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匹夫而为百世师摘 要:韩愈是中唐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尽管仕途坎坷,但仍然坚持振兴儒学,关心教育,倡导师道,抵制异教,建立以儒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仁智契合”的教学目的观、 “志乎古道”的教学内容观、 “勤学求精”的学习观、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教师观、 “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师生观。韩愈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韩愈教育思想的社会成因、主要内容、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韩愈;教育思想;成因;启示 1 韩愈教育思想的社会成因 韩愈生活在李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力由盛转衰的时代。儒学正值日衰,佛道势力则持续增长,以“仁义”为
2、主要内容的儒家之“道” ,遭到“绝仁与义,民复孝慈”的老子之“道”和“弃君臣,去父子,禁生养”的佛家之“道”的致命冲击。唐朝的教育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用来为巩固其政治与经济制度服务的。再加上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直到唐中叶以后,教育目的趋向功名利禄,而学校沦为“养士”的功能。 韩愈教育思想的目的在于:为唐代统治者培植大批能自觉地继承正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及文化观念,并为恢复和发展封建等级制度,建设统一、安定、繁荣的国家, “虽死灭万万无恨”的“俊良英才” 。这种教育思想是中唐统治者力图振兴已呈衰微的封建统治的产物,它是在唐贞2元至元和年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表面却呈现虚假太平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
3、发展起来的。 2 韩愈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2.1 “仁智契合”的教学目的观 从继承先王之道出发,韩愈重视德行结合教育,强调志行合一,优于德行,将其与博学能文之文学才能、贤能安民之政治才能的培养结合起来,期望所育之才达到知行合体、美善相乐、仁智契合的和谐发展境界。 他将德育置于教育目标的主位,将儒家道统之仁、义、礼、智、信五德结合起来,以明先王之教为德育的主要内容,又以仁、义为其主导。韩愈重视德育,但并不忽视智育。他强调学的作用,他认定学习才能增进智慧,从而成为有用之才。他自身就一直致力于此:“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答李翊书 )显然,在韩愈看来,
4、刻苦读书,遨游于诗书之中,是修养身心之良方。 2.2 “志乎古道”的教学内容观 韩愈认为教育的内容,除了学习儒家所要求掌握的六艺,即诗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外,当然也包括经典要籍。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 、“其所读皆圣人之书,杨墨释老之学无所入于其心”与“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 、 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己矣。 ” 2.3 “勤学求精”的学习观 31、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 关于学生如何“进学”的问题,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出的第一句名言就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是他治学多年宝贵经验的结晶,也是他对先人
5、治学经验的总结。同时他还叙述了他自己为学之勤已达到“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地步。 2、在博的基础上求精 韩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到博与精的辨证关系。博与精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博,也就没有精;没有精,博就是一种大杂烩。韩愈一方面强调“贪多务得,细大不涓” 。另一方面又要求讲究精约,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勾其玄” 。 3、把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 韩愈认为以古人为师不必拘泥于章句文辞,而是要学习古人文章中的思想、方法。他赞成吸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但反对沿袭剽窃。他主张万事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能“抒言立意,自成一家心语” ,从而达到“闳其中而肆其外”的境界。韩愈的文章能造语生新,风格独具,自
6、成一家,就得益于其能很好地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2.4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教师观 韩愈认为无论地位高低、年龄长幼,谁掌握了道,谁就是教师。这和孔子“就有道而正焉”的思想一脉相承。学生“从师” ,即“从师道” ,是向老师学习其道。为人师,必须忠于道,必须传道卫道;而传道又是通过授业来实现的。所以衡量教师的标准:首先是“道” ,其次是“业” 。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为师。 42.5 “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师生观 基于圣人无常师的思想,韩愈认为师生之间,教师并非时时、事事、处处都要贤于弟子,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者,即可为师。 “弟子不必不如师” ,破除对教师的盲目迷信,学生完全有可能
7、超越老师。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之为师标准,则要求做教师的要尊重学生,向学生学习,在某些不如学生的地方亦可以学生为师。 3 韩愈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韩愈是中国教育史上少有的既有丰富教育管理经验,又有独创性教育理论的教育大家。虽然他在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往往被其文学的光芒所掩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教育思想将更加凸显生机和活力。 3.1 “业精于勤”:对学生的启示 大学是汲取知识的乐园,在这一方乐土上本该有一批寓教于乐的教师和一群求知若渴的学生。然而,现实却让我们很无奈,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现象比比皆是。韩愈在进学解中指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经典名言
8、道出了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时至今日,仍有着很大的价值。 3.2 “精于传道”:对教师的启示 教师的基本任务, “传道” 、 “授业” 、 “解惑” 。在今天,教师首先要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科学知识,解答学生在学习道和业的过程中所提到的疑难问题。其次,还要教授学生动手能力,劳动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师的标准方面,在提倡“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教师本身的素养要求更是严格了,尤其是师德5建设。 3.3 “师弟子平等”:对师生关系的启示 对于大学师生关系的建设,梅贻琦曾说过:“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即建立一种“游于圣人之门”式的师生关系。他的这种“从游”的师生关系正是
9、来源于韩愈通过通信、交游、个别辅导等形式指导后学。当下,我国要培养优秀人才必然离不开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为人师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教学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道德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道德品质和审美修养的培养。 2、加强沟通与交流。一个温馨的电话、一段倾心的交谈,都有助于师生情的建立。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科研学术,还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及思想动态。 3、教师要完善自我。教师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补充新鲜血液,才能正确地给学生以指点,学生才会因教师无形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而乐于与教师交往,并在教
10、师的身教影响下乐于求知,积极探索。 4、积极关注、赏识和赞美学生。学生的进步要得到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教师可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施“情感管理” 。 学史以鉴今。在教育事业大力改革和发展的今天,我们研究古代圣人的教育思想,是为了“温故而知新” ,在继承中发展。韩愈的积极教育思想,特别是通识教育观、平等师生观、创新学习观及终身教育观等无6不对现代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守仁.韩愈叙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 2、刘?d.旧唐书?韩愈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韩愈.韩愈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邱华荃.韩愈“师说”探析J.育达学院学报,2004, (8). 5、邹文生.韩愈教育思想简论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 (3). 6、陈训先.略论韩愈的教育思想J.开放时代,1985, (4).