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看地产品结构升级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一方面,全球经济疲软,外需不畅,我国进出口大受影响,传统的“三驾马车”已然无法继续承担发展动力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出国购物潮、出国旅游潮的出现,外购产品的狂热与国内产品的滞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逢此时机,供给侧改革应声而起。以吉林省为例,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分析吉林省地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情况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地产品结构升级的建议。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和补短板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助推动力。 关键词:吉林省;供给侧改革;需求端;地产品结构升级 中图分类号:F326.5 文献标志码
2、: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117-04 2015 年,在吉林省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手。在“十三五”吉林省全面振兴发展时期,促进吉林省消费供给特别是地产品的消费供给成为重中之重。 从吉林省经济需求端来看,2015 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 274.11 亿元,同比增长 6.5%;促进经济增长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 704.2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 646.46 亿元,同比增长 9.3%,进出口总值 189.38 亿美元,同比下降 28.2%。从数据上看,虽然吉林省成功实现了“稳增长”经济目标,
3、但目前宏观经济平稳增长2从需求端来看仍然存在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显而易见,需求端存在的问题在吉林省乃至全国具有普遍性,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突出而急迫,加强吉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突出消费引领作用适当其时。 一、从消费供给侧看吉林省地产品市场占有率情况 (一)食品中即食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可长期保存食品市场占有率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2015 年吉林省食品类地产品综合市场占有率达到31.4%,与 2005 年及 2012 年两次调查结果基本相当,可见十年来吉林省供给侧无根本性变化。在调查的十一类食品中,即食类商品包括猪肉、牛肉、鸡肉、熟食和加工类面食市场占有率较高,分别达到63.6%、64.
4、5%、48.1%、90.9%和 81%,这类商品很难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仍然保持原有品质,所以基本依靠本地企业生产。另外,吉林省是大米的主产区,品质优良,所以大米类商品也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7.7%。在可以长期保存的食品中,吉林省地产品市场占有率则明显偏低,其中食用油、饮料、酒类、奶制品和小食品类地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8%、16.2%、12.5%、8.7%和 10.9%。其实,这些产品在吉林省都拥有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可是我们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而是为外省产品提供了低附加值的原料。 (二)衣着类商品中地产品缺乏竞争力 调查数据显示,2015 年吉林省衣着类商品中的地产品市场开拓不
5、足,市场占有率仅为 0.2%,与 2012 年调查结果持平,低于 2005 年调查结果0.4 个百分点。从对各大百货调查结果来看,地产品中除了个别品牌内衣3和床上用品外再没有其他地产品销售,名牌商品中基本没有吉林省地产品的影子,消费者心目中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吉林省本地品牌较少,反映出吉林省服装产业以低端产品和贴牌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纺织行业初级化特征比较明显,缺乏能够参与全国乃至国际竞争的优势企业集团。 (三)日常用类消费品地产品全线失守 在日常用类消费品调查中,我们着重选取了两类在消费品市场中占有比重较大的商品,一是家用电器类,主要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二是消费升级类,主
6、要包括手机、金银饰品、家具等。这两类日常用类消费品地产品市场占有率仅为 0.34%。进一步分析可知,除金银饰品吉林省有一个品牌外,其余产品吉林省地产品都是空白。其实吉林省家用电器制造产业起步很早,飞利浦电视机、君子兰洗衣机和吉诺尔电冰箱等产品曾经畅销全国,供不应求,但最终被市场淘汰。消费升级相关的几种产品都是品牌号召力比较强的产品,消费者品牌忠诚度较高,产品附加值也比较大,但是吉林省在这些行业也缺乏竞争力。 (四)行类商品吉林省优势较大 汽车工业和石化工业是吉林省传统优势产业,吉林省生产的汽车和石油产品具有较大优势。一汽集团是共和国汽车工业的“长子” ,对吉林省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吉林
