程,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建设一批相对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处置设施,使得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实施以整治农村畜禽养殖和面源污染为重点的“田园清洁”工程,对畜禽养殖小区和畜禽散养密集区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二是推行农村环境整治市场化运作机制。永
13、福镇率先实行了农村环境整治作业市场化机制,推行了“作业、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成立环保公司,由农民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目前全镇已成立环保公司 2 家,其中善勇公司除负责永福集镇环境保洁工作外,还承包了国、省道沿线 5 个村的环境保洁任务,取得了良好成效。保洁公司的保洁员来自于各村组,保洁员待遇有保障。这样,一方面让群众充分就业、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又能通过各村组的保洁员带动群众参与环卫保洁工作,提高群众的环卫意识。三是把农村的环保指标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体系中。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坚持党政一把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原则,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配置专门的环保管理人员 5 人,切实加强对农
14、村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每年定期对辖区农村环保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制订工作计划,检查落实;每年解决一、二项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7同时,将环境管理与污染控制、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环保经费保障情况等纳入考核体系,创新官员政绩考核方法手段,扩大基层群众在干部考核中的评判权。 (二)彰显特色,内生发展与外引驱动相结合,绿色发展乡村产业 1.打造海峡西岸生态农业基地。一是政策引导,龙头带动绿色产业发展。早在 1995 年,永福镇就率先实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产业联动政策,以“一村一品”推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动等发展模式,推动茶叶、花卉、蔬菜等绿色农业快速发展。加强培育典
15、型示范,积极引导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种植大户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生产管理模式,集中力量培植扶持一批集中连片、标准化高、管理到位、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绿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以典型示范引领绿色农业发展。目前,创办成功的农业龙头企业有鸿鼎茶业、台品茶业、金兴园艺、花卉研究所、盛唐花卉、十里花街合作社、闽台缘合作社等。二是强化服务环境,加大绿色产业扶持。镇财政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至少筹集 500 万元资金,用于钢架大棚、科技生产示范基地和集中育苗基地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成立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和良种种苗繁育中心,引进优新品种试验、示范、繁育与推广以及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成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
16、,开展测土配方、检测检验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同时,对上级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支持。三是注重自我管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永福镇先后建立花木协会、西山村十里花街花木合作社、花木城市商业合作社、杜鹃8花产销专业合作社等,实行全天候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主要是与省农科院、省农大等有关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资深农业专家搞好先进农业设施技术指导。选派技术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示范、指导作用的花卉、果蔬土专家,逐步建立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协助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外来从事高山茶种植的台胞在就
17、医、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当地农民享受同等待遇,并允许在种植基地内兴建生活住房,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台胞对高山茶产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新鲜蔬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对整车运输新鲜蔬菜产品车辆的管理实行“三不准”政策,即不准滞留、卸载和罚款,减免有关收费。注册登记于 2008 年 5 月的永福闽台缘高山茶产销专业合作社借鉴台湾产销合作社模式,逐步建立生产资料统一采购、用工协调、产能调剂等制度,规范高山茶产业生产标准,促进高山茶产业发展,使漳平台湾高山茶统一了品牌,保证了品质,提高了组织化程度。 2.融入闽西旅游大格局,开发集特色农业观光游览、避暑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区。永福镇
18、以打造 5A 级景区为总目标,以建设“全国高山休闲农业旅游区” 、 “全国最美台湾农民创业园”特色景观旅游为抓手,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努力打造旅游休闲集镇。一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全力推进黄金旅游线路建设。利用有山有水、有花有果、有温泉有水库的优势,重点建设 358 国道永福段。截至目前,该项目投资 2.9 亿元,已建成投入使用。通过该项目建设,进一步夯实建设旅游休闲集镇的交通基础,逐渐融入闽南金三角两9小时经济圈,成为龙岩中心城市后花园。近年以来,该镇完成了十里花街改造提升工程(即永福名优花卉标准园) 、沿街立面改造、河道景观及沿河樱花种植、农民公园、花卉长廊、花卉文
19、化馆等工程建设,增添了新的旅游亮点。西山村在去年完成建设“永福人家”农家乐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了“水美”农家乐建设,目前西山村建有 10 家“星级乡村旅游”农家乐,为建设旅游休闲集镇提供了重要的旅游支撑。二是推进形成乡镇“一板块一主题” ,乡村“一村一品” 、 “一村一景”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格局。永福镇围绕打造“海峡西岸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坚持精品带动战略,全力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把休闲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作为当前旅游产业的发展重点,按照“一点一景一特色一回味”的思路,全力打造以“大陆阿里山”为代表的永福高山休闲农业旅游区、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中心等项目,不断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和知名
20、度。如依托上林水库良好的山水自然环境,借鉴“台湾农村管理模式” ,从建筑风格、台湾旅游商品销售、台湾同胞生产生活方式展示、台湾地道小吃等方面高品质复制台湾风土人情,注入“台湾元素” ,策划台湾风情小镇,让游客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宝岛台湾,打造形神兼具的“大陆阿里山” 。地处后盂宝山自然村的“宝山田园生态农庄” ,四季如春,风景如画,依托“来福茶业有限公司”种植软枝乌龙茶生产基地,建设集农田保护、观光游览、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居住度假、种养结合、健身锻炼为一体的田园生态农庄和乡村休闲游项目,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走上了特色化经营、精品化发展的道路,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朝阳产业。近年来,该镇先后建
21、成了一批特色农家乐和台品观景园、10鸿鼎观摩茶厂、金兴园艺等特色景点,成功举办“大陆阿里山”旅游推介活动、 “金秋万人游大陆阿里山”活动,休闲农业旅游初见成效。据不完全统计,2014 年共接待游客 57.55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6.24%,旅游总收入突破 1 亿元,同比增长 36.29%。 3.发挥永福与台湾的人缘以及农业合作优势,打造最具特色、最具效益的海峡两岸农民创业的乐园。永福镇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 吸引了台湾许多第一流的茶叶人才在这里汇集,镇党委、政府抓住台商投资永福的机遇,以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区为载体,全力服务台资企业的发展,打好台牌:注重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先进农业技术、资金
22、和管理理念为核心,以经营有机生态茶园、观光休闲茶园为目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茶园附加值,促进茶产业的转型、提升,实现永福农业产业与台湾现代农业高位嫁接。永福高山茶产区已成为海峡两岸乌龙茶合作交流的最大、最密集的平台,也是海峡两岸茶业合作交流最具体的平台,也更是最成熟的平台。 (三)传承融合,打造现代社区与保护乡土文化相结合 提升乡村文明乡村之美,形在山水,神在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是要呵护好文化之魂,让那一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深沉呼唤不仅是吟叹,更是现实。 1.把建设美丽乡村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现代农村社区。一是城镇新区建设执行更严格的生态标准。在推进美丽乡村与新兴城镇的建设过程中,永福镇更严格地执行生态标准,走“低碳、绿色城镇化”道路。在总体布局上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优化建设格局;在城镇建筑上强制使用环保材料,注重建筑物周边的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