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探索.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89187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探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探索提要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如何通过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全面深化,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校企一体化”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回归,更是校企合作由浅入深、双方构建共同体的必然之路。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基于“互联网+”思维条件下的校企合作模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 关键词:互联网+;校企合作;改革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互联网+”校企合作教学改革模式探索 收录日期:2015 年 10 月 23 日 随着职业教育法的推进,高职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推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学校结合社会各

2、行业的需求,培养出能够适用于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 一、 “互联网+”时代背景 (一) “互联网+”战略。李克强在 2015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 8 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战略。 “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互联网+”战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传统企业全面互联网化。 当前,广大传统企业所面临的互联网焦虑症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社2会问题,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现在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传统企业最危险的时刻。 “互联网+”的运用关系着数千万企业的命运和国家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更是不例外,如何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制定“互联网+

3、”战略和行动计划进行校企合作,是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举措。只有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校企业合作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二) “互联网+教育” 。习近平强调,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关乎国家富强、民族素质提升的战略高度。当前,在云技术、大数据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冲击下,教育信息化在全球范围视为重点, “互联网+教育”呼之欲出。 顺应时代要求,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等职业院校“重理论而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对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形成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模式是所有高职院校寻求突破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行“工学结

4、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办学,借力发展,开创校企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将是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前提。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一)校企合作模式种类。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教育重要的源泉,优质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实现优质的高职教育,培养出优质的人才。如今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方式:创办实体企业、引企入校、承接企业项目、订单班、短期社会实践、服务社区、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大讲堂等。 3这些校企合作模式在各类高职院校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一些优质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虽然走在前列,但是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

5、将“互联网+”思维有效地运用到校企合作模式中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思索的问题。 (二)政府统筹搭建平台。除了高职院校自身寻找与之合作的行业企业外,也需要当地政府来介入校企合作。政府在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政府可结合当地的经济与产业结构情况,统筹相关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供机会。 此外,作为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政府为了整合高校资源,对校企合作继续统筹,根据各高校的不同特点和各自优势,选择不同行业作为各高校校企合作的重点来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效果。 三、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合而不

6、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更是难点。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与众多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保持着合作关系。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合作协议未能进行有效地实施。一方面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培养的人才不能完全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因为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主要经营目标是为了盈利。如果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不能达到盈利的目标或者甚至利益受损,将直接影响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意愿,从而形成表面意义上的合作方式,不能达到校企合作4深度融合的状态。校企合作合而不作还体现在高职院校社会培养能力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不畅。 以人为本,培养社会能力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首位

7、。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社会能力的过程中往往是粗略、广泛的,没有具体明确的定位;然而,行业企业却有着与众不同的自身文化,一个企业它有自身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等。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社会能力往往缺乏了人才对企业文化的适应能力,造成校企合作的不畅。 (二)师资力量水平不足。 “职业教育的根本是为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因而高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相当的重要” 。没有一流的师资,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然而,高职教育师资中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更多的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踏入职教从事教育工作,他们擅长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缺少实战经验,从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力不从心、纸上谈兵的现

8、象。虽然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通过企业挂职、培训或其他渠道来完善自身企业经验不足的问题,但是却不能从本质上得到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师又是终身制,一些不能及时提高自身企业实践经验的老教师一直从事着职业教育工作。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很难运用新的思维与教育理念,这种状态进一步影响了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 部分高职院校已然意识到问题,通过聘请企业专家、职业经理人在校内授课等方式来弥补,然而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疑难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兼职教师的课时费、授课效果的评定等。高职院校相比企业创收项目少,能提供的兼职教师的课时费与行业企业标准相差甚远,直接影5响聘请到的兼职教师的质量。 (三)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资源滞后

9、。信息化时代最快的就是变化,任何行业都是日益更新的在不停地发展。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各类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然而在培养的过程中,由于投入与使用期限的限制,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往往在企业里一些硬件或软件设施因市场无形的变化早已悄然隐退,然而在高职院校却得不到及时更新。这种现象阻碍了学生获得最先进的技能,更多的是不能学以致用。 学生在实习期间,往往还未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企业能提供的实习岗位也都是些基础性的、简易的工作。受学生就业时人才流动的影响,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企业很少提供较有难度或能学到专业技能的实习岗位。 四、 “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发展建议 (一)加强政策推动,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10、如今,国家在呼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政策。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校企双方共赢,企业在与高职院的合作过程中最终的目的是能够有助于企业的发展。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的初期,必须能够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以及当地政府可参照国家商务部相关政策,组织制定鼓励校企合作的具体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校企合作的基地建设,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返还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只有充分调动并发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确保企业盈利的经营目标才能长远有效地发展校企业合作模式。 6充分发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

11、极性的同时,根据企业的特定文化制定诱人的校企合作政策,运用互联网思维,将系统信息化,统筹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有效地在传统模式上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此外,校企合作应重点培养人才的社会能力,双方统一学生社会能力培养的标准,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与标准中。通过校企合作,突出培养学生适应行业企业专业文化融入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而为校企合作创造优势。 (二)推进现代学徒制,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2014 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 ”现

12、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一条新途径,也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或早或晚,几乎均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各国的传统与实际情况,他们所推行的现代学徒制又各不相同。现代学徒制是由传统学徒制发展而来,是学校教育与学徒教育的有机结合。然而,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活动宏观视域来看,它又区别于传统学徒制;从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微观视域来看,现代学徒制的本质属性是师徒化,显著区别于学校教育。 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思维和新模式。选择适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专业,校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

13、等。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7强教学过程管理。学徒在岗培养主要由企业管理,在校培养主要由学校管理。合作企业制定专门的学徒管理办法,保证学徒基本权益;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学徒岗位,分配工作任务。高职院校根据学徒培养工学交替的特点,实行弹性学制或学分制。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实施考核评份,制定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建立与开展可解决传统合作模式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三)建设校企一体化评价体系,进行深度整合。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通过统一建立校企一体化评价体系,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整合。只有建立

14、了一体化评价体系、深度整合才能实现双方资源共享,从而避免出现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资源滞后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可以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教材、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授,实践操作到成绩评估整个过程,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合作完成。同时,企业与学校互派人员互相交流学习,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并且学习企业优秀的制度文化和企业文化。实践证明, “校企融合”是职业院校谋求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质量、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更是校企之间实现共赢、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有力保障。 五、结论 随着“互联网+”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发8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改善并提高校企合作质量是各类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首要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院.互联网+从 IT 到 DT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3. 2王吉斌,彭盾.互联网+传统企业的自我颠覆、组织重构、管理进化与互联网转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