7、省居民对一汽也怀有深厚的感情,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2015 年一汽集团旗下品牌 4S店共计实现销售额 197.04 亿元,约占 189 户 4S 店销售总额的 47.7%。石油化工产业也是吉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吉林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4位。调查结果显示,2015 年吉林省地产成品油市场占有率达到 91.9%,其中,中石油系统销售地产油比重约占 92.5%。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东北销售吉林分公司在吉林省成品油销售市场中处于支配地位,2015 年销售成品油 450.3 万吨,其中销往本省 286.2 万吨,约占63.6%。 二、吉林省地产品在消费品市场中占有率较低的原因分
8、析 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尽管吉林省在汽车、石油以及即食类商品中本地产品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但是大多数种类本地商品供应不足,由此形成外省商品的流入,究其原因造成今日本地产品被动局面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投资结构不合理 从成本最优化的角度来看,地产品与外省产品相比一般都具有进货成本低、运输距离短的优势,因而在于同种同质商品的竞争中势必会取得主动权,因此拥有较多的批发零售企业将有利于提高吉林省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一方面,从吉林省二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来看,吉林省资金投入主要在第二产业而非第三产业。近三年来,吉林省的二产投资比重由 2012 年 53.7%上升到 2014 年的 55.6%,比重超过一
9、半以上;而三产的投资比重却由 2012 年 41.3%下降到 2014 年的 39%,低于四成水平。说明吉林省资金主要投入到生产领域而非消费领域。另一方面,吉林省二、三产业投资结构和全国投资结构倒挂,全国二产投资比重基本稳定在 40%以上且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三产投资比重则超过 50%并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吉林省趋势与全国结构恰恰相反。由此带来的是投资、从事批发5零售业的企业个数较少,导致地产品销售优势不够明显。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 2015 年末,吉林省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 4 147 户,仅为全国个数的 1%左右。 (二)工业产品供需错配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吉林省属于重化工业格局。
10、在吉林省工业的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中,除食品加工和汽车产业外,石化产业和冶金建材产业都属于产业链中的中端位置,很难对我们的最终消费品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另外,吉林省现有的生产体系中的存量资本和技术主体,主要是由工业体系中多年积蓄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的延续,所反映的也是工业化早期阶段的投资水平和需求水平。而目前和将来引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是消费需求,但是吉林省并没有适时地根据消费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导致产品供需错配,原有企业缺乏活力,逐步面临被淘汰的局面,吉林省的消费品市场也大多数被国外、省外产品所占领着。(三)供给端缺乏流通领域的话语权 流通领域作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
11、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吉林省地产品供给端由于缺乏规模优势和营销手段,在流通领域基本没有话语权。商家在“上游盈利模式” (商家主要盈利手段不再是靠卖给消费者商品来赚取中间差价,而是靠从上游生产供应商吸取商品进场费来实现)主导下,销售商品的选择不是依据消费者的需求,而是进场费的高低。这种盈利模式导致“供给侧”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中,使得即使是物美价廉的地产品,若没能支付高额的营销费用依然与6消费者无缘。我们的生产供应商在 2010 年每赚取 1 元钱的利润,需要承担 0.45 元的销售费用,到了 2014 年就需要承担 0.62 元,逐年增加的销售费用让供给端苦不堪言。 (四)缺乏具有
12、竞争力的本地品牌产品 品牌,它代表的不仅仅是质量上乘、设计独特,更是一种品位的象征、一种时尚的风向标。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品牌越来越成为人们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商场购物,而非地摊批发采购。但是,正如调查数据中得出的用类品牌只有 13 个、衣类品牌只有 1 个,用类、衣类消费品中大品牌、名牌大多数都是外省的,吉林省地产品中虽然有一些品牌产品,但是在知名度上与外省产品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当前以品牌为先导的消费品市场下,必然导致吉林省地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 (五)购买力外流影响了吉林省地产品市场占有率 吉林省购买力外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购物所导致的购买力外流。网
13、购的兴起,电子商务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原始的商场购物转战电脑、手机刷屏购物,所涉及的商品大至汽车、家电,小至餐巾纸、日常零食等。根据 2015 年最新数据可知,按买家所在地分,吉林省全年共实现平台交易额达到 463.9 亿元;按卖家所在地分,吉林省全年共实现平台交易额为 87.7 亿元,前者约是后者 5.3 倍,出现了严重的购买力外流现象。二是吉林省消费品市场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区域辐射作用不强,导致部分居民赴邻省市如黑龙江的哈尔滨、辽宁的沈阳、丹东、大连等购买质优价廉的商品。 7三、推动地产品结构升级的几点建议 (一)优化投资结构,去落后产能,引导供给创造新需求 资源总是有限的,尤其是
14、资金。充足的资金投入对于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投资的“加减法” 。政府应采取切实的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资金投向能够创造新需求的供给端,老的工业产能该淘汰的淘汰,该整合的整合,为创造新需求的供给端铺平发展的道路。 (二)主动调整工业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 要提高本地产品在消费品市场上的占有率,最根本的还是要提供品种繁多的产品的有效供给。要积极调整工业产品结构,适时根据消费品市场的动态信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以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轻工业新产品,扩展产品系列,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升级,增加消费品
15、市场多样化的有效供给。 (三)转变商业运作模式,降低企业成本 我们目前供给侧改革的阵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商业运作模式不合理所导致的。一是要转变赢利模式,要加强对商业企业的监管,取消商家借助渠道优势违规收取的营销费用,引导商业企业把盈利模式从“上游盈利模式”向由商家赚取中间差价的“下游盈利模式”转变,一方面降低了生产供应商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商品的品质,达到双赢的局面。二是要转变经营模式。要由传统的商业经营模式转变为“体验式”运作模式,提倡类似欧亚卖场主导的“购物中心+”的先进运作思想,更8加注重消费者参与、体验和感受,并对空间、环境和便利性等方面更加注重人性化、个性化和特色化,让购物成为一
16、种休闲、一种享受。 (四)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补品牌短板 根据调查的数据,在用类商品中虽然吉林省日常用类产品全线失守,但是医药类商品却取得了 14.4%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出现了一批具有全国市场竞争力的医药品牌,如修正、敖东等。由此可见,只要发挥好吉林省的比较优势,我们在消费品市场上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五)打好价格、质量、服务三张牌,解决购买力外流难题 吉林省购买力外流主要原因是网购分流所致,一小部分是邻省分流。要解决购买力外流难题,就看省内能不能真正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要打好价格、质量和服务这三张牌。首先,网购盛行最重要的原
17、因就在于价格低廉,在相同产品、更低价格的比较下,大家当然更愿意通过网络购买。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构建免税商店体系,据统计,2015 年三亚、海口仅两家免税店销售额就达到 55.4 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和发展吉林省的电子商务,并且可以与辽宁、黑龙江电商合作,构建“大东北电商模式” 。要鼓励企业深度融入“互联网+” ,并不断因时因地制宜加以创新推广。其次,要提升地产品的品质。宏观上,要加强地产品的推广,充分运用本地优势资源,大力搭建产需协作平台,推动地产品进商场,进百货,进超市,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微观上,企业要主动适应消费需求变化,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百年品牌,少一些“价格战” ,多一
18、些“品质战” 。最后,还要打好服务牌,推动售后服务9从“小散乱”走向品牌化、专业化、精细化和个性化。要以消费者为圆心,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把吉林省消费市场这个圆画得更大更好,充分发挥区域辐射作用,把流失的购买力挽救回来,同时挖掘出潜在的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市场的升级。 参考文献: 1 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N.人民日报,2015 2 彭森,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重大事件(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 苏波.着力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J.求是,2015, (6). 4 2015 年中国统计年鉴K.2015. 5 李由.发展需求与政府供给兼论供给侧改革J.人民论坛,2015, (35). 6 费少卿.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的消费新政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 (11). 7 贾康.“供给创造需求”新解读与“新供给经济学”研究引出的政策主张J.铜陵学院学报,2014, (3). 8 贾康.“聪明投资”助力稳增长和促改革N.中国证券报,2014-12-02. 9 李佐军.“三驾马车”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N.中国经济时报,2014-12-16. 10 邵宇.中国经济的“新三驾马车N.第一财经日报,2013-07-31. 10责任编辑 吴